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衡阳市地图 > 祁东县地图 >
白地市镇地图
白地市镇相关地区地图:

医疗卫生

不断进步。白地市镇通过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网络队伍建设,医疗卫生防疫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全镇现有县级三甲医院1个,乡级卫生院1个,村卫生防保室51个,村村建立了卫生防保室,现有从医人员38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6人。城区内还有个体诊所13家,个体药店7家,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就诊就医看病。通过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疾病预防水平大大提高,基本上杜绝了传染病、流行病和重大疫情的发生,白地市镇连续多年评为“全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谱写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绚丽篇章。坐落在镇区健康街的祁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县级三甲综合性医院,承担着祁东西半边县和祁阳、邵东等地近五十万人口的医疗服务。医院拥有从医人员21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8人,技术力量较强。为了医疗需要,医院添置了高档螺旋CT、彩色B超、动态心电图机、脑心电图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开展颅脑、胸腹、泌尿、四肢、五管等人体部位的高难手术和诊治各种疑难杂症。每年门诊看病达10万人次,住院病人达6000余人,开展各类大中手术达3000余例,业务收入达1100万元。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严格管理,文明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曾多次荣获“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和“省文明卫生单位’’等荣誉称号。

区域愿景

“忆往昔,峥嵘岁月道”,想明天,前景更美好。新的航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白地市镇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主题,全面推行“民营经济强镇,招商引资活镇,高效农业富镇,城镇建设旺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本镇优势,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升级,正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镇而努力奋斗。让祖国各地的白地市儿女紧紧团结起来,共同开创白地市的美好明天!

文化教育

蒸蒸日上。白地市镇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优良。全镇现有县级高中一所,初级中学4所,农民技校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3所;现有在职教师600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一教师130人,小高教师173人,县级骨干教师11人,现有中中学生8700多人。优雅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队伍,严格的教育管理,完善的教学设施,促使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镇中学、镇中心小学是全县农村初级中学、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镇中学连续四年荣获“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6年“五A”优等学生人数排名全县56所中学的第二位。县立祁东七中通过公转民办改制以后,教学质量大幅上升,成为农村高中教育的奇葩。群众文化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白地市镇是中国“渔鼓之乡”,中国“字牌之乡”。渔鼓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风趣幽默、节奏感强的地方唱词,配以竹筒打击节拍和二胡生活小调,将历史故事和戏剧节目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白地市镇渔鼓发起于60年代初期,以民间艺人渔鼓祖始祁祖西和其予邹华山为代表的5支渔鼓队伍,广泛活跃在祁阳、邵东和本县乡镇社区农村,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如今白地市渔鼓又录制成光碟唱盘,传播到全国各地,声名远扬。白地市镇柏松亭字牌,是一种民间娱乐和智力游戏,生产历史超过五十年,手工制作,工艺精湛,质量上乘,年生产字牌在500万副以上,销往全省各地。

城镇面貌

日新月异。白地市镇城镇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镇容镇貌日益亮丽、日新月异。城区水、电、路、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街道延伸更直更宽;城区面积逐年扩大,由过去的0.6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3.5平方米公里,城镇居民迅速增加,由过去的5千多人,增加到今天的2.1万多人。城区公用事业发展很快,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绿化等城镇设施逐步完善,实现了街阔、路平、沟通、灯亮和美化。镇内建有11万千伏变电站一座,完全可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建有年处理500万吨自来水厂一个,日供水达1.6万方,可以满足工业生产用水。2005年已被国家七部委列为全国小城建设示范镇和湖南省重点中心镇。在城镇建设上,镇党委、政府以提升城镇化水平为重点,致力打造“三湘明珠”的城镇品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年业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达2.6亿元,完成了政府街、车站街、井塘街、建设街、上游路等主要街道13条路段的硬化,护砌下水道1.6万米,扩供自来水1.2万米,新增城区变压器10台,加宽了322国道过境路段,美化了三角坪地段,树起了以“三阳开泰”命名镇标,建成了可供居民观赏的街心公园,建成了一个面积2万平米的农村客运站,争取了国家粮食储备库和烟叶收购站等投资项目三个。

地名由来

饶有趣味。白地市的由来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典故:相传很久以前,老白地村一带群众为纪念一位忠烈人士而建一座双忠祠,在开挖祠堂地基时,挖出了一片白地,人们以为十分吉祥,于是把当地称为“白地”。而那时老白地处于十乡八村的交汇中心,方圆十儿里群众都来此赶集,慢慢形成了小镇集市,小镇因此取名为“白地市”,白地市由此得名。解放初期,白地市商业繁荣,百业兴旺,每日清早人们纷纷前来赶墟,直到日止中午方才休市;如今依然整齐有致的老白地村街道,就是当年市场繁荣的历史见证。湘桂铁路在此建立车站时,顺便取名为白地市站,于是镇因站名也取名为白地市镇,原来的白地就改称为现在的老白地。白地市这一名称,从乡到公社,又从公社到区、到镇,一直沿用到今天。

地理交通

交通咽喉通达三阳。白地市镇素有“一脚达三阳”称即衡阳、邵阳、祁阳,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公路有322国道、317省道和县道白太公路、枫荷公路在此交汇,铁路有湘桂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发达,是祁东县中西部的交通枢纽。往东有322国道、湘桂铁路,经县城到衡阳只需一个小时,从而连接京广南北交通运输线;往南有317省道过灵官,达常宁;往西南有322国道、湘桂铁路,出祁阳到永州,从而连接广西、贵州整个大西南;往西有317省道、县道白太公路,连接砖塘、黄土铺、步云桥、太和堂整个西半边县。往北有祁邵公路出马杜桥乡,到邵东达邵阳。因此可以说,白地市镇交通条件是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和黄金宝地。

地理资源

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白地市镇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满目苍翠,风景宜人,自然景观甚多,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南部有景观别致的石榴仙峰,中部有旅游胜境的七宝山,北部有怪石林立的石狮岭。石榴仙峰耸立镇区南部边缘,山峦起伏,层层叠叠,婉延不断。传说古时神仙降临此山,见烟波浩渺,云起雾涌,景色迷人,胜如天堂仙境,竟流连忘返,乐在人间,石榴仙故此得名。晴朗之日登临山顶,放眼望去,方圆百里尽收眼底,山如馒头,车似蚂蚁,田如平镜,真是心旷神怡,叹为观止。阴雨之天会临其上,云雾翻涌,一片云海,使人飘飘欲仙,不知天上还是人间。中部七宝山耸立平野,拨地而起,一山漫过一山直上云天,一浪高过一浪芳枝独秀。此山富含煤、铁、铅、锌等七种矿藏,因此取名为七宝山。山中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平地阡陌相间村落掩映,置身期间如闲庭胜步怡然自得,是休闲踏青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