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镇地图
后村镇相关地区地图:
投资环境
简介:后村镇北临“日东”高速公路,南依“兖日”铁路,“同三”高速公路穿越东部,222省道纵贯西部,东南距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岚山港40公里,东距日照港30公里,距离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32公里。交通便捷,投资环境十分优越。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来抓,努力打造产业集聚的平台,招商引资的洼地。在镇驻地开发建设了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的后村镇工业园,园区功能定位于农产品和机械加工区。在丁家皋陆村以东、傅疃河“日东”公路以西规划建设了日照新兴工业园,规划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园区功能定位于加工贸易区。聘请了专家对园区进行规划、论证,投资500余万元对园区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园区投资环境。后村镇工业园:后村镇工业园位于后村镇驻地,利源街以东,兴业街以西,镇北路以南,南环路以北,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内地势平坦,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主要以食品、机械、建材、服装加工等产业为主,园区功能定位于农产品和机械加工区。
日照新兴工业园:日照新兴工业园位于后村镇丁家皋陆村以东、傅疃河“日东”公路以西,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园区北邻“日东”高速公路,东靠“同三”高速公路,东距日照港20公里,距日照火车站10公里,东南距岚山港3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园区内地势平坦,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园区功能定位于加工贸易区。目前,投资1500万元的日照博大管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中韩合资日照维特制衣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日照运总维特驾校等10个项目已落户新兴工业园。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6452男28355女28097家庭户户数19280家庭户总人口(总)56207家庭户男28234家庭户女279730-14岁(总)108300-14岁男55160-14岁女531415-64岁(总)3966315-64岁男1993815-64岁女1972565岁及以上(总)595965岁及以上男290165岁及以上女305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4525民营经济
后村镇把民营经济列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积极鼓励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和有经营头脑的农民从事民营经济,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膨胀民营经济总量,在全镇掀起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新一轮热潮。该镇规定,凡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商品,凡是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项目,都允许民营业户投资经营,并由镇政府帮助办理一切手续,外来民营业户在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给予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同时,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度,在手续办理上实行一站式服务,严格规范有关部门收费行为,切实保护民营业户的合法权益,使投资者放心投资,大胆创业。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了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力度,先后争引资金320余万元用于镇园区内地下电缆工程和通讯接入网工程建设,投资100万元对镇园区内的供电、供水、交通线路进行了改造;从市、区电业部门引进资金800万元,在镇民营经济园区内修建35KV变电站一座,实现了用电标准化、通讯自动化、排水管道化。投资200余万元,规划打通了向阳北路和镇北路,对向阳北路沿街和原镇农业办公室、镇企业办公室、镇卫生院、采购站、供销社恒温库、粮所沿街黄金地段等进行了开发建设,盘活了闲置资产,壮大了民营经济,加快了中心镇建设步伐。目前,全镇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600多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该镇还采取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重点培植东盛食品有限公司、维罗娜服装公司、共青茶厂、双丰工贸公司、科大建筑公司等民营大户,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一区一业”、“一村一品”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05年,全镇民营经济实现产值13.1亿元,完成增加值2.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利润6990万元。城镇建设
简介:后村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对产业的支撑力和对就业的吸纳力。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把中心镇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中心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05年,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千村示范活动总评,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荣誉称号。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一)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城镇建设规模迅速膨胀。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改造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中心镇建设。先后投入资金50万元,在镇区建成文化大院及办公楼一座,总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改建镇机关综合办公楼一座;投资800万元,建成35KV变电站一座,总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投资560万元,建成日照凌云集团后村超市一处,建筑面积4754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建成个体商住楼35处,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大力实施镇区改造工程:(二)大力实施镇区改造工程,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按照中心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快城镇的改造建设步伐。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城镇改造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责成镇规划建设管理站等有关部门具体负责规划测量,对镇驻地沿街两侧旧房全部拆除,建成二层以上的楼房。目前,共有40家单位和个人参与了改造建设,拆除旧房200余间,建成沿街二层以上商业楼30余处,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后村镇
加快小区规划建设:(三)加快小区规划建设,城镇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先后建成了教育小区、工业园区、商贸小区等功能设施齐全、自成一体的小区,其中教育小区位于镇驻地中心,包括初中、小学、成教、幼教学校各一处;扩建文化体育广场一处。目前,该小区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校舍460间,总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小区内4处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在优化育人环境的同时,丰富了城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按照中心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先后投入资金150万元,在镇驻地主要街道栽植绿化树木2000余株,建路边花坛60个,镇驻地主要街道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投入资金10万元,新安装路灯50盏,镇驻地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亮化;投资20万元,新铺下水管道1000米,铺设人行道1800平方米,镇驻地污水排放得到妥善处理,街道全部实现硬化;投资100万元,将办公场所的围墙全部改用透明式铁栅栏。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心镇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已成为投资商注目的热土、开发的宝地、投资的乐园。
社会事业发展
教育:后村镇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2处,18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411人。其中初中4处,在校生2901人,完全小学15处,初级小学3处,在校生3510人。现有成教中心学校1处,中心幼儿园1处,村办幼儿园39处。中小学在职教职工487人。后村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科研兴教、特色立校”之路,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是“两基”工作不断强化。全镇中、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9%和100%,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3岁至入学前幼儿入园率达99%以上,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水平。全镇有5处学校争创为市级规范化学校,有5处学校争创为省、市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有7处学校争创为区级规范化学校。三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适应教育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极大了激发了教育内部活力,全镇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四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立足后村教育实际,按照规范加特色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模式,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水平,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五是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大力推进“法制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镇中小学申请立项的国家、省、市、区级教改课题40余个,其中“小学数学活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国家级课题成功结题,得到了国家、省、市、区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卫生工作:后村镇卫生工作一直走在全区前列,建镇医院1处,中心卫生所11处,积极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镇医院病房楼,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镇医院被授予市级“文明示范医院”、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村建起了文明街和文化大院。全镇共有19个村和11个站所、部门被授予“区级文明单位”,1个村和1个站所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目前,后村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镇党委、政府决心在岚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两个心系”,坚持“两手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后村镇建成岚山区的农业强镇、工业重镇、历史名镇和全区最平安的镇,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拥有实力的新后村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后村镇的明天一定会折射出辉煌灿烂的光芒,一个美丽富强、文明开放的中心镇正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黄海之滨冉冉升起。
下辖村
,崖头村团山子村西草坡村独朵子村挪庄村西代家河村崔家峪村宅科二村宅科三村邢家沟村东代家河村后马一村后马二村前马一村前马二村石桥官庄村丁家官庄村皂户沟村沙沟村大后村小后村焦家集村丁家院村北山西头村寨山前村李家洼村三合村东邵疃村小邵疃村马家店村荆家沟村西邵疃村石岭子村西山子河村中山子河村东山子河村东小曲河村西小曲河村曲河南岭村曲河北岭村大曲河村井沟村辛兴村石林子村大竹园村杏坊村田家岭村贺家沟村陈家沟村土谷涧村蔡家官庄村东高家沟村丁家皋陆村小代疃村辛家皋陆村汉家皋陆一村汉家皋陆二村汉家皋陆三村东陈家沟村马家岭村榛子埠村特色农业
茶叶:后村镇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1/3。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资源十分适宜大规模发展茶叶。自1966年后村镇“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后,经过40多年的栉风沐雨,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茶叶生产已成为后村镇的一大特色产业。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按照“基地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管理科学化”的思路,围绕建设“中国江北绿茶之乡”这一目标,大力实施科技推动、龙头拉动和品牌带动“三大战略”,努力做大做强做优绿茶产业。全镇规划了龙口流域、高子山流域、独垛流域等五大重点区域片,茶园面积达到2.6万亩,其中成龄茶园2万亩,年产干茶1500吨,增加农民收入1.2亿元。全镇已建起茶叶鲜叶交易市场6处,发展茶叶加工企业76家,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茶业产业化格局。依托丰富的绿茶资源优势培植茶叶产业,凭借独特的绿茶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近年来,后村镇积极引导茶农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加大有机绿茶开发力度,努力提升茶叶内质,全镇已建成生态茶园1.2万亩,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茶叶科技示范园”、“茶叶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全省放心茶生产示范镇”。日照茗园茶叶有限公司获得山东省有机食品协会的认证,是全省首家被授权使用有机茶标志的茶叶加工企业。全镇有30余支茶获省优、部优和国际金奖。其中,“共青”绿茶、“维罗娜”绿茶在国际茶博会上获优质奖,“云翠”绿茶获省特优奖。如今,后村绿茶已香飘海外,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20个国家和地区。在继续抓好茶园生产管理的基础上,把茶园建设同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茶文化,开发茶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后村镇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桑、果、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其他:目前,全镇已引进金太阳杏、黄金梨、红将军苹果等一批名优稀特新品种20余个,推广富硒农产品、保护地栽培、高接换头等新技术10余项,发展果园7000亩,桑园5000亩,蔬菜大棚1000亩。与山农大合作,建起杏坊村富硒苹果、富硒梨生产基地2000亩。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奶牛等畜牧养殖业,镇党委、政府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对新上成龄奶牛3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每头奖励50元。全镇已建成中山字河村奶牛养殖小区、小代疃村奶牛养殖小区等6处。奶牛存栏量1000余头。其中,中山字河村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存栏量达180头,已发展成为“全市奶牛养殖第一村”。日照市万隆商行投资1000万元,建成大型奶牛养殖厂1处,奶牛存栏量达到600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