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梧州市地图 > 岑溪市地图 >
安平镇地图
安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现状

安平镇境内资源丰富,河道纵横交错。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全镇农业总产值10790万元,同比增长3.32%。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元,同比增加104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0公顷,粮食总产量8429吨,其中水稻总产量7385吨;完成财政税收197.66万元,同比增长11.33%。投资560万元建设富宁村10000亩速生丰产林、供销社新街、古益村木片加工厂、石场、花岗岩石材个体等企业。有七坪国营林场一座。乡镇企业总收入5119万元,总产值4818万元,同比增长5.1%;
特色农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鼓励和政策支持下,全镇农民积极响应,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全年果蔗立体种植面积2500亩,菜椒种植面积1600亩,种植西瓜1500亩,砂糖橘种植2800亩,种植蔬菜、大肉姜、香芋、葡萄等820亩。生猪饲养量31881头,出栏18685头,家禽出栏187.68万只,年末存栏52.65万只。其中三黄鸡出栏175.18万只,年末存栏45.95万只。有山地养鸡场56个,当年新增36个;进行牛品改462头,其中引进122头良种牛;当年新增养牛示范场2个;积极发展山区经济林,种植有松树、杉树、八角、玉桂、竹子等,年产八角150吨。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有花岗岩石材加工、宝石加工、纸厂、木器加工厂、家具厂、红砖厂、石场等。近年来,镇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开发有铅锌矿四个,钨矿两个。
待开发矿产资源:中庆村冷水冲黄金矿、尖峰顶花岗岩矿、牛岭界石油资源等。

产业经济

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32亿元,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全镇外出务工人员11300人,占全镇总人口39.8%,占全镇全部劳动人口的75%;外出务工人员年人均纯收入8900余元,通过邮政、农行、信用社等结算途径汇入该镇资金近1亿元;全年各种直补资金总计达1140万元,人均400元。

区位概况

嘉陵区安平镇地处嘉陵区南部,距城区51公里,海拔高度:310米。东靠世阳镇,西连盐溪乡,北接天星乡,南与龙岭镇接壤。2001年全镇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总户数7580户,总人口28545人,其中纯农村人口18500人,纯农户6291户;场镇居民共859户,场镇人口5532人。

行政区划

安平镇辖29个村委会:安平一街、安平二街、安平四街、安平东庄、安平西庄、延福屯一、延福屯二、王指挥庄、北太平庄、孙家务、鲁家务、陈辛庄、成辛庄、小友垈、赶古庄、西贾庄、王家摆、草沙河、甘露寺、枳根城、三间房、周庄、乔庄堡上、谭庄、扁城、高庄、曹店、谢屯。

历史沿革

解放初为安平镇,1962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镇。1996年王家摆乡并入。1997年,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

人口数据

安平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6488男8653女7835家庭户户数4827家庭户总人口(总)16197家庭户男8439家庭户女77580-14岁(总)40770-14岁男21850-14岁女189215-64岁(总)1103415-64岁男578915-64岁女524565岁及以上(总)137765岁及以上男67965岁及以上女69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690

经济社会发展

安平镇党委,政府坚持立足于本镇农业大镇,人力资源大镇的实际情况,下大力气扶持丝网和养殖两大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本镇的特色产业。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增加到20.1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含国、地两税)突破3000万元。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抓调整、抓巩固、抓开发、紧紧围绕“丝网兴镇、生猪富民”着重在调整产业机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下功夫。后庄养殖小区、西良养殖技术中心、南张沃奶牛场等规模养殖业实现产值0.26亿元,养殖业产值年均增长6%,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把农业与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吸收民间资金建立了以玉米芯等农产品废料为主要原料的安平县糠醛厂,年就地消化玉米芯1万多吨,带动了周围农户多方面增收。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安平镇坚持用“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丝网业创造良好的环境。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本镇劳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引导农民立足实际大打丝网牌,2003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及摊点突破3000家,实现销售额13.56亿元,从业人员占到总劳力的40%以上,农业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丝网产业,丝网及其相关产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中确立了其“三分工业有其二”的支柱地位。全镇通过内引外联,已建立“三资”企业7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平镇交通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2004年以来,全镇已有83%的行政村通了硬面路;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程控电话装机量突破4000户;电力设施日益完善,全镇共安装50千伏安以上变压器300多台;全镇现有耕地8万亩,水浇地占95%,完成了滹沱河南堤加固硬化工程,为农业的旱涝保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事业以“两高”为目标,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同时在各学校建立了语音室、音乐室等九室,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在有条件的小学开展了计算机教学,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县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