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巷镇地图
周巷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文历史
周巷镇在唐代尚系海涂,北濒大海,旷无人居。宋庆历七年(1047年)开始分段筑大古塘,周巷地段随之而筑成。时有河南省汝南郡一伙周姓移民到此渔垦,定居塘南,始成村落。后渔收日丰,行销渐盛,在鲑菜晒场畔初成集市,因周姓者为早,故名“周巷”。1930年周巷正式建制为镇,设镇公所,划定为地方行政机构。1949年5月24日周巷宣告解放,建立周巷镇人民政府。1992年5月撤扩并时,云城、精忠乡并入周巷镇。2001年10月18日杭州湾镇与周巷镇合并成新的周巷镇。周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众商业意识浓厚,商贸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民国时期就成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姚北第一镇”,是粮、棉、盐的集散地,享有“三白市面”的称号。“周巷大地方、七片提庄三片当”等谚语以及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麟吐玉书”牌酱油是当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真实写照。周巷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著名园艺专家吴耕民、历史学家陈登原、有“浙东大儒”之美誉的学者范柳堂以及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严鹤龄等,都是周巷人或原籍周巷。“景氏、吴氏儿科”和“孙氏眼科”、“劳氏伤科”并为“周巷医家三科”闻名遐迩。周巷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1930年,姚北第一家电灯公司在周巷成立;1933年,周巷在三北地区率先实现纺纱技术革命;1947年,以吴国昌为首的一批有训之士,创办了姚北地区第一所中学——私立姚北中学。所有这些,为周巷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经济发展
周巷镇近年来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植了茶叶、苗木两大支柱产业,全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苗木面积8000亩,已形成经济类、观赏类、绿化类共三大类26个科目580多个品种;另外,以京珠路和五杨线为轴心,开发形成了8000亩早蜜桃、冬枣、油桃基地和5000亩优质柑桔长廊。同时,加大了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推广优质稻,使全镇的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周巷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形成了茶叶、苗木、柑桔、枣桃、优质稻五大特色农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周巷山场广阔,矿藏丰富,蕴藏着花岗石、大理石、白云重晶石灰石、水泥石等十多种优质矿石,镇委镇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投资1400万元建成了1.5平方公里的石材开发小区,成立了昌盛石材开发公司,并成功引进了惠州石材、禹发石材、大地公司等十几家有一定规模的石材企业,全镇石材加工企业达到158家,石材工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同时,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一是镇客运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全新上线7台舒适豪华的依维柯高速客车,使客运公司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年创产值达340万元。二是对皮鞋厂、木器社、铁器社、机械厂等企业采取股份制改造、公退民进的办法,进行资产重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业总产值共计1.9亿元,三是对凤凰茶叶集团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全面更新设备,提高了制茶工艺水平,年创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800万元。周巷镇进一步放宽了经营环境,使得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对个体私营业主,给予其政策和税费等方面的优惠,鼓励扶持其发展,并先后建成了6个批零市场,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过硬的载体,随着茶叶、苗木、石材产业化的形成,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出得以迅猛的发展,个体工商户有2600户,从业人员达到5800人。基础设施
周巷镇委、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狠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道路建设。全镇先后投资1600万元,投劳10万个,拓宽了周青公路,整建了周阳、周安、周双公路,兴建了国家二级公路王杨线,镇内主要干道全面硬化,实现了村村通路和全镇交通大循环。同时抓住京珠路建设机遇,成功争取在周巷境内李集村设京珠路互通立交桥。二是水利建设。三年来投资840万元兴建了14座畜水量在20万方以上的水库,村平扩建一口万方左右的当家塘;观音岩主渠和周阳、全华两大支渠得到经常性整治和护理;高标准完成了桐柏山细河流域“山顶戴帽,山腰穿裙,山脚穿鞋”的综合治理工程;自来水二厂二期工程也在积极筹建之中。三是电力通信。投资近千万元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程控电话装机达到2500门,拨号上网电脑52台,并争取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周巷建基站5处。四是城镇建设。在老镇区的基础上,先后建起了南大贸易市场、北大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街;通过实施“形象工程”,建起了第二客运停车场,改善了交通秩序;各街道安装了路灯,亮化了集镇,建成了镇小学运动场,2001年全县中小学运动会在周巷成功举办;集中整顿了集镇的环境卫生。由于措施得力,1999年周巷被列为全省小城镇试点乡镇。历史遗址
“哭竹港”位于孝昌县东20公里处的周巷镇青山村。此地为大别山的尾部,“哭竹港”旁的墩坡遗址座落于澴水支流之一的青山河一块小平原上。墩坡遗址呈不规则形台地,总面积为12.28万平方米。台地东南高而西北低,高出外围2~3.2米,四周除南面临青山河外,其它三面有护壕环绕,壕宽20~118米,现为农田。墩坡遗址地处群山环抱之势,山清水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繁衍生息之地,也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的汉江夏大司马孟宗的故乡。该遗址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文教事业
周巷镇现有27所学校,其中中学3所,完小6所,初小16所,教学点2所,中学生3800人,小学生8200人,共开设225个教学班(中学53个,小学172个)。全镇共有在职国家教职工421人,民办教师86人,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5人,镇级先进教师、做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优秀党员78人。近几年来,周巷镇教育系统为深化落实教育改革方针,不断优化、净化、美化学校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在人才培训,校园建设等方面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先后建起教学楼11栋,扩大校园面积110亩,每年暑期对全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还组织了280人参加了省级语言协会、语音考试,80%的教师拿到语音等级合格证。周巷镇各类学校
,孝昌县周巷镇三联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中学孝昌县周巷镇中心小学孝昌县周巷镇五泉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公平小学孝昌县周巷镇双峰小学孝昌县周巷镇叶山小学孝昌县周巷镇合群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大屋小学孝昌县周巷镇安桥小学孝昌县周巷镇希望小学孝昌县周巷镇恒阳小学孝昌县周巷镇慈心袁集中心小学孝昌县周巷镇新农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新张小学孝昌县周巷镇新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曹徐小学孝昌县周巷镇李集小学孝昌县周巷镇潘冲小学孝昌县周巷镇肖彭小学孝昌县周巷镇荣华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蔡桥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袁山小学孝昌县周巷镇辽原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阳岗初级中学孝昌县周巷镇阳岗小学孝昌县周巷镇陈庙村小学孝昌县周巷镇青山中心小学孝昌县周巷镇青山初级中学孝昌县周巷镇青山小学孝昌县周巷镇骆店小学孝昌县周巷镇黄庙小学孝昌县周巷镇龙泉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