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乡地图
白果乡相关地区地图:
森林植被
白果乡森林植被种类较多,天然植被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柏木、枫香、栎类、青冈、化香、剌楸、板栗、锥栗、油茶、毛竹、盐肤木为代表的次生常绿落叶、针混交林;人工栽培的有刺槐、柳杉、日本落叶松、板栗、银杏、柑桔、柚子、杜仲、李子、茶叶等。全乡适生树种较为广泛,但主要以乡土树种杉木、马尾松占首要地位,且生长状况良好。
地形地势
白果乡地处恩施市西部,白果坝集镇距恩施市城区19公里。东与六角亭办事处交界,南同芭蕉、盛家坝乡毗邻,西与利川市毛坝、元堡乡接壤,北与本市屯堡乡及利川市团堡镇相连;国土总面积334平方公里。该乡地处清江流域上游,境内较大河流有两条,一是渡口河,源自利川毛坝,经见天坝、两河口、乌池坝入屯堡车坝河后注入清江,全长15公里。二是金龙河,发源于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恩施市第二大河流马鹿河的发源地,自金龙坝流经盛家坝、咸丰县和四川黔江唐岩河汇入乌江,素有“倒流三千八百里”之称,乡内流程8公里。
简介
白果乡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盆地中东部,距四川省会成都100公里,地处青神岷江大桥东岸岷江河畔,距县城一公里,属城效乡镇,东与罗湾乡和井研县镇阳乡接壤,南与井研县天云乡和青神瓮家乡相连,西与青城乡隔江相望,北与高台乡毗邻。全乡面积27.6平方公里,深丘浅丘各占一半,辖10个行政村,57个农业经济社;九八年末农业人口690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85元;境内交通四通八达,距县城仅1公里,距眉山火车站30公里,距成都120公里,青仁、青井两条县道路纵贯全境,连接东西南北,全乡90%的村,60%的社会性,40%的农户连通了水泥路,运输极为方便;一九九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青神县优质椪柑基地”乡,一九九八年被眉山地委,行署授予"小康乡"和"科技示范乡"。其中农业人口6893人占98%,人口密度255.8人/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白果乡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由于乡内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气候受海拔、地形的影响也较大,其气候的主要特征是:热量随地势的增高逐渐降低,而湿度却逐渐增大,气候与地势具有立体相关性。境内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且有四季之分,春迟秋早,夏暖冬凉,湿润多雨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4℃,极端低温在-3—4°之间;全年无霜期265天,日照时数1300—14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88—92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600—1800㎜,全年降雨80%集中在5—8月,相对湿度80—85%。
经济发展
蚕桑、海椒、小家禽、肉牛羊是白果的四大支柱产业,二000年被县政府列为“四大基地”,獭兔和生猪生产也是白果的一大优势。近年来,白果年平均养蚕18000张,产鲜茧50万公斤;出栏小家禽90万只;出肥肉牛羊18000余头(只);年种海椒5000余亩,产鲜椒780万公斤;生猪出肥4.12万只。集体、私营企业已达9家,其中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页岩砖厂1家,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预制厂3家。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将根据市场的需求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培育基地,培育市场,形成规模效益,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变。
经济发展
200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900亩,其中粮食作物11470亩:小麦400亩、豌豆550亩、胡豆350亩、洋芋4200亩、稻谷590亩、薯类1630亩、玉米3200亩、豆类4000亩、其它粮食作物150亩;经济作物播面4130亩:油菜1530亩、花生200亩、向日葵150亩、其它油料1180亩、烟叶100亩、药材2200亩、其它经济作物300亩;蔬菜1300亩。粮食总产336500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517公斤;油菜籽90000公斤。茶园1274亩,产量120000公斤。畜牧业:生猪5840头;牛363头;山羊1650只;家禽14080只。全乡林业用地100800亩,有林地68000亩,退耕还林2000亩。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25万元,人均纯收入2424元;2006年全乡GDP2737万元,人均GDP4204元。乡镇企业124个,从业人员1326人,总产值4541万元,营业收入3630万元,利润219万元,上交税金68万元。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060万元,净值589万元。劳动者报酬539万元。企业主要产品:发电量42万度,原煤5.8万吨,白酒96吨,植物油10吨,粮食加工380吨,加工茶叶7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