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地图
中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三、经济
中和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玉米、稻谷、薯类、小麦、豆、荞子等,适宜种甘蔗、花生、油菜、土烟、磨芋等作物,茶叶、竹笋、竹材、五倍子、天麻等且中和盛产柚子、柑桔等农副产品,特色产品有中和陈醋和板鸭,特色小吃有中和豆花。其中陈醋极有特色,远销各地。乡镇企业有化肥、建材、加工等厂。镇情概述
中和镇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东北部,居东经104°45'49"--104°53'08",北纬30°03'17"--30°13'31″之间,平均海拔445米,其东、南、北面分别与雁江区的丹山镇、东峰镇、清水乡、宝台镇、保和镇接壤,东北部与乐至县的中天镇毗邻。幅员面积12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77222亩(以下数据均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准),其中田24500亩,土52722亩,占雁江区22个乡镇中的第二位,系雁江区第二大农业镇。307县道(板永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乡道贯穿南北。镇区距资阳市区27公里。镇区内有街道8条,辖居委一个,镇人民政府驻中和街。农村辖中和、铜锣、大圣、白云、广德、鱼水、飞山、狮马、青龙、罗家、红光、干沟、巨善、雷庙、金马、龙嘴、清凉、三清、瓦盖、方家、凉风、明月、罗汉、高字、龙虎25个村,451个组。该镇有人口56931人,其中藏族9人,彝族6人,傈僳族1人,佤族1人,布衣族1人,傣族3人,苗族2人,纳西族2人,非农人口2936人。中和历史悠久,唐属丹山县,宋隶磐石县,明归资阳县北乡,1743年(清乾隆八年)移宝台寺香馆建中和场,1747年呈准开市,1909年置中和乡(宣统元年);民国时期属九区,辖保和场、中和场、太和场、人和场、裕通场,区公所驻地保和场;解放初期属二区管辖,区公所驻地丹山镇。土改时期改为第四区,辖中和、金星、太和、添福、凉风、永泰、复兴、吉祥、迎龙、光明、真武、龙潭、方家、干沟、大同、高字、胜利17镇乡,区公所驻地中和场;合作化时期设保和区,中和、高字、凉风隶属保和管辖;干沟、龙潭、太和隶属丹山管辖。1961年10月,从保和区分出中和、凉风公社,丹山区分出干沟、太和、龙潭公社,临江区分出大洪公社,增设中和区,区公所驻地中和场。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属中和区管辖的太和、中和、凉风、龙潭四镇乡合并建立中和镇,镇人民政府驻地中和场。解放初,只有一条老街,约300余米长,石板镶嵌,街道狭窄。改革开放以来场镇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撤区建镇以来,场镇建设突飞猛进。水泥浇铸的板永路由西向东贯穿镇域全境,竹太路、中大路横跨镇域南北,全镇通村公路纵横交错,以镇区为中心,向西可通往区内老君镇、保和镇、资阳城区;向东可通往区内丹山镇、回龙乡、新场乡和东至县石湍镇、通旅镇等;向南可通往区内东峰、小院、堪加和资中县骏马镇等;北可通乐至中天镇等,公路宽阔,四通八达。先后修建了1000米长的方碧路水泥街道(为板永路的组成部分)、建横街,修建了育英桥、林江桥,引资1000万元修建的20000平方米的综合商贸市场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成为丹山、中和、保和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新近浇踌完工的林江路水泥大街与原有的方碧路水泥大街纵横交错,投资80万元完成了三级客运站的建设,增设了移动和联通机站各一处。在镇上,小灵通也能使用,信号很好。镇区面积迅速扩大到1.5平方公里,有街道8条,场镇可容纳人口8000余人;计划2000万元的老街改造.正在规划中。二、历史变革
1921年建黎梓卫乡,1941年改中和乡,1952年建中和镇,1966年更名赤卫镇,1971年复中和镇,1984年中和乡并入,1992年渠河乡并入。特色产业
解放初,只有一家铁器社、一家木器社、酿造小作坊一家、豆油生产作坊一家,缝纫社一家。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较快,大小企业(含小作坊)986个,其中工业企业161个。主要以建材、酿造、铸造、粮油、食品加工为龙头,尤以酿造业最为发达。2005年该镇企业总产值8397万元。重点企业有资阳市中和校办砖厂、资阳市中和酿造厂、四川省露乐矿泉水公司、中和预制构件厂、资阳市玉林食品有限公司、中和国灿酿造厂、千年好公司等,成为区政府规划的河东片区工业重镇。中和地处雁江区丹山、中和、保和三镇的腹心地带,成为该地区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四方客商云集,场镇吞吐量较大,除日用百货外,以水果、海椒、榨菜、中和醋和“中和”锄头等生产资料为主。1、中和醋、榨菜:中和素以“酿造之乡”著称。早在成立供销社时,酿造业就已产生,当时主要生产醋、豆瓣、酱油,品种少,企业形式是单一的集体制。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目前大小酿造企业十余家,其中股份制企业两家,年产值达800万元3家,产品由原来的3种发展到现在的“中和醋”、“四川泡菜”、“四川榨菜”、“四川泡椒”、“红油豆瓣”、“资阳泡姜”等二十多个系列产品。1994年“中和”牌中和醋被上级命名为“传统名特食品”,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南京、天津、湖北等省内外十多个大中小城市。2007年政府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鼓动中和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余姚相思达菜业有限公司合资经营,于5月25日在西博会上正式协议,由相思达投资5000万元,对榨菜和中和醋进行深加工并扩大规模生产,一期工程现已投资1000万元,“老板牌”中华榨菜拉丝切片无菌真空包装生产线已于6月正式投入试生产。国灿食品厂、中和醋业、玉林食品等全镇主要食品工业企业正在进行扩建、完成资产投资480万元。
2、“露乐”矿泉水:中和气候温和,雨量偏少,日照充足。自然特种矿产资源“露乐”矿泉水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天然矿泉水》<GB8537-8>标准,水质为锶、偏硅酸钙、镁型优质矿泉水,全市独一无二,甘甜可口,闻名省内外,龙潭、干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地下水源。此外有遍布全镇的石料和云母等地下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