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卫街道地图
安东卫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安东卫街道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现已形成了以家俱制造、海产品精深加工、电力金具、肉制品加工、茶业生产等为支柱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全街道固定资产过千万元的已有6家、过亿元的2家,先后有4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论证、欧盟注册和HACCP论证,出口企业发展到4家。安东卫街道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绵延不断的经商之风,以加快市场建设活跃流通,繁荣经济,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安东卫海货城和汾水九州综合批发市场两大市场体系。近年来,安东卫街道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2001年规划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2600万元的绳网加工区,目前园区一、二期工程已完成,共吸引进区加工户69户,完成投资1550万元,园区水、电、路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大力发展茶、菜、桑等高效种植业和生猪、蛋鸡、狐、貂等畜牧养殖业,大力培植专业村、专业户,高产高效农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农业产业结构提到不断优化。
治安管理
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落实,强化检查考核,坚持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检查;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度工作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完善运行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先后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普工作先进集体,被省综治委授予全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历史
安东卫地处日照市最南部,东依岚山港,西傍绣针河,南濒海州湾与连云港隔海相望,北毗虎山堡,为鲁东南通衢要冲。古安东卫城内外有1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6万,属安东卫街道,是岚山区政府驻地。安东卫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1985年,胡家林村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随后又在东门外村发现龙山文化遗址。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信国公汤和奉旨在东南沿海设卫抗倭,卜基于安东卫西十里之坊口(今虎山镇稍坡村一带),遇青鸾衔旗,汤和乃选此凿山开土建城。俗有“青鸾夺旗定安东”之说。《安东卫志?里至》载“东海汛地设卫最多,而安东方者莫逾于此,故名”。明朝,安东卫设指挥,军队由山东都司使辖,而地属江苏淮安府。安东卫设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后所即石臼寨(今石臼所)。每所有千户数名、百户十人、兵丁千余。天顺年间,中所调天津卫,右所去徐州。城内设十七铺,沿海防区设二十八墩(烽火台)。为供军需,在日照、诸城两县设十七屯,屯地166499亩。至清初,安东卫设守备,城池、民社、学校,钱粮与州县同。清乾隆七年(1472年),安东卫并入日照县,设巡检司,属进贤乡。光绪年间改为日照南乡南上二牌安东卫社。民国元年(1912年),划安东卫区。古安东卫城外有泉子庙、荻水庙、海神庙、卧佛寺、水月庵、上元寺、马神庙、白衣阁,城内有城隍庙、真武庙、文庙、关王庙、文昌阁、观音院等庙宇。其中泉子庙是明弘治年间指挥胡瑾建,万历年间奉直大夫胡承烈重修,庙内石碑刻挥使胡公祠记,庙外有古泉,泉边立着董中丞题“水本涵清”的石碑。荻水庙原为东岳庙,后称天妃庙,坐落于古渡荻水口北。传秦始皇命卢生求仙药,卢生出逃,从荻水出海奔秦山岛(今安东卫南海中数十里)隐居。真武庙在城东北隅,建自何代无考,明汤信国建卫城时,常息于庙中树下。文庙,明初建于城西北隅,嘉靖年间迁至西街路北,由日照、诸城两县及安东卫共同建造。上元寺,元朝至元年间建,有元人刻碑记载。卧佛寺建于唐代,庙前有双株千年银杏树,庙外碑文记载此地是唐朝大将尉迟恭平辽报捷处。安东卫山环水绕,为齐南胜地。灵秀甲于他方者,有笔峰春晓、林阁夕阳、东海汪洋、西湖烟雨、关山耸翠、荻水拖澜、山寺晨钟、渔舟晚钓八景,安东卫名士、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举人赵应元为八景题名,并赋七律八首,流传至今。设安东卫18年后,朱棣篡位。为回报白沟河(位今河北省)、诸城战役中的功臣,封19家簪缨世胄镇守安东卫,军功卓著者世袭指挥佥事。明初,千、百户及士兵皆为世袭军籍。今安东卫居民除部分土著外,多为随永乐帝出征的安徽籍军人后裔。安东卫某些土语仍保留一些安徽方言成分。后这些军人后裔多弃武习文,明清两代安东卫进士、举人多达43人,居日照县之首。胡承烈(1528~1601),字知庵,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举人,历任杭州府佐史、钱塘县令、海宁县令。明万历八年(1580年)告归故里。著有《多畏集》《与鸟亭集》《识畜编》等。苏京,字殿卿。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监察御使。曾赴陕、晋前线与李自成起义军作战。著有《笔山居旧艺》《小学注解》及文稿、诗集多部。今岚山海上碑有其题刻“星河影动”“撼雪喷云”等。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倭患平息,安东卫军事地位逐渐下降,驻军减少。然安东卫人口增加,渔业复兴,海运渐开,设三、八大集,逐渐成为鲁东南地区重要的农贸市场和海运通道。民国初年,有商行72家,钱庄当铺六家。战争时期,新四军、山东军区、鲁中南军区后勤部一度设在安东卫。成为军需物资的集散地,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