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地图
安陆市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167.09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7.1%,园地面积917.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林地面积29498.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7%,城镇、村庄、工矿用地面积为1317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交通用地面积为165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水域面积为1716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7%,未利用面积为2272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2%。矿产资源:全市已发现矿产有铁、钒、铜、铅、锌、银(金)、铀、重晶石、黄铁矿(硫)、磷、河砂、型砂、石灰石、白云石、及矿泉等17种,产地32处(不含铀矿29处),目前仅仁和店铜矿的远景储量(D级)被列入湖北省矿产储量平衡表。矿产多种金属伴生现象普遍。钒矿中,伴生有银,但含量低,一般为3-5克/吨,个别达到10-20克/吨;在铜矿中也含银约9-37克/吨,还伴生有钒、锌、镓等;在铅矿中不仅含方铅矿,还含有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含石英、重晶石;在铀矿中,伴生有钒矿产出,局部尚见含沥青铀矿灰岩;重晶石矿中,伴生有铅、铜。
水资源:
本水资源: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2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681m3。全市地下水储量约1.1亿m3,可开采储量为0.85亿m3。本水资源量上,因与府、漳河地表水互为补给,其重复量为8111.84万m3,因此,安陆市水资源总量为:4.22+1.1-0.81=4.51亿m3。客水资源:府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201亿m3。漳河资料不详。徐家河水库可供安陆灌溉水量0.25—0.48亿m3之间;郑家河水库可供安陆灌溉水量0.12—0.25亿m3之间。
"安陆"的由来
关于安陆的命名,历来众说纷纭:一是1935年《湖北县政概况》中说,安陆地势较高,县以南古为云梦泽,大概取义于“安于陆地”的意思;二是1980年《江汉考古》载有《安陆考源》一文,认为“安陆”一名起源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占领楚郢都后,“安陆”为秦、楚接壤处,秦人为巩固南方,必须加强前哨阵地防守,才能确保安全,于是将此取名“安陆”,意为“安全的陆地”;三是今人何光岳在《楚国灭国与移民》一文中说,公元前525年,晋国灭了陆浑这个地方,陆浑的移民逃奔楚国,被安置在郧国故地,于是这里便叫“安陆”,意为“安置陆人”的地方。比较三种说法,似第三种说法较为可靠。《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说:“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这说明前人确有陆浑的遗民奔楚的记载。据史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安陆县境称郧子国。楚武王四十年,莫敖(低于令尹的副职官)屈瑕与贰、轸结盟侵郧(今安陆)。郧子联合随、绞、州、蓼等国抗楚,双方战于蒲骚(今应城西北)。郧军战败后,屈瑕与其盟国订立盟约后还师。又载,楚共王七年,郧公钟仪随楚令尹子重讨伐郑国,不料钟仪被郑军俘获后献给晋国,于2年后由晋景公释放归楚。据云梦睡虎地秦简《编年纪》秦昭王“廿九年(前278)攻安陆”的记载,至迟在战国晚期“安陆”这一名称即已出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南游,曾经过安陆。三国时期,吴魏相争,孙权遣从弟孙奂领江夏太守,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运粮草以备军需,不久,魏国曹休领兵向皖,吴军撤出安陆。晋朝太安二年(公元302年)5月,义阳人张昌率领数千流民,在安陆石岩山(即太平寨)举行武装起义,国号汉,建元神凤,两年后,起义失败,张昌被杀。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4月,襄邓镇抚使桑仲被其副手霍明火并。霍明逃往德安(今安陆),桑仲亲信副都统制李横闻信后,聚众五六千人,于7月26日起,围城2月有余,多次攻城或在近城四郊焚劫,陈规等率府军以“火炮药”制造的巨竹“长竿火枪”与之鏖战。明朝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1月13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所部贺一龙、罗汝才攻克县城,改德安府为安乐府,立县称安陆。以白旺守德安,吴从绳为府尹,方奉三为推官,邓允渐为县令。5月26日,明巡道章旷复占德安,未几,白旺复破县城。其后,明军与义军在安陆形成拉锯战,几进几出。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英国差会平信徒布道团派遣医生毛粹章来县借医布道,开办诊治所,两年后正式定名“普爱医院”。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南郡置江夏郡(治安陆)起,安陆一直为历代州、郡、府所在地。安陆旅游
白兆山风景区:距离府城西14公里,属大洪山余脉。山上树林多为松柏,林密但无高大乔木。唐代大诗人李白娶安陆许氏为妻,隐居白兆山十年,或居位会友,或读书行吟于白兆寺、太白峰、桃花岩、绀珠泉、长庚书院等,在此写下了《山中问答》、《蜀道难》、《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百等首不朽诗篇,白兆山留下了十八处遗址遗迹。:同时白兆山曾经还是道教圣地之一,传真武神(道教祖师爷)到处寻找修炼之所,当他不远千里来到白兆山时,被这里秀丽山水所吸引,于是就在白兆山上建了修炼的道场。只是后来把道场从这里迁移到了武当山。先前白兆山上还有祖师殿100余间,今余少量。安陆开辟有以白兆山为主体的太白游览线,著名的景点有:白兆寺、桃花岩、李白读书台、太白堂、太白林、绀珠泉、洗脚塘、洗笔池等,而且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新建了牌坊、李白塑像、谪仙石、碧山湖等景点。白兆山旅游风景区以其秀丽的山川景色和浓郁的李白文化,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里峰回路转,山峦叠翠,常年鸟语花香,甘泉流长,是旅游观光、寻幽览胜的好地方。桃花岩下有一岩洞,名曰桃花洞,可容人攀越。绀珠泉:《安陆县志》载:“绀珠泉,一名曰万珠泉,俗称龙王井。沸澄,可鉴毛发”。盖因泉水呈青绿色,泉底常翻串串水珠而得名,和庐山聪明泉相似。此泉位于桃花岩西近百米处,泉口长3米、宽2米、深2米。四壁用青砖平砌,陡直,天旱不涸,俗称龙王井。底部泉水上涌,冲起串串水泡,宛若无数明珠,此漫彼现,从不间断,日照月笼,闪金耀银,十分夺目。历代文人为绀珠泉争相吟咏。明高《题绀珠泉》诗云:“移席寻佳胜,珠泉寒且清。玉波翻蟹眼,银海照蝉缨”,比较形象地写出了绀珠泉的特点。李白“饮潭猿相连”诗句,即点景于此。绀珠泉水清洌甘甜,为煮茶上品。历代官府每逢庆典,便令人到此泉取水。相传每年春节,附近村湾便送绀珠泉水到府衙,来年可减租赋。城中达官贵人,以能品尝绀珠泉水为荣。早年,邑人用砖石将潭壁修砌整齐,作为诗仙遗迹之一,供人观赏。泉旁有亭,供游人歇脚!
白云泉:在白兆山太白峰西麓斗笠岩。其岩下有一泉,长年碧涌,每当晨起,常有白色云雾盘旋于上,因以泉名。周围奇石错落,小径婉蜒,树掩藤蔓,苍翠欲滴,风光旖旎。历代人墨客,多在此岩壁上题刻,或赞此处山水风光之美,或抒景仰李白之情。现存完整的有三处,分别为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和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题刻。书法多为行楷,结体疏朗,笔力刚劲,刻工精细,字迹清晰可辨。
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占地面积60平方公里,有千年以上古银杏48株,500年以上1486株,100年以上4368株,同时还拥有天女金桂、状元古柏、桂竹园、兰草路、桃花溪等天然园林群5处,连片25株以上千年古银杏景点36处。拥有梅花洞、哪吒洞等两处天然溶洞。钱冲古银杏群落不但数量之多,年代之古老为全国罕见,且树形各异,有夫妻树、情侣树、子孙树、母子树,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已新开发银杏基地38000亩,定植银杏240万株。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不仅自然风光堪称一绝,而且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1939年至1941年,李先念曾率部在此战斗,“新四军五师”旧址、“五师司令部”旧址、“五师政治部”旧址、“五师医院”旧址、“七七报馆”等一大批革命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太平寨旅游风景区:
太平寨:原名石岩山,位于孛畈西北边陲,海拔高度为517米,与白兆山同司一脉,属于洪山系,是安陆市境内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早在西晋(公元303年)荆楚义阳人张昌不堪苦役,率江夏流民数千人在太平寨抗拒官军,对抗朝廷,一度建立了政权,设立了百官,占领了荆、江、扬、徐、豫五州的广大地区,力图恢复汉王朝。今太平寨主峰还遗留当时官兵驻扎的古城墙、石屋,张昌捉蛟潭、梅花洞、仙人棋台等自然风景。太平寨风景区浓荫蔽日,古木参天。共有植物227种,野生动物30余种,森林覆盖率96%。林中藤缠萝绕,鸟兽啼鸣,幽深古奥,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名贵中草药满山遍野。进得山来,春赏花,夏观景,秋尝果,冬韵雪,四季宜人,美不胜收。
金庭玉洞:太平寨有一座名叫“映花山尖”的大山,山下有一座天然石洞。这座石洞里面非常宽敞,好似一个巨大的宴会厅,大厅里可以摆下10桌酒席,大厅里金碧辉煌,地面平整如镜,厅内上方有一把雕龙刻风的金交椅。相传张昌占领太平寨后,请一位白发石匠雕凿而成,在厅内没有完工之前,张昌冒然进行,老石匠说:“心急喝不了热稀饭,情急坐不稳大江山”之后眨眼无影无踪,这位老石匠是祖师鲁班。石洞里面金碧辉煌得名金庭玉洞,当地人又称梅花洞。
棱角山尖:太平寨的西北方,有一座形状似棱角的大山,相传张昌扎营山寨,被西晋官兵包围数天后断了炊,正走投无路时,山寨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询问烧火的伙夫为何发愁?得知官兵无粮下锅后,老太婆拿出一个棱角说,你每天用小刀刮一点放在锅里煮,可供山寨万名将士三个月的食用。老伙夫没有按照老太婆的话做,而是将整个棱角丢在锅里煮,转眼间锅里的棱角越煮越大,最后变成了一座形似棱角的大山——棱角山尖。老太婆便是住在“观音冲”(今安陆王义贞镇观音村)的观音老母。“棱角”则是她从瑶池带来的仙果。:
龙王寺水库:位于太平寨山脚下,1977年修建,总面积560亩,可蓄水量690万立方米。库内有一水中岛,岛上树木葱郁,鸟语花香,俗有“小台湾”之称。在龙王寺泛舟北上,便可见一指溪流,水清无比,宽度只容一只小羊穿过,便是“指羊冲”。
府河观光旅游景区介绍:涢水从大洪山北麓溪细流起步,容港纳川,千回百转,滔滔南流,直趋长江。安陆近有德安府,所以涢水又称为府河;古安陆有郧子国,所以向来安陆又称为郧城,北边的大洪山又称为郧山,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安陆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汉东之地最大的河流府河,也是全市旅游业开发的重点。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安陆市河滨公园以府河为轴心,南至虹桥南侧,北接解放山大坝,连接府河东西两岸,东至沿河大道,西含李白纪念馆、体育馆、博物馆、金泉禅寺、六福庄园、金泉度假村、解放山水电站等,总面积为29.1公顷。设有文化广场、沙滩娱乐场合、民风民俗展览中心综合娱乐区。
金泉禅寺简介:金泉禅寺位于安陆市城区、府河之畔。金泉禅寺原名金泉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四年,迄今有1300多年历史。据《安陆县志》、《德安府志》等史料记载:金泉有井,井泉甘美。夜半月圆之时,环井俯视,月光洒洒有如白金,故名金泉。金泉寺修竹茂林、庭院幽深。曾建有山舫、日落金泉亭、烟雨观舟亭、归人唤渡亭、石踏、梅园、樱桃渡等名胜。明清时期,该寺成为当时德安府地区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寺庙。岁月沧桑,金泉禅寺多次兴废更替,三、四十年代又毁于战火。一九八三年,安陆县人民政府作出修复金泉寺决定。建太白公园,修建古井亭,归人唤渡亭,望江亭;一九九九年在广大居士、信众的集资倡导下,逐步恢复了金泉禅寺的原貌。金泉禅寺已恢复建有金泉古井及放生池、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客堂、地藏殿、财神殿、祖师殿、三圣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念佛堂、居士楼、香积厨等。
金泉禅寺的放生池神龟传说:在安陆市金泉禅寺“大雄宝殿”前面南坡下,有一座“放生池”,传说此池直通东海龙宫。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生日之时,善男信女纷纷提着从集市上买来的乌龟到“放生池”放生,作为自己善待生灵的善事、善举、善德。明代,大概是长期承受了人们敬奉神灵香火,又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缘故,“放生池”里有只500多年历史的大寿龟,自唐朝元载元年建寺时放生,竟然能预测晴雨,还会屙金尿银,成了一只神龟。每遇灾荒年月,这只神龟就会在半夜子时,从“放生池”里爬到“大雄宝殿”上,朝佛祖拜上三拜后,在“功德箱”前屙下一堆亮闪闪的金子,尿下一溜明晃晃的银子。次日,寺里长老德明大师就将这些金银布施给灾民。金泉禅寺的神龟能屙金尿银的事,很快传到德安府府尹力星的耳朵里。这个利欲熏心的狗官枉法贪赃,肆意敛财,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置地千顷,建房百间,富甲一方。贪得无厌的他还想把神龟占为己有,日夜为他屙金尿银,让他成为天下最大的富豪,再买官进爵,娶妻纳妾……于是,他派手下人到金泉禅寺向德明大师来“借”神龟,但是遭到了拒绝。这个恼羞成怒的狗官竟派出兵丁到寺里将神龟抢了去。力星将神龟抢回家后,假装恭敬地安放在祖宗神位上,又假装虔诚地上了三柱香,等着神龟在半夜时分为他屙金尿银。到了夜半,只见神龟全身放出万道金光,两眼红光闪闪,张着大口翘着尾巴,好不威风,力星见神龟就要屙金尿银,好不欢喜,便双手合十地念道:“给我屙金尿银,屙金尿银!”直见神龟很快屙出一堆金子尿出一堆银子来,力星仍不满足,接连不断地念道:“给我屙金山尿银山,给我屙金山尿银山……”神龟很快给他屙出一座金山尿出一座银山来,力星仍不喊停,结果金山越堆越高,银山越变越大,最后把力星给压死了,府第给撑垮了。当人们再去废墟里挖金刨银时,见到的全是砖头瓦片。神龟惩治了力星后,便回到了金泉禅寺。后来人们再也没有见到它,据说它从“放生池”游到东海龙宫,就再也没回来。
历史沿革
安陆历史悠久,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的记载,证明在战国晚期,“安陆”之名称已经出现。先秦:在夏、商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周为郧子国,春秋战国时期,安陆为楚国属县,秦统一天下后分楚为4郡,安陆为南郡之地。
两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安陆为江夏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初期,安陆属吴,后属魏,隶江夏郡。两晋纷更,安陆皆为江夏郡治。惠帝永兴三年(306年)析安陆东境为滠阳县(今黄陂地);东晋析沙羡、安陆两县地复置沌阳县(今汉川县南)。南北朝时代,安陆先后隶郢州、司州、南司州,至陈太建十二年(580年)改安陆郡置南司州,安陆为属县,后旋入北周。
隋唐:隋开皇三年(583年),隋废郡,置郧州总管府。594年废郧州总管府,仍置安陆郡,治安陆,安陆为属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京池县为吉阳县,不久省入安陆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安陆郡为安州,置总管府;624年改为大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安州隶淮南道,629年罢都督府。以后寻复寻罢。开元年间,安陆仍置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州为安陆郡,置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安州都督府。贞元三年(787年)安州隶山南东道。
五代:五代后梁,置宣威军,置节度使。后唐更名安远军节度使。后晋又罢军为防御州,后又复为安远军。后汉仍为安远军。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复罢军为防御州。
两宋:宋建隆元年(960年)复为安远军节度使,隶荆湖南北路。天圣六年(1028年)隶京西路。庆历元年(1041年)还隶荆湖南北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州为府,于安陆置德安府。德安府领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5县。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安陆为德安府汉阳镇抚使治所。绍兴三年(1133年)德安府仍隶荆湖北路,治安陆。咸淳七年(1271年)德安府徙治汉阳城头山,安陆县治随之侨置。
元明清: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安陆仍为德安府治,隶荆湖北道宣慰司,至1278年,析应山县隶随州,府领四县,即安陆、孝感、应城、云梦,州领二县,即随县、应山县。1281年罢宣慰司,德安府直隶鄂州行省,为散府。1293年改隶黄州路,后复隶湖北道宣慰司。明洪武元年(1367年),安陆县属德安府,其时,德安府领安陆、云梦、应城、应山、随州,隶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为州,隶黄州府,11月属武昌府。1380年复升为府,治安陆,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1391年改属河南布政使司,未久还属湖广布政使司。万历三十六年(1068年)隶荆西道。清,康熙三年(1664年),安陆为德安府治,属湖北布政使司,隶汉黄德道。
民国: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沿袭清制。1913年属湖北省江汉道。1928年裁道,安陆属湖北省直辖。1932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38年,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国民党县政府迁于三里店西北围岭的凌氏祠,后迁龙窝寺。1945年冬迁回县城直至安陆解放。抗日战争初期,安陆北部为中共安北工作委员会,西部为中共安(陆)随(县)工作委员会所辖;1942年以后,以府河为界,河东属安(陆)应(山)县,河西属京(山)安(陆)应(城)县,均隶豫鄂边区第二行政专员公署。
共和国:1949年,安陆解放,成立安陆县人民政府,属孝感专署。1959年,孝感专署与武汉市合并,安陆县隶属武汉市。1960年8月,云梦县并入安陆,为安陆县,治安陆。1961年6月,孝感专署与武汉市分治,安陆属孝感专署。1961年11月,安陆与云梦分治,仍属孝感行署。1987年9月,国务院批准安陆撤县设市,自1988年1月起行使市建制职能。
李白与安陆
安陆人杰地灵,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历史上郧子国,安陆郡、德安府所在地。碧山涢水,钟灵毓秀,这块土地上不仅孕育了宋祁、宋庠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还吸引了历代的游人士子、墨客骚人。李白、杜牧、苏轼、欧阳修等均曾涉足安陆,流连忘返。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仗剑去国,来到安陆,娶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生一儿一女。他在白兆山隐居十年,以文会友,留下了百余首不朽诗篇。面对安陆的灵山秀水,诗人写下了“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赞誉之辞。白兆山至今还有他众多的遗址遗迹。李白“酒隐安陆“期间,即以白兆山为活动中心,他同许氏结婚后即居住于此,《安陆县志》(清道光二十三年)载,白兆山,一名碧山。山顶有庙宇,是当地百姓祭祀真武神的地方。真武神亦即玄武神。相传古代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山的西,南麓有桃花岩,白兆寺,李白读书台,太白堂,绀珠泉,洗脚塘,洗笔池,长庚书院,山顶有银杏树等与李白有关的遗址,遗迹。白兆山距大安山(李白妇翁许家旧宅)仅5公里。李白在白兆山居住期间,以文会友,发奋制作,写下了《山中问答》,《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等篇章。自李白始,历代名人“选胜题咏者,不可胜数“(《安陆县志》),宋代范雍,元代贯云石,明代何迁等均有题咏白兆山的诗作。其中,宋代安陆人李通儒的诗最为平实,并寓事于壮景于体。诗曰:“地势下临郧子国,山光遥射楚王城。唯有桃花岩上月,曾闻李白读书声。“李通儒有子名造,字彦顾,同黄庭坚交往颇深,其书法在当时有一定影响。熙宁九年,白水县令在县境立石刻杜甫《彭衙行》,《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九月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白水明府舅宅喜雨》4首诗,即由李造书并篆额。李造曾打算在桃花岩摩崖刻写李白诗,可惜未能如愿。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安陆位于湖北省东北部,东经113°10′─113°57′,北纬31°04′─31°29′之间。地处桐柏山、大洪山余脉的丘陵与江汉平原北部交汇地带。境内有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汉丹铁路纵贯南北,与107国道相通,与京广线相连接,距武汉80公里,正处武汉、襄樊两大城市经济圈的交汇地带。古人称之为鄂北咽喉,中原门户,北控三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地势形貌:安陆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46公里,版图呈蝴蝶状,总面积1355平方公里,人口62.3万人。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倾斜;北部为丘陵岗地层岚秀出,南部为河谷平原,平畴沃野;东部丘陵起伏,西部岩壑幽深。涢水纵贯市境,漳水自境西而南绕,全市山川环峙,水陆流通。
气候特征:安陆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0℃,一月份平均气温为2.8℃,七月份平均气温26.1℃,最为突出的气象灾害天气是倒春寒、雷雨、大风、干旱等。
气象水文:安陆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兼有南北气候特点。平均气温16℃,全市春、秋、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多南风,西风最少。平均风速3.3m/s。平均蒸发量1665.7mm,平均相对湿度10%。多年平均日照2153.3h。初霜日为11月下旬,终霜期为3月中旬。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066.4mm,常出现旱涝。汛期雨量多年平均平均降雨为815.9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