鄣吴镇地图
鄣吴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秦时推行郡县制,安吉为鄣郡所在,鄣郡郡治在今安城镇附近,鄣吴地处郡治之南,为鄣南;又南宋初年,江苏淮安吴姓族人因战乱南迁后定居于此,后繁衍发展,人丁兴旺,吴姓为该村大户,故称鄣南吴家村,俗称鄣吴村。1949年5月1日孝丰解放,先后建立中共广安乡分区委、鄣孝区分区委和广安乡、鄣孝区人民政府,鄣吴、民乐两地村农会属乡、区分区委和乡、区人民政府管辖。1950年6月,先后建立鄣吴、民乐乡。1956年2月,鄣吴、民乐合并,建立鄣吴乡。1958年10月,实行政社合一,鄣吴、西亩两乡合并,建立鄣吴公社,11月并入南湖公社。1959年3月,建立南湖公社管理区。1961年8月,改为鄣吴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鄣吴乡建制。1997年10月,改为鄣吴镇。名胜古迹
吴昌硕故居,位于鄣吴村内,始建于明末,为两进砖木结构,道光二十四年(1844)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代,此地留有修谱大屋、溪南静室、衣冠冢等。鄣吴在明代处于鼎盛时期,当时考上进士入朝为官的很多。保存较好的有天官墓、金銮殿、状元桥等古建筑遗址。经济发展
鄣吴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化名镇的工作目标,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依靠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004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1.59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工业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7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3322万元,同比增长8.8%。财税收入373.71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国税收入130.16万元,地税收入243.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31元。一、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制扇业是鄣吴镇的特色优势产业。2004年生产各类工艺扇达1800万把,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地,并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全镇大、小企业101家,主要集中于竹工艺品(扇子)、竹制品、小五金加工、纸箱、布绒玩具等行业。2004年培育500万元销售企业2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26万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税412万元。制扇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共引进内资项目2个,项目资金850万元,外商新增投资195.03万美元。
二、外贸经济日趋活跃:镇区地处边境,与安徽广德东亭、同溪、安吉县高禹、良朋、西亩等乡镇相邻,商贸经济十分活跃。2004年镇区内个体工商户达300余户,年总交易额达2亿元。
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4年,投入210万元全面完成穿镇公路黑色化,使全镇黑色化公路达到18.2公里。投资60万元的昌硕艺术广场和投资100万元的昌硕小学教学楼均已竣工使用,大大改善和美化了镇区的形象。景坞村的生态创建工作通过了县级验收。村庄环境整治全面铺开,有5个点完成了整治工作并通过验收。投入48万元搬迁了镇敬老院。邮电通信新增270门,使全镇电话用户达到3780门。
四、第三产业长足发展:2004年,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来抓。通过努力,引进了杭州临安新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的亭子山旅游开发项目已批准立项。认真筹办了吴昌硕先生诞辰160周年纪念活动,并为昌硕故居二期修复工程进行了奠基。无蚊村“农家乐”日渐壮大,已增至7家。2004年全镇共接待团队游客近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