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十堰市地图 >
郧西县地图
郧西县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民族

郧西县按199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02995人,10个民族,分别与1982年人口普查数比,汉族增加44328人,增长9.76%,其余9个少数民族增加364人(其中回族343人,藏族4人,苗族1人,壮族1人,布依族1人,朝鲜族1人,满族9人,瑶族3人,土家族2人。)

历史沿革

古为梁州东域。西周、春秋为麇国之地,战国属楚。秦为汉中郡的锡县。汉于境内增置长利县,与锡县同属汉中郡;东汉时省长利入锡县。三国魏时于境西甲河上游要津(即今上津地)置平阳县,隶魏兴郡。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平阳为兴晋,复长利与锡县并存,仍隶魏兴郡,东晋及南朝刘宋时未变。梁置上津县。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复置长利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上津属商州,隶山南西道,省长利入郧乡、省锡县入丰利,隶山南东道。北宋以锡义山之西为上津县,隶商州,属永兴军路,以东为郧乡,隶西南路。南宋划上津归金州,属利州路。元省上津县为上津镇,隶商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郧乡为郧县,隶襄阳路的均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置上津县,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分郧县的武阳五里、上津的津阳四里置郧西县,以位于郧县以西得名,属郧阳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上津入郧西,属郧阳府。民国初年郧西属襄阳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区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1947年11月16日郧西县城解放,设郧西县民主政府。1949年5月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属湖北省郧阳专区。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并入襄阳专区,郧西属之。1965年恢复郧阳专区,郧西仍属郧阳专区(后改地区)。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郧西县辖9个镇、1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9201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61357、土门镇27879、上津镇29103、店子镇26306、夹河镇23450、羊尾镇23505、观音镇27813、马安镇23135、河夹镇20826、茅坪乡8642、香口乡20275、六斗乡8265、槐树乡7280、关防乡17893、湖北口回族乡24518、景阳乡18416、泥沟乡16124、六郎乡28659、黑虎乡13101、涧池乡19176、五顶乡14096、童元乡14202、安家乡11319、三官洞乡6675。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

郧西县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属于鄂西北边塞顶点,南临汉江天险,北靠秦岭山脉,西南接川陕边境的大巴山脉,东以郧县为邻,四周均为大山所围,境内间有不少大小不等的村落平川。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史称“依山带江。”,从地理上讲,郧西县处于华北自然区域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是过渡地带,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一般是700-800毫米,除个别自然灾害年代外),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最适合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由于东西部地区跨度长(长115公里),全县气候不够平衡,有较大差异。如庙川(今湖北口)金银山10月可以下雪,而县城人还在穿夹衣服。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这是最理想的),最高是7月为27.8度,极端高温为41.9度,极端低温是元月份,月平均为2.5度,年均日照为1.874小时。无论温度和日照都是很理想的基数。郧西县总面积3509.6平方公里(耕地约70万亩,占11.4%;林地260万亩,占49%;可放牧荒山70万亩,占11.4%;水产面积1万亩,占0.02%,其它面积(包括沙滩、水面、村庄、道路、崖石等)135万亩,占25.6%。郧西县大小山头6500多个,其中比较高的有篙山、黑山头、黄龙山、天堂山、娘娘山、白崖寨等38座,均为秦岭山脉。其中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峰)。郧西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的郧西大梁楸木沟垴1853米,最低是归仙河的度高垭子1.57米。郧西县河流大小3000多条,汉江流域经我县西南9个乡镇,长125公里外,其余较大河流有金钱河、天河、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这些河流中50公里2条,30—50公里12条,5—10公里以下的山沟1438条,还有毛沟小岔1941条。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及简介

1、中共鄂豫陕省委第二十次常务会议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涝池大院,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中共鄂豫陕省委九棵树会议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油炸岭村,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中共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1935年,郧西县湖北回族乡二天门,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陕南第四分区司令部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粮油所,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陕南军区武装部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鄂陕周报社旧址:1947年,郧西县土门镇,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陕南军区医院旧址:1947年,郧西县香口乡柯家祠堂,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烈士墓地:1948年,郧西县土门镇凤坪村,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陕南军区枪械修配厂旧址:1947年,郧西县五顶乡万寿寺,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0、烈士墓地:1948年,郧西县五顶乡万寿寺,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1、渡春桥:清代,郧西县城关镇,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2、河南馆古戏楼:清代,郧西县城关镇,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3、弥陀寺古塔:明代,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群联村,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4、罗汉寨石窟:明代,郧西县店子镇罗汉寨,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5、佛爷庙:明代,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绿林村,县级,1985年8月15日西政发[1985]67号,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6、庹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观音镇庹家湾村,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7、归仙河口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河夹镇归仙河口村,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8、火麦沟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观音镇火麦沟村,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张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郧西县童袁乡张家坪村,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城关汉代遗址:汉代,郧西县城关南横街,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1、焦家台子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青山村,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2、李家棚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李家棚村,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3、西山墓群:汉代,郧西县羊尾镇两利村,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4、灵官殿:清代,郧西县夹河镇金銮山,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5、清真寺:清末民国,郧西县羊尾镇老官庙,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6、悬鼓观:明代,郧西县城关镇天河坪村,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7、郧西县烈士陵园:现代,郧西县城关镇,县级,1994年11月2日西政发[1994]29号,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历史

郧西有非常悠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郧西是恐龙的故乡。2006年,在郧西县城西下北隅村的金银山,修建银武高速公路时,发现了白垩纪时代的恐龙蛋化石群,化古成土红色。郧西是古猿人之家:公元1976年7月,在郧西神岭白龙洞发现了八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院考证,此化石距今约45万年到100万年,早于北京周口店猿人.被命名为"郧西猿人".其考古点和"郧县猿人头骨化石"出土的地点相距约三十公里。200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郧西黄龙洞发现了距今4至10万年的猿人牙齿化石,填补了亚洲没有4至10万猿人化古的缺环。2010年,第一届中国七夕天河文化旅游节·天河之爱情歌会在郧西天河广场举行,李咏等明星助阵。2011年,第二届中国七夕天河文化旅游节·天河之爱情歌会在郧西天河广场巨星,李咏,小天后蔡依林等明星助阵。

基础设施

郧西交通便利,襄渝铁路沿境而过,距县城45公里,209国道线贯穿南北。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南抵车城十堰,北达古都西安,汉江航道直通长江,可达武汉、上海。汉江公路索道桥密切了鄂陕两省六县的经济交往,铁路、公路、水路相结合的交通网络,使郧西成为鄂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油路路达到目的554公里,国际国内程控电话发展到10000多门,开通了移动电话;全县供电线路长达230杆公里,县内有变电站6座,主变电总容量达道3万千伏安,11万千伏输电线路已正式开通;全县有各类小水电47座,总装机1.62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到2200万度;县城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4.4万吨。高速公路方面,福银高速公路(编号:G70)自东向西依次穿过郧西县的河夹镇、城关镇(县城所在地)、土门镇、香口乡、上津镇,连接了湖北省十堰市和陕西省商洛市这两个相邻的地级市,进而将武汉、西安这两个特大城市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