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红河州地图 > 开远市地图 >
中和营镇地图
中和营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形地貌

山区面积占全乡总面积90%,在西南方山区,山梁纵横,山谷交错,山脉向东北方向蜿蜒伸展,形成较多山区山陵和盆地,与弥勒分界的南盘江,深切而成“V“型峡谷地带,海拔最高点为境内水井山峰1813米;海拔最低点为境内中寨村委会小龙潭自然村江边990米,相对高差823米。全镇海拔990--1945米(平均海拔1446米)。

名胜古迹

中和营镇距中和营集镇约2千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窝寺,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是古阿迷州四大景观之一,即“西览燕洞,南游通灵,北观火井,东赏云窝”之云窝胜景,有“万石悬空,峻峭高下,恍如云篆,水从中出”的险、奇景观。现存大雄宝殿、龙王庙、文昌宫、山门等,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建筑群坐西向东,环云窝洞而列。云窝寺地泉来自地壳深处,洞中流水四季常青,喷涌而出,雨季水声响彻云宵,故名响水庙,所处村委会响水村委会也因此得名。寺门前有一株三人才能合抱的红豆树,有300余年树龄,树身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四季常青,是云南省目前发现的最大木杂红豆树,是中国现在罕见的优良树种。该景点于1999年被收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

自然资源

全镇国土面积327.37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460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1942亩,人均耕地1.84亩,林地200253亩。

特色产业

中和营乡近年来扶持特色农产品共四种,分别是:东山李、小米辣、甜油桃、冬马铃薯,市场销售前景良,好,农户出售特色农产品获得收入占农户种植业总收入的16.86%。2006年东山李种植11459亩,总产量978.55吨,销售总收入48.93万元(0.5元/公斤),占农村经济总收入0.33%,产品主要销往广西、广东、越南。种植甜油桃3296.5亩,总产量475.85吨,销售总收入166.55万元(3.5元/公斤),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11%,产品主要销往红河州、文山。种植小米辣2000亩,总产量1702吨,销售总收入714.82万元(4.2元/公斤),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76%,主要销往通海。冬马铃薯种植6050亩,总产量2461.1吨,销售总收入1599.715万元(1.3元/公斤),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0.66%,主要销往广西、广东。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中和营镇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全村有3250户通自来水,有455,户饮用井水,有5430户通电,有451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81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3.09%和88.7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70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932户(分别占总数的49.8%和35.58%)。该乡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交通方便,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乡共拥有汽车77辆,拖拉机786辆,摩托车66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408.15亩,有效灌溉率为20.0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751.39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3亩。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9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45户;建有小水窖135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951户。全乡有42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7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灯。该乡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2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47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2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文化教育

中和营镇建有35所小学,其中完小3所,校舍建筑面积15952平方米,拥有教师155人,在校学生2639人,共有88个班,一个图书室,一个微机室,7个实验室。有中学一所,校舍建筑面积9960平方米,拥有教师67人,在校学生1140人,共有20个班,一个图书室,两个微机室,3个实验室。2006年投资520万元(一期工程),新建中和营中心校,面积3300平方米。小学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9.81%,学龄少年毛入学率100.07%,入学率为100%,完学率9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6%。全乡建有文化活动室9个、业余文娱宣传队34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经济状况

中和营镇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002.0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350.58万元,占总收入的35.67%;畜牧业收入4136.34万元,占总收入的27.5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2710头,肉牛1068头,肉羊3502头);渔业收入97.04万元,占总收入的0.64%;林业收入301.18万元,占总收入的2%;第二、三产业收入4989.22万元,占总收入的33.26%;工资性收入150.45万元,占总收入的7.67%。农民人均纯收入212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0.4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27人(占劳动力的3.62%),在省内务工418人,到省外务工10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