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电子地图 > 衡水市地图 > 故城县地图 >
郑口镇地图
郑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奋斗目标

郑口镇根据本镇实际特点,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力配合做好县城改造和项目区建设工作,实现了征地拆迁、县城建设和项目区发展“量、质、效”三大突破,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今日家园

现在,运河枯竭了。好像一条巨龙舞累了,卧在那里休息。好在她用她那甜美的乳汁孕育的小城一天一天长大,而且愈发容光焕发。二十一世纪的故城正迎来它新的辉煌。不是吗?那拔地而起的迎瑞小区、太兴家园、富邦花园(在建),已经成为小城崛起的象征。花团锦簇的文化广场塑起了“运河母亲”的雕像,一位端庄秀丽的母亲怀抱着她的婴儿,依偎在破浪远航的幸福之舟上,动人的脸庞上荡漾着慈祥的笑容,似是护佑着小城人民的安康,又像是祝福着小城人民的福祉绵长。看,在“运河母亲”的身旁,那条充满现代气息的京杭大街取代了昔日三条破旧的街道,那一盏盏乳白色的街灯不正像展翅腾飞的银鸥么!

加大帮扶力度,用轻功

一是采取帮扶措施,解决特困失地和被拆迁户的实际困难。由于涉及面大、户多,其中特困职工、双困户较多,该镇结合其所属村或单位,采取联系工作、指导创业、经济救济等帮扶措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二是妥善解决生活后顾之忧。一方面结合民政部门,做好失地农民农转非工作,享受城镇居民低保待遇,另一方面对不是营业房的世居房屋,返还一定比例的商业门面,让拆迁户搬得走、迁得回、有依靠、有着落。三是认真做好摸底和回访工作。对失地和被拆迁户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化解拆迁矛盾,同时对特困户、双困户、伤残人员进行回访,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失地、拆迁后的困难问题。

郑口昔日辉煌

在我的记忆里,郑口曾经是一个破败的小城,但破败中仍能看出它的辉煌。小城有三条不怎么规整的南北街,分别是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街面非常狭窄,当然属于晴天“洋(扬)灰道”,雨天“水泥路”类型。一道街也叫“大街”,好象自古以来就是官府要人、社会名流的居所,比之乎其他两条街道,突出的特点是静、雅。印象最深的是街北头的一座山西会馆,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气势恢弘,人们习惯称为北会馆。会馆内关帝殿、大戏楼飞檐斗拱,青砖灰瓦,景象殊异,可惜1938年以后毁于战火,解放后政府机关和公、检、法、司等“官衙”就都建在了这片遗址之上。总之,到了这条街上,人们感到很庄严、威严、森严,有一种压抑的让人喘不上气来的感觉。大街的“大”,也许是这么来的。二道街多为店铺,它像一条长龙,北端一座石牌坊似龙头,南端如龙尾弯弯曲曲一直潜入运河码头。沿街两侧酒肆、茶馆、饭店、旅馆、药铺、杂货铺、油盐店栉比鳞次,人来车往,嘈嘈杂杂,十分繁华。入夜,店铺灯火通明,“香烟、洋火!”“烧鸡、熏肉、烧鸽子吆——热乎的!”手提货篮和食盒的小贩沿街叫卖,吆喝不停,满街的香气在暮烟中散发开来,使整个小城都包裹在浓郁的芬芳之中。三道街似乎是“重工业”的集聚地,麻绳铺、铁匠炉、染布坊、烟丝厂,还有银行、邮政局都在这条街上。逢到集日,四井八乡的老百姓推着车、挑着担、牵着牛羊一大早赶来,卖粮的、卖布的、卖瓜的、卖菜的、卖小孩玩的、卖大人用的……地摊上货物琳琅满目,杈耙扫帚、笔墨纸张、吃喝穿戴、针头线脑,应有尽有。本来就弯弯扭扭窄憋的使人透不过气来的街面变得更加拥挤,人们摩肩接踵,喧呼震天,一直赶到日头偏西才渐渐离去。看到这情形,人们把郑口称作“小天津卫”也就不足为怪了。

加大领导力度,提内功

一方面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该镇把县城建设和小区建设工作作为主抓手,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镇长和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城建所长、司法所长、土管所长及所涉及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实行领导干部包干责任制,全程负责所包工作的服务、协调、落实,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镇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遇到难题,亲自协调,亲自带队做思想工作。有拆迁任务的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但主动带头签订协议,而且积极做好动员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促使拆迁户理解拆迁、支持拆迁、参与拆迁。

郑家口作为一个地理区域

历史上隋炀帝不愧为一个大玩家,玩来玩去玩出了一条大运河。千年运河载着血,载着泪,载着西子湖畔的铅华,流经故城,逶迤北去直抵京都。由是沿途便有了许多码头,而故城南接武城、北临德州各60余华里,成为水陆要塞,于是,故城这块土地便成为繁华之所在,漕运之枢纽。运河流到故城境内,一水隔两省,河西是河北,河东是山东。古时河上无桥,两省百姓往来皆借舟楫之便,于是沿河一些主要村庄便有人做起了摆渡生意,其中一郑姓人的渡船最大,不仅能渡人,而且能渡车马,因而名声也最大,乡民称之为郑家渡口。又因渡口往来人多逐渐形成大集市,所以附近人们赶集贸易,亦习惯说去“郑家渡口”云云。久而久之,渡口附近历史比较久远的太兴镇、西城镇、南镇、帝君庙、甘泉等村镇反倒没名气了。再后来,人们嫌拗口,将“渡”字删掉,就叫成了郑家口。郑家口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概念,当初包括五个自然村。近年,又不知从何时开始将郑家口进一步删繁就简,干脆直呼“郑口”了。郑口这个称谓其实就像山东、河北一样,成为一个地域的泛指。

历史沿革

明代,郑氏在京杭大运河上设一渡口,时人皆称“郑家渡口”,后改为郑家口。清代中期,郑家口已成为一个仅次于县城的大集镇。因濒临京杭大运河,素得漕渔之利,物阜民丰,有“小天津卫”之称。沿革1958年成立郑口公社,1983年改镇。1996年杏基乡、赵行乡并入。1997年,面积105.7平方千米,人口8.6万人。郑口镇辖李庄、果子口、南甘泉、徐庄、孟庄、南沙窝庄、前野庄、后野庄、杨野庄、葛村、周辛庄、三坛村、二坛村、大坛村、王园子、帝君庙、西城镇、后油坊、大马庄、小马庄、前沙岗、堤口、南镇、太兴镇、北甘泉、前香坊、后香坊、辛宅、五大院、张庄、石门、五户、翟庄、前黄村、夏家庙、齐家庄、小街子、高庄、孟古庄、东曹官屯、西曹官屯、寨子、赵行、东排、西排、前排、后排、西夏庄、芦庄、温庄、明刘庄、东五股河、西五股河、杜坟、北范庄、刘古庄、刘堂、东南屯、西南屯、东北屯、西北屯、大杏基、高西、高东、高中、后响沟、前响沟、陆黄、烧盆屯、冯杏基、贾黄、秘黄、红庙、师黄、北高庄、齐杏基、红旗、翟杏基、后沙岗79个行政村和运河区、宏声区、广交区、新开区4个居委会。2002年,辖4个社区、81个行政村。1945年6月,县城由故城镇迁至郑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