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镇地图
朱保镇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发展
全镇机动车5650辆,年营运收入2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7%。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镇共有程控电话7799部,百户均73部,实现村村通电话。全镇共有手机17939部,百人均51部。通讯业务总量达820万元。
荣誉称号
镇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扬“团结奋进,跨越发展”的朱保精神,牢固树立“环境兴镇、工业立镇”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建设“涑河流域生态型工贸重镇”的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建设“三纵三横一外环”的道路框架及四个区域,即:商住区、行政中心区、工业区、农业生态保护区,正实现“三集中”即:人口向镇域集中、企业向工业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强力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力和竞争力。全镇经济总量连年高速攀升,先后荣获“临沂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临沂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化建设
该镇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朱保镇镇的农村文化着实“火”了起来。“农家书屋”送新风。“农家书屋就是黄金屋,到文化大院去的路就是致富路。”葛疃的黄士英感慨地说。她的蔬菜大棚种植的航空茄子通过互联网销售到武汉的大小超市,既方便又快捷。该镇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引导农民看图书学技术,上互联网,拓宽致富门路。全镇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全部建起了“农家书屋”,彻底解决农民“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墙头文化”倡新风。走进后耿卜社区,村里的“文化墙”让你眼前一亮,以前被小广告贴成“大花脸”的墙壁,现在成了村里的宣传主阵地,“扬正气,树新风,八荣八耻记心中”、“节约一寸地,留给子孙耕”等内容丰富多彩。“现在村里打牌闲逛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文明礼让的多了。”村支书赵成一说。共粉刷了1000多米“文化墙”,在美化村庄的同时,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然转变着村风,引领着新风尚。文体活动促新风。朱保镇共投资300余万元,先后建起前寨、葛疃、后耿卜、韦巷4处村民文体活动场所,为7个村建成12个简易篮球场和5个乒乓球台,配备了15套健身器材,为农民文体活动搭建起了有效平台,还经常组织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象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比赛。村民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村风的健康文明发展。
行政区划
东水磨头村、西水磨头村、后耿家埠村、前耿家埠村、田家围子村、胡家巷村、团埠屯村、西安庄村、孟家行村、三义庄村、张家行村、韦家巷村、大朱保村、商家庄村、沙沟崖村、孙家庄村、大芝房村、涑河南村、邱家庄村、小朱保村、小芝房村、泰和庄村、陈围子村、曹家庄村、富衣庄村、西庄村、葛瞳村、桥西村、官庄村、东墠村、港上村、东楼村、前寨村
林业发展
朱保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绿染兰山”的责任目标,把林业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落实林业政策,深化林业改革,放手发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进一步加快了林业发展步伐。全镇共完成植树造林4500亩,其中丰产林3000亩、经济林1500亩,新建林网4000亩,建设绿色通道7700米,栽植银杏5万棵,四旁植树40万棵,新育苗1000亩,总投资150万元,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林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朱保镇2003年的绿化任务目标是:新造林5000亩,其中杨树速生林4500亩,经济林500亩,四旁植树12万棵,新增农田林网3000亩,完善林网6000亩,林业覆盖率达到30%。全镇已完成杨树速生林900亩,经济丰产林100亩,四旁植树5万棵,新增农田林网1000亩,完善林网300亩。1、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植树意识。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提高全民植树意识,参与植树活动。同时,加强林业法制观念教育,让造林、育林、护林的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各工作区、村一把手作为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3、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一是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块资金一起筹的原则,不断加对林业的投资,镇党委政府将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丰产林和绿色通道建设;二是重申“谁造谁有,谁开发谁受益”的政策,鼓励能人搞承包造林;三是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发展高效林业。4、强化督促,提高效果。为确保绿化成果,镇里将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督促和指导,坚持一天一调度,及时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造林绿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建设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21%。新增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配合区农业开发办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投资5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万余亩,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深入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林果业2000余亩,培育养殖大户82户。大力实施配方施肥和良种推广工程,粮食产量稳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款40.52万元,成品油直补款41.6万元。新安装有线电视1600户,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6%。朱保镇作为“省级规范化教育示范县区”验收点通过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深入开展了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改善了镇医疗卫生条件。群众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按照“提升城镇品位、打造一流环境、树立崭新形象、建设优美朱保”的总体思路,以镇带村,村镇联动,综合整治,快速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中纬路、戈九路进行拆迁拓宽,拆除建筑物2万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对中纬路中段进行重点综合整治,铺设人行道板1万平方米,埋设地下排水管道2300米,移栽绿化树木237棵,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过去“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投资800万元硬化道路11万平方米,其中硬化北环路4万平方米,南工业园路2万平方米,村级硬化道路5万平方米;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了涑河戈疃桥、西头桥等桥梁。三是旧村改造进一步加快。拆除民房2万平方米,建设公寓楼11栋,开发沿街楼房80余栋,完成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四是村镇建设管理更加到位。进一步加大违章建设的查处打击力度,组织了10余次集中拆除活动,拆除违章建筑30余处,面积2万余平方米,制止违法建设60余起,小城镇建设逐步走向按规划实施、依法有序建设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