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苏州市地图 >
张家港市地图
张家港市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发展

沙洲工学院:1984年创办,全国第一家县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占地856亩,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规划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规模为5000人。有国家级重点中学梁丰高级中学,江苏省四星级中学:张家港塘桥高级中学、沙洲中学、暨阳高级中学、张家港高级中学,其余各高级中学全为省级重点中学,教育软硬件设施极为雄厚。

城市概况

张家港市地处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张家港市ID号:320582,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北滨长江,与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南通、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全国第一所县级市办大学“沙洲工学院”就诞生在张家港市。车牌号码:苏EF、苏EG和苏EH行政区划代码:320582,张家港市在全国县城经济百强县(市)中列第三位,先后荣获了“国家第一批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90多项国家级、100多项省级荣誉称号。2006年,率先建成首批“国家生态市”,高标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2008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2010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5强,张家港位列第三名。2010年GDP1610亿元。张家港市历史久远,拥有1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的出土文物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商末属勾吴之地,晋代设暨阳县,县治即今杨舍镇。1962年,从常熟和江阴各划出数个公社,建立沙洲县,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现下辖8个镇和常阴沙管理区。全市总面积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岛双山沙,面积18平方公里。境内有沿江岸线71.78公里,其中不冻不淤的深水岸线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条,总长4074.3公里。依托优,越的沿江岸线,建有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和占地1.53平方公里的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至2010年末,张家港市总户籍人口1248414人,外来暂住人口60万人。地方特产有并誉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始于清咸丰年间凤凰高庄豆腐干;曾被列为贡品、驰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鸡以及凤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炉饼等。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人民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工业状况:2006年,张家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1.62亿元(这个数字在2008年达到了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42.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6.6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48:64.47:34.05。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57万元,折合1.22万美元。全年财政总收入136.89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在全省继续名列第二。全市工业主要以冶金、纺织、化工、粮油食品为支柱行业,2006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480.1亿元,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66.89亿元,利润105.34亿元,其中十大企业集团和50家骨干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市的67%、72%和69%。江苏沙钢集团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永钢集团、华芳集团、江苏国泰国际集团、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4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张家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亿吨,集装箱运量45.6万标箱,跻身亿吨大港行列,成为全国首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的县域口岸,200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5.89亿美元,其中出口54.8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33.7%。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1只,国家免检产品25只。至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88.8万人,外来暂住人口60万人。地方特产有并誉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始于清咸丰年间凤凰高庄豆腐干;曾被列为贡品、驰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鸡以及凤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炉饼等。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2008年,张家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705亿元,财政总收入25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0元。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张家港市名列第三位。2006年,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产业这一主线,不断强化科技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科技工作得到强力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日益显现,有97只项目列入苏州以上科技计划,争取科技经费3879.5万元,全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达5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比重23.07%,较上年度提高了2.07个百分点。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是中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保税区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三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区内化工、粮油、机电、纺织四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已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各类优质资源的聚合地、新型产业的集中区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成为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连接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重要桥梁。江苏省张家港保税港区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位于县域口岸的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2008年12月份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中国第十二个,也是江苏省首个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分为码头作业区、加工区、仓储区、集装箱区、大宗散货区等五大功能区域,具有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功能。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徐仲高表示,张家港保税港区将全力打造四个中心:以大宗货物为特色的国际散货集散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的流域航运中心;以国际采购为重点的国际分拨中心;以专业交易市场为主体的商品展销中心。在保税港区内,企业可享受便捷的进出境手续、优惠的税收政策、宽松的贸易管制、简化的业务手续等多方面待遇。江苏省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具备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是中国境内开放度最大、政策最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以发展机械、电子、纺织、化工、汽配、食品等行业为主,投资条件完备,各类设施配套。张家港经济开发区正日益成为张家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招商引资重要载体和发展中的新城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是以精细化工为主要特色的化工园,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是张家港保税区的工业配套区,享受保税区的有关优惠政策。位于园区内的化工品交易市场成交量占全国散化市场交易额的60%,名列全国23家最具竞争力化工交易市场首位。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的产业定位是以沙钢集团和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为核心,建成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冶炼、加工为主业,以机械制造、汽车配件、新型材料为延伸产业,正在建设中的冶金物流中心将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物流配套服务。张家港市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张家港市北部沿长江一线,开发区东西全长50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是投资建办码头仓储、基础工业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理想场所,正逐步发展成为以石化、机械、建材、码头、仓储、生态农业等为主体的临江产业聚集地。
开放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的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出口产品包括纺织、针织、丝绸、服装、轻工、化医、机械、电子等15大类500多个品种,贸易业务拓展到近百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2.7亿美元,其中出口2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44.1%,预计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00亿美元。江苏国泰国际集团2004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2.38亿美元,其中出口9.5亿美元,跻身中国外贸3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68位,出口额连续多年在江苏省外贸企业中名列首位。目前,全市已累计批办三资企业超过1200家,投资总额超过120亿美元,注册外资近60亿美元。美国陶氏、杜邦、雪佛龙菲利普斯,日本三菱、伊滕忠、旭化成,韩国浦项、WIA汽配,德国博泽、南方毛业,法国罗地亚、霞日、波坦等近50家国际著名大公司前来投资兴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张家港市非常注重对内开放工作。已有中粮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北京三吉利能源、中集总公司、安徽海螺水泥、铜都铜业、新疆屯河、上海港机等10多家国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在该市投资兴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建办利用外地资本项目1600多个,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通过组织实施“310工程”(即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大专利产业化项目),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共有53个项目列入省级以上工业科技计划。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4项,国家火炬计划17项,高新张铜的“稀土处理紫杂铜直接生产高性能铜合金管材及其产业化”和国泰华荣的“3000吨/年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两个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发省高新技术产品66只、省软件产品9只,贝尔机械等19家企业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飞翔化工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市前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软件企业。有4项成果列入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成果列入苏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及档次均处苏州各各市(县)之首。2006年,张家港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专家的评审,被正式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标志着该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孵化服务、硬件设施、发展指标等方面都步入了国家级创业中心的行列。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学校,这是该市首个国家级星火学校,为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沙钢的“棒线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板带材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飞翔化工的“江苏省功能型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被列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局与东南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合作共建的张家港市光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2006年,市科技局以“三百”活动为抓手(即:组织百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对接;促成百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组织百名专家、教授港城企业考察活动),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三百”活动扎实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有17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该市考察、交流,100多家企业赴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洽谈,全市105家企业与110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扎实推进与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各项工作的同时,市科技局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全年新建合作项目75项,国泰华荣的“硫烃基烷氧基硅烷”和通力机电的“TL型电脑绗缝绣花机”等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兴贸行动计划,海狮集团的“GXZQ-15S系列石油溶剂干洗机”作为苏州市唯一的项目被列入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专利申请大幅增长,2006年,该市专利申请超2000件,实现大幅度增长,名列苏州市各县级市第一。市科技局组织17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荣获最佳组团奖和最佳布展奖,有9家企业的11只专利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2006年,该市有17个项目被列入苏州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其中省级农业科技项目5个,国家级2项。江苏七洲的“防治蔬菜疫病和青枯病的芽孢杆菌制剂的研制和开发”被列入省农业高技术项目,使该市在承担省农业高技术计划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市三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出口鲜切花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列入苏州市首批农业专项,引起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的关注。种子培育、农作物设施栽培取得新进展,神园葡萄种子(5份120克,5个品种)搭载“实践八号”卫星遨游太空15天,为培育更高产、优质、多抗的葡萄新品种打下了基础,开创了我省种子飞天的先河。12月16日,江苏以及长江中下游沿线第一个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这也是中国迄今第一个位于县域口岸的保税港区。<

乡镇简介

杨舍镇,是张家港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04年1月7日,建立悦盛社区。4月5日,晨中村并入晨南村;金沙村并入晨新村;校兴村、新南村并入南新村。7月2日,建立悦丰社区。2004年底,全镇总面积152.83平方千米,人口254992人。辖5个办事处、4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51个行政村。塘桥镇,位于张家港市东南部。2004年3月4日,撤销杨园村,并入镇中社区;禄荡村、李王村、金巷村并入周巷村;南塘村、十字港村并入何桥村;上相村并入青龙村;水渠村并入韩山村;撤销妙桥村,并入妙桥社区;横泾村、薛家村、吹鼓村并入洞泾村;陈庄村并入顾家村;西旸村、立新村并入欧桥村;沙田村、跃进村并入蒋家村;前巷村、勤丰村、塘湾村并入金村村;撤销西苑村,并入鹿苑社区;鹿东村、奚浦村并入巨桥村;鹿北村、南林村并入滩里村;徐湾村并入花园村;马嘶村、五厢村并入牛桥村;泾西村并入刘村村。2004年底,全镇面积94.42平方千米,人口87523人。辖2个办事处,9个社区、14个行政村。金港镇,2004年2月29日,三节桥村并入滩上村;高峰村、朝阳村并入长山村;港上村、镇山村并入山北村;三省村、马桥村并入柏林村;香山村并入东山村;青桥村并入港西村;曹场巷村并入丰庄村;拦门村并入北荫村;德丰村并入小明沙村;长明村并入朝南村;天妃村并入福民村;晨西村并入长埭村;新村村、高科村并入晨阳村;撤大德村、善政村,合建中德社区;撤销军民村、德积社区居委会,合建学前社区;撤销高东村、中圩村,建立中苑社区、香山社区、元丰社区。4月5日,李家港村并入高桥村。5月17日,韩家港村并入长江村。2004年底,全镇面积125.98平方千米,人口168672人。辖4个办事处,22个社区、31个行政村。锦丰镇,1995年9月13日,张政发[1995]第24号关于同意锦丰镇撤并丰乐村的批复:同意行政区域相邻的联兴村与丰乐村合并,建立新的联兴村,同时撤销联兴村的村名和村委会。1999年7月16日,张政发[1999]第号关于同意锦丰镇撤并南兴村、锦西村的批复:同意行政区域相邻的联兴村与南兴村合并,建立新的联兴村;建设村与锦西村合并,建立新的建设村。同时撤销南兴村、锦西村的村名和村民委员会。2002年7月3日,张政发[2002]第12号关于同意锦丰镇撤并麒麟村的批复:同意行政区域相邻的麒麟村与联兴村合并,建立新的联兴村,同时撤销麒麟村的村名和村委会。2003年,由原锦丰、三兴、合兴三镇及原东莱镇部分村合并组建新的锦丰镇。2004年2月29日,长红村并入红光村;恒丰村并入店岸村;天丰村并入向阳村;撤销新华村,建立镇北社区居委会;元兴村并入建设村;定丰村并入西港村;双福村并入协仁村;合丰村并入交通村;镇南村、民港村并入乐杨村;菁圩村并入西界港村;永圩村并入久生村;务本村、钱叶村并入厚生村;常余村、雁行村并入鼎盛村;本和村并入耕余村;新安村并入新港村;万亨村、永德村并入登瀛村;福安村、悦丰村并入福利村。2004年底,全镇面积113.99平方千米,人口112714人。辖2个办事处,4个社区、28个行政村。社区、行政村一览(4个社区、28个行政村)镇北社区、滨江社区、三兴中心社区、海沙社区、合兴中心社区;红光村、店岸村、向阳村、建设村、西港村、协仁村、交通村、福利村、锦丰村联兴村、郁桥村、厚生村、久生村、新港村、西界港村、登瀛村、鼎盛村、耕余村、乐扬村、星火村、洪桥村、洪福村、悦来村、光明村、南港村、常家村、永盛村、明星村。乐余镇,乐余镇辖:社区居委会(乐余、兆丰、东沙);村委会(登全村、东兴村、扶海村、乐西村、乐余村、庙港村、齐心村、双桥村、向群村、永乐村、永利村、闸西村、常丰村、东风村、东联村、东林村、东沙村、红联村、红星村、红闸村、联丰村、庆丰村)。全镇面积84.88平方千米,人口90000人。辖2个办事处,3个社区、22个行政村。凤凰镇,2004年2月29日,石龙村并入双龙村;安庄村、栏杆村并入安庆村;东南村、新庄村并入程墩村;李庄村并入西参村;五联村并入金谷村;黄新桥村、洪泾村并入魏庄村;太平村并入恬庄村;新桥村、小山村并入双塘村;庄泾村、张巷村并入清水村;小庄村并入凤凰村;马路村并入杨家桥村;珠村村并入鸷山村;奚家村、广步村并入高庄村;茅庵村并入夏市村。2004年底,全镇面积78.77平方千米,人口64242人。辖2个办事处,3个社区、15个行政村。南丰镇,2004年2月9日,新杰村并入南丰村;生建村、义和村并入东港村;民生村并入海坝村;新建村、双德村并入永丰村;继新村并入新德村。2004年底,全镇面积47.50平方千米,人口46361人。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2005年4月16日,张家港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南丰镇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张政发[2005]51号):同意将和平村的第9、10、11、12、13、14、15、16、18、21等10个村民小组,永丰村的第29、38等2个村民小组,东胜村原东华的第8、9、10、14、15和原东胜村的第1、2、8、9、等9个村民小组,共计21个村民小组划归永联村,建立新的永联村、和平村、永丰村和东胜村。大新镇,位于张家港市的北部。2004年3月6日,顶海岸村、新东村并入大新村;万年村并入段山村;迎丰村并入朝东圩港村;龙桥村与福善村合并,建立桥头村;长青村与年丰村合并,建立长丰村;新丰村与东凯村合并,建立新凯村;晨丰村并入中山村;晨北村、施家村并入龙潭村。2004年底,全镇面积40.24平方千米,人口36074人。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常阴沙管理区,2004年3月23日,常阴沙农场划入张家港市。2004年底,面积37.43平方千米,人口21361人。辖1个社区、13个农业管理区。2004年底,总人口868640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43.49%。全市有外来暂住人口44.5万人。市人民政府驻杨舍镇,邮编:215600。代码:320582。区号:0512。拼音:ZhangjiagangShi。历年平均气温15.4℃,历年平均降水量1050.5毫米。张家港市辖8个镇: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以及常阴沙农场。张家港市北滨长江,南近太湖,距上海120公里(2003年高速公路通车后仅98公里),南京180公里,苏州80公里(2004年一级公路通车后仅58公里)。市域之内基本构筑起"五纵五横一高一环"的大交通格局。张家港古长江岸线把境内陆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境内南部和西部属老长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区,散落着零星山丘;北部属新长江三角洲,由数十个沙洲积涨连接而成。成陆年代约在7000年以上。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以前,就有人类活动。张家港全境地势平坦,河港纵横,有大小河道6033条,总长4477.3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陆地有河道5.71公里,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资源众多,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港,不冻不淤,深水贴岸,安全避风。现有万吨级泊位34个,年吞吐量超4000万吨,已开通19条国际航线,每月40多个国际航班,与世界150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张家港保税区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为国际贸易、出口加工和保税仓储。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境内有"三山一苑"(双山、香山、凤凰山、东渡苑)等主要景区,有苏东坡与梅花堂、徐霞客三游香山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传说典故;景点有世纪广场、暨阳湖公园、张家港公园、沙洲公园等游乐场,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建成了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另外还有徐霞客三次游览过的香山桃花涧、鉴真东渡启航处古黄泗浦、南沙东山村遗址等名胜古迹。这些山、水、岛、寺、址,构成了张家港市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开发风景旅游资源的优越条件。张家港市历史悠久,水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岩、砖瓦粘土、矿泉水、煤炭、天然气等,其中石英砂岩储量6000万吨,已探明的天然饮用矿泉水资源储量约为8000万吨。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百余科近500个品种。

“张家港”的由来

唐宋年间,香山和镇山之间有一涧谷流漕,终年涧水不绝,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冲流漕所在东江湾沙,形成水渠。这条水渠后来竟成为闻名中外的“张家港”。据南沙镇山村六组张兴生珍藏的《重修张氏宗谱(孝友堂)》载,明代万历元年(1573),有张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为张氏香山支始迁祖。南山公在此化钱买券,开发圩塘,流渠旁边遂形成村落张家埭。由于开发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涝渍,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张氏合族集议,子孙齐心协力,将流漕拓宽成河。新河面宽3丈,底宽1丈,长300余米,由此免除了涝渍之苦,但未有河名。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张氏为经营粮米自备木船3条,往返于扬州、高邮之间,数载后获利甚丰。为让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门口,再出资募工拓宽此河,并在屋旁河之尽头拓成倒潭1只,以便木船调头。此时河面宽7丈,底宽3丈,重载木船可进出自如,已蔚为大河,但仍无河名。清代康熙二年(1663),江阴县衙拟在澄江门和巫山之间修建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时,发现此河无名,于是请大桥镇镇董吴翼之提议起名。吴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张氏祖上所开,后来又是张氏裔孙拓宽,遂提名称“张家港”,并报江阴县衙认定备案。康熙三年(1664)冬,江阴县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为张家港。1958年,人民政府组织6万民工和千名解放军官兵拓浚张家港,河总长达38.11公里;1968年再次拓浚,张家港遂成为内河6级航道。1982年,张家港港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撤沙洲县,建立张家港市。

行政区划

张家港市辖8个镇: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原常阴沙农场)。

从港城方言看历史

张家港南部属江南古陆,已有八千年历史。东南部原为常熟县辖地,故东南部人多说虞西话(常熟西乡方言),西南部原为江阴县辖地,故西南部人多说澄东话(江阴东乡方言)。张家港北部属沿江新陆,由江中数十个沙洲积涨连接而成,最早的成陆时间距今约800余年。由于沙地不适合种植水稻,鲜有人居住。直至明代,受明朝廷鼓励种植棉花的影响,有来自靖江、镇江、扬中等地的移民来到现张家港西北部定居种植棉花,成为现在的老沙人,并形成了老沙人特有的老沙话。抗战时期,南通启东海门部分沿江居民为了逃避战乱,渡过长江,来到了相对安全的江南定居,聚居在张家港东北部,成为,了现在的新沙人。

张家港媒体

张家港音乐广播强势覆盖张家港及周边地区,经赛立信多次调查,其收听率在所有覆盖张家港地区的广播媒体(包括中央、省、周边城市等19家电台)中排名第一!迅速成长为长三角独具魅力的专业广播媒体。成功举办中央歌剧院大型交响音乐会等重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