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乡地图
朝阳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朝阳解放前隶属岳池南城镇,解放后隶属岳池第一区、城郊区、九龙区;文化大革命曾更名为友谊公社,1992年7月撤乡并镇后,隶属乔家镇;1994年7月完善建制时,成为单列乡。
区域概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乡位于香坊区(原动力区,2006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动力区与香坊区合并,组成新的香坊区)。南与平房区毗连,西、北与南岗区接壤。原属哈尔滨市朝阳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朝阳乡。以境内朝阳堡屯得名。1988年,全乡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辖前进、平顺、永胜、先锋、新立、平安、新兴、永丰、刘家、富民、东升、金星、新发、大南沟14个村,13个自然屯。乡政府驻地在义发源屯。据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统计,总户数6228户,总人口25837人。汉族居多,少数民族有满、朝鲜、回、蒙古等。
区域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位于桂林市区东部,全乡共6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总面积38.5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32015人。
经济资源
朝阳乡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高粱、亚麻、甜菜等。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配、油米加工、砖厂等。2005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5.3亿元,比上年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4429元,比上年增8%,其中农业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12%,畜牧业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13%;劳务输出收入5594.5万元,比上年增27%。该乡是畜牧业大乡,畜牧业已经成为朝阳乡的半壁江山,全乡奶牛饲养量已位居双城市之首,达到1.99万头,户均1.8头,日送鲜奶211吨,新辟建7个牧业小区,总占地面积45.3万平方米,可容纳5500头奶牛,已建成奶牛专业村7个,奶牛业一项全乡收入可达6860万元,人均1580元,成为双城市第一奶牛大乡。2000年以来朝阳乡的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哈尔滨市“发展农村经济先进乡”、“哈尔滨市第三十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双城市“发展农村经济先进乡”、“畜牧生产先进乡”、“牧业小区建设先进乡”等殊荣。
区域概况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朝阳乡地处五大连池市北部山区,距市区60公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是当年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三路军指挥部所在地。以李兆麟为总指挥的抗联三路军转战朝阳山区、嫩江河畔,数以百计的抗联烈士长眠在巍巍群山之中,为抗日战争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全乡辖区面积667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耕地面积近15万亩,其中课税面积是97335亩,外包地面积有5万多亩,草原面积11万亩,居民2546户,人口8976人(2000年)。朝阳乡,因地处朝阳山区而得名,原属于德都县。德都县革委会为在朝阳山区进行“三线”建设,1970年开始从南部平原地区农村迁出部分社员进山,逐步开荒建点,1972年10月正式成立朝阳公社。1984年春,改为朝阳乡。朝阳乡全境属低山丘陵地带,昔日森林茂密。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至1941年间,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后方根据地,抗日将领李兆麟、冯仲云都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全乡总面积674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林地,耕地面积7.9万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山产品丰富,是德都县蕨菜出口的采集基地。德都县与五大连池市合并后,成为五大连池市的一个乡镇。乡政府驻地朝阳村。
历史沿革
朝阳乡的形成已有200余年历史。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义发源、大南沟、瓦盆窑、小南沟、东井子、老五屯、二屯、头屯先后形成。清末同治年间(约1862~1874),刘家窝堡、二道沟、阎家岗等屯陆续建立。清末时期,朝阳地区有人家100户,人口449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1526户,人口5872人。1956年3月设置朝阳乡。1958年11月,改为机电人民公社朝阳分社。1960年1月,改隶动力乡人民公社。1963年1月,改隶动力区,同年3月划归滨江区管辖。1972年8月,划归动力区管辖。1984年1月,政社分开,恢复朝阳乡。
基础设施
境内基础设施齐备。2005年,有机耕道54.5千米,运输车辆250辆,固定电话1200门,移动电话4000余部,自来水用户2500户,光纤电视电视400户,中学1所,小学8所,幼儿园9所,中学在校生460人,小学在校生8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站6个,卫生技术人员32人,邮局1个,信用社1个,敬老院1个。2000年来,乡场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镇容镇貌有较大变化和明显改观,基本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