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安庆市地图 >
枞阳县地图
枞阳县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物源

枞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均气温16.5℃,年均积温5129℃。冬季低温而无严寒;春季温和;夏季温度虽高但不酷热;秋季略高于春温。由于季风环流和地形影响,县境冬季多北风,春秋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均降水量1326.5毫米,冬季降水量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总量40%。境内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白鳍豚、江豚、小灵猫、水獭、中华鲟、小天鹅、黑鹳、鸳鸯以及鹤类和各种雕鹗等。植物有942种,隶属173科,其中药用植物有354种;属国家保护的有银杏、金钱松、杜仲、青檀、水杉等5种。主要矿产有铁、铜、明矾石、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煤、泥炭、陶土、黄沙等。

名优特产

概述:枞阳气候温和,物产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水质优良,盛产甲鱼、鳝鱼、银鱼、鳜鱼、螃蟹、莲子、芡实等特种水产品,畅销国内外。主要农作物水稻、棉花、小麦、油菜产量高,品质好。家畜家禽中生猪饲养占全省重要位置,其中枞阳黑猪品质优良,曾批量出口。近年来人工驯养由野鸭变种的媒鸭,野味十足,营养丰富,已大批销往深圳、香港等地。林木主要有松、杉、毛竹等,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5.2%,森林积蓄量106.9万立方米。县内药材资源也很丰富,“桐桔梗”驰名全国,辛夷花、夏枯草、射干等销往东南亚。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其中金铜矿、石灰石、大理石、明矾石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极具开发价值。枞阳自然资源丰富。尤以石灰岩、铜金矿、泥炭三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极有开发价值。境内有白荡湖、菜子湖、陈瑶湖、枫沙湖四大湖泊,可养水面近四十万亩,是发展“水体家业”的优势所在。
芡实莲籽糊:是根据《本草纲目》的有关药理,在国家水产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开发研制的一种纯天然水生植物营养保健食品,先后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中国绿色食品。产品选用野生芡实、莲籽、藕粉等水生植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科学配方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能滋心润肺、舒胃化气、明目美容、补脾肾等。长期食用,能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脱水蔬菜:采用热风干燥工艺,日产脱水蔬菜4吨,主要品种为甘蓝菜、胡萝卜、青葱、四季豆、苔干菜等,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内主要为各大方便厂提供配料。
无糖荞麦糊:本品以《本草纲目》为依据,精选优质苦荞麦为原料,采用现代科技生产工艺研制面成,不含任何色素和食用添加剂。本品富含人体必需的钙、磷、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维生素,具有祛寒去火、养颜护肤、清凉解热、补血养神的食效,对高血压、高血糖的人更具独特效果。经常食用能有效地调整人体各种需要和合理平衡。
子夜花茶:以纯天然苦荞麦为主要原料,辅以有关中药配制而成。产品包括子夜花香茶、凉茶、南瓜茶等,常饮有一定的食疗效果,其香茶能开胃、健胃;凉茶清凉爽口,消火祛毒;南瓜茶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效果明显。本产品1998年获省科技星火计划产品,1999年获国家级星火计划产品。
香肠:选用枞阳黑猪之鲜肉,辅以安徽名酒,特制肠衣精工灌制而成,以其独有的广式特色、徽派风味而畅销国内外。
红心咸蛋:选择野鸭子所产的蛋为唯一用蛋,引进国内外先进配方加工而成,列任何添加剂及色素,其蛋黄呈红色,蛋白鲜嫩,口感芳香。本产品是安徽省外贸部门再制蛋出口定点产品,主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地区等。

交通运输

京台高速以及103、229、320、228、227等省道穿境而过,通过铜陵长江大桥与铜陵市跨江相连,航运有长江黄金水道。根据规划,我县交通建设2011-2015年间将完成20亿投资,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港、站建设完成投资4亿元。建设八大重点工程:一是国家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祁济高速枞阳段和北沿江高速枞阳段,新增高速公路100公里;今年内开工建设池枞大桥。二是干线公路升级工程,争取普枞一级公路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力争完成义小公路、白会路等升级为省道,铜安路由现在的技术等级二级提升为一级。三是农村公路完善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改造751公里,消除境内县道砂石路面。四是港口建设工程,新建万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矿业综合码头2个,东方特种船舶基地项目1个,万吨级造船项目1个。五是运输场站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大型公路客运中心,实施县城区汽车站外迁,建成城关社会公益型停车场。六是城乡交通便捷工程,鼓励县城公交向城郊延伸覆盖。七是安全应急保障工程。八是科技节能环保工程。规划的合安城铁过枞阳,今年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池枞大桥和祁济高速枞阳段。完成农村公路路面改造111公里,其中县道路面改造81公里,乡道路面改造30公里。开工建设并完成全长12公里的庐十路路面改造任务。完成全长10公里钱桥至白湖公路和150延米的白湖大桥建设任务。建设大型公路客运中心二级汽车站1个,社会公益型停车场1个。完成渡改桥11座、标准化渡口改造项目3个。力争实施全长47公里的老枞桐公路路面改造和全长12公里的义小公路小缸窑至雨坛段路面改造及大窑圩埂段软基处理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

行政沿革

枞阳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曰“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明正德年间明桐城(今枞阳雨坛乡人),齐之鸾。之鸾字瑞卿,号蓉川,成为了:枞阳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境内主要名胜古迹有: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及一批名人墓葬。关于枞阳县名的由来,说法有三: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中说,“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建制沿革

夏(约前2l世纪——约前l6世纪)属扬州之域。商(约前l6世纪——约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西周(约前1066——前771年)封为宗子国。春秋(前770——前476年)为群舒之地。前615年,楚执宗子国君,宗子国遂灭。战国(前475——前221年)属楚。秦(前221——前206年)属九江郡。西汉(前206——公元25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故治在今下枞阳镇,属庐江郡。东汉(公元25——220年)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三国(公元220——280年)属吴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蒙城”遗址。西晋(公元265——317年)属庐江郡。东晋(公元317——420年)属豫州晋熙郡。陶侃为枞阳令。南朝宋(公元420——479年)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阴安县属豫州晋熙郡,系侨置。南朝齐(公元479——502年)复置舒县,属庐江郡。南朝梁(公元502——557年)废舒县,复枞阳县,属枞阳郡。南朝陈(公元557——589年)为枞阳县,属晋熙郡。同时侨置阴安县。隋(公元581——618年)阴安县并入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唐(公元6l8——907年)唐初仍名同安县,属同安郡。贞观元年(627年),属淮南道舒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同安县迁治山城(今桐城市区东部),下枞阳城废为桐城县属镇。天宝元年(742年)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宋(公元960——1279年)为桐城县,先后属舒州、淮南西路德庆军、安庆军、安庆府。宋末,桐城县迁治于今贵池市境内的李阳河。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境为其东、南两乡,东乡石溪镇时为九镇之一(其余八镇不在今枞阳县境内)。元(公元1271——1368年)元初,桐城县迁治山焦城(今桐城市区东部)。先后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安庆路。明(公元1368——1644年)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今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两乡,乡名清净、大宥。清(公元1644——1911年)为桐城县,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为桐城县,民国3年属安庆道,民国17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24年,今枞阳县境,时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36年(1947年)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初驻钱家桥,后迁会宫余街、白石横铺镇),1949年10月10日,继迁驻汤沟镇,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38年4月15日,根据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公布,重新调整区划,桐庐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安庆专区(驻安庆市)。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桐庐县属皖西第二专署,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置县。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人民政府(1988年9月安庆地区与安庆市合并)。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基本概况

枞阳县位于安徽省中西部的长江北岸,地处北纬31°01'~31°38'、东经117°05'~117°43',东南与铜陵、池州市隔江相望,西北以菜子湖、白兔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枞阳城区与安庆市毗邻,北与无为、庐江县接壤。县域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耕地42130公顷,山场34000公顷,水面42000公顷。现辖22个乡镇,431个行政村(居委会),95万人。境内有11个民族居住。枞阳镇为中共枞阳县委和枞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科教文化

新中国建立后,县文学艺术事业日益繁荣,县黄梅剧团蜚声大江南北,民歌创作誉满诗坛,文学作品不断发表,一批文艺新人正在茁壮成长。1989年,全县有电影放映单位63个、文化馆站13个、文物管理所1个、图书馆74个;广播站遍及乡镇,电视机已走进千家万户。全县从城镇到农村,从儿童到老人,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领域里,慈云桂成为“中国计算机之父”,汪旭光号称“炸药大王”,疏松桂点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倪皖荪从事低温声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王奎仁发现了“张衡矿”,陶善昌研制了国际首创闪电探测定位系统,他们的科研成就,均为世人所瞩目。据初步统计,枞阳人现在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的教授级的专家就有100余人。在县内,1989年,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已有200余人;科技兴农、科技兴渔、科技兴厂已结出丰硕成果。悬壶济世、行医卖药,在枞阳大地上自古有之。在这块土地上,名医辈出,药店如林。名医古有余霖、许丽京,今有查少农、疏元善、汤春生等;医学名著有方以智的《医学会通》、余霖的《疫疹一得》、许丽京的《医方新编》等等。1949年统计,全县中药店132家,中医人员279人。1989年,全县乡以上医疗单位有60个,职工1293人,其中930人有技术职称(副高以上的有26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一般疑难病症可以不用出县便能诊治,人民健康基本得到保障。县境传统的群众体育活动有舞灯、划龙船和武术,其中“东乡武术”源远流长,享誉海内,历史上曾出现“三十六名教”;而今到处兴办武馆,武术之花开遍枞阳大地。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教学常抓不懈,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在历次省市体育运动会上枞阳健儿均获得较好成绩,如蔡声和在安徽省首届运动会上夺得百米跑第二名,取得了零的突破;1958年,焦志华在安徽省100米蛙泳比赛中,打破了省记录,荣获第一名;1981年,施小平在安徽省少年棋赛中,获得象棋组冠军;1986年,吴卫凤获全国六运会女子柔道第三名,后在亚运会上又夺得银牌。枞阳县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三面环水、“望之若浮”的浮山,有“亚浮山”之称的白云崖,有何宰相读书的青山石屋,还有“秦始皇三鞭抽不动”的岱鳌山。浮山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以108洞和400余块古代摩崖石刻著称于世,自古以来游人络绎不绝。县境文物古迹众多,仅名人墓葬就有方以智、钱澄之、刘大櫆、姚鼐、王胜、方学渐、阮鹗、吴应宾、吴汝纶、李光炯、房秩五、鲁生等数十处之多;至于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古代建筑、馆藏文物等等,更是难以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