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连云港市地图 > 连云区地图 >
朝阳镇地图
朝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资源

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408.75万元,超过区政府下达任务数11个百分点;引进项目6个,利用区外资金4060万元,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朝阳镇矿产资源丰富。朝阳镇地处浙赣华系凹陷带西南段,一级怀玉山华夏系构造带和信江东西向凹陷带的交接处,矿藏以磷为主,层厚度在0.55—27.34米之间,平均厚度为6.23米,五氧化二磷含量为8.31%—24.23%,平均含量为14.4%。磷块主要由胶夏矿、碳磷灰石、石英、白云石、黄铁矿、炭质、粘土质、云母等。已探明的磷矿石储量6000余万吨,堪称江南第一。乡境内青金、朝阳等村还盛产大量的石灰石,是水泥和石灰生产的优质原料。电力供应充足。1999年冬全镇完成了农网改造。2006年执行照明、工业用电为0.56元/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手机、电脑等新型通讯工具已进入寻常百姓家。2006年全镇电话装机1300多部,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100%。工业建设渐成气候。朝阳镇举全镇之力实施招商引资已有磁性材料厂、化肥厂、饲料加工厂、制衣厂等10余家企业落户该镇。至2006年,朝阳镇经济开发区前期准备已全部就绪。朝阳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朝阳蔡家、下源新村、山顶新村等一批小集镇的兴起,既有效地为村民规避了地质灾害,又创建了现代化的农村新集镇。城郊型农业发展迅速。“种+养”、“粮+养”、“菜(瓜)—稻—菜”、“稻—菜”、“鱼—稻”等多种农业种植模式,在朝阳镇得到了实践和推广。朝阳镇水资源丰富,水面区域宽阔,2006年,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3座。黄颡鱼的孵化、养殖是该镇从九江特别引进的水产开发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镇情概况

朝阳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部,全镇4.5万人,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南依洛阳市区,北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向西驱车20分钟抵达洛阳飞机场,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洛阳站下道口位居腹地。2008年,全镇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7720万元,较上年增长38.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4193万元,较上年增长47.1%。完成财政收入2420万元,较上年增长36.7%。完成工商税收4237万元,较上年增长3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00万元,较上年增长81.1%。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460元,较上年增长32.3%。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6710男43458女43252家庭户户数28786家庭户总人口(总)84679家庭户男42345家庭户女423340-14岁(总)149060-14岁男77380-14岁女716815-64岁(总)6672115-64岁男3326815-64岁女3345365岁及以上(总)508365岁及以上男245265岁及以上女263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8377,

文物古迹

北魏孝文帝皇陵位于该镇官庄村,作为邙山陵墓群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的伏羲画八卦遗址位于卦沟村,被命名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重新打通者——班超葬于该镇张阳村。传说中伯乐相马的地方位于该镇伯乐村,南唐后主李煜冥寂于该镇后李村。南石山村的唐三彩工艺,不但保留了唐三彩古色古香、浑厚质朴的大唐韵味,而且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生动逼真,釉色艳丽。2000年,朝阳镇被命名为“三彩之乡”。卫坡古民居位于朝阳卫坡村,是豫西现存面积最大的清代古民居建筑,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卫坡村被命名为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洛阳市仅此一家。

经济概况

朝阳镇以特色农业为主,广泛种植黄芪、甘草、麻黄等药材。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谷子、糜黍、荞麦、莜麦、马铃薯、胡麻、油葵籽等,建设有以小杂粮、马铃薯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3.5万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石、煤等矿产资源。

中小学校

内江市中区朝阳镇永远太仆中心小学,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促志小学校,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颖盛小学校

镇情概况

朝阳镇地处灵璧县北部,东、北分别与江苏省的岚山、双沟两乡镇接壤,西、南分别与下楼、尤集、渔沟相连,北距徐州、南距灵城均为50公里,104国道横穿北部,距徐州观音机场8公里。全镇辖37个行政村,354个村民小组,6.9万人,区域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17万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有大小山头58座,京渠、独堆、丁陈、张渠等地盛产灵璧奇石。李寨村的红皖螺大理石储藏量40.22万立方米,是用于建筑、制作工艺品的好材料。境内有运料河、三渠沟、孟家沟、赵杆沟、柴河、徐埒运河等大小沟渠百余条,汪塘水面1400亩。该镇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山芋、西瓜、李子、雪枣、酥梨、红富士苹果等。1999—2000年,该镇分别被省、市批准为“中心建制镇”,2000年被评为全市经济运行十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