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广元市地图 > 元坝区地图 >
丁家乡地图
丁家乡相关地区地图:

区域概况

位于广元市元坝区南部,东依太公镇,面接虎跳镇,西临剑阁县江口镇,北界黄龙乡。面积39.25平方公里。辖5个村,32个村民小组。1210户4800人,汉族。乡政府设置丁家沟,距元坝镇44公里。乡政府以驻地命名。

历史沿革

清末年为张镇,属积阳里。1922年至1935年,属虎跳区置黄龙团防局的第八保、九保,其间(1933年7月)在易家弯设立乡苏维埃,属永宁苏区管辖。1936属第二区十一联保处(太公)。1939年至1949年,太公、黄龙合并为黄龙乡,仍为八、九保。1950年以原保建立农协会。1952年4月与黄龙乡分出,建立丁家乡人民政府。1956年并入黄龙乡,治地黄金口。1961年从黄龙公社划出建立丁家乡人民公社。1984年丁家公社改为丁家乡。1985年属广元市市中区虎跳区公所。1986年属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1992年并入元坝区黄龙乡。1995年从黄龙乡分出复置丁家乡。

经济建设

丁家乡党政领导班子锐意改革,开放思维,在内重点抓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和干和管理机制,在外重点抓财源培植和稳定工作。党委、政府瞄准山区林业、水利、山地资源优势,经过多次讨论研究论证,提出了“林业立乡、水利兴乡、黄姜强乡”的经济发展思路。境内林木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4%,木材蓄积量达9万余立方米,每年可供应优质木材3000立方米,林业收入成为经济来源的一大支柱。用材林以杉、松、紫木为主,薪炭林以桎木、青象树、白栗树为主,经济林主要以油茶、油桐林为主。木杉湾、十里滩、次树塘、人形湾等5个林业基地,是丁家木材的主要产地,大部分是杉、松树,树干直,木质纤维细腻,节少,气味芳香,成林时间短,是优质的商品材。拥有楠竹林2800亩,销售楠竹每年达3万根,团山、独田等村每年运往外地的竹器达1.8万件。境内的1.1万亩油茶、油桐林每年可产油12万公斤,折合金额180万元,此外还拥有柑桔林2100亩,板栗林800余亩。近年来,丁家乡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大力进行封山育林工程,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封山育林面积达2.3万亩之多,依靠山林优势,引得农户发展养殖业,乌骨鸡、特色兔养殖初具规模。乡党委、政府在抓好树种林种结构调整的同时,创新服务,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使林木产业成为立乡之本的龙头产业。丁家现有小型水库4座,以灌溉农田为主,兼营水产养殖。流经境内的大蒲溪发源于辰溪,流入沅水,沿途经过绕潭溪、罗卜湾等12个自然村落,全长13.5千米。溪水流量每分钟达270立方米,流速在每秒钟1米左右,不仅是木材的重要运输线,也为发展小水电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已有装机容量为75KW和150KW的小水电站各一座,年收入可达20万元。乡党委、政府根据水利资源优势,通过聘请水利专家测量发现,在罗卜湾水段通过打涵洞的方式,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500KW的电站一座,经预处总投资为300万元。同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小水电事业的开发,让投资者有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确保“进得来,留得住”。在精心抓好林业、小水电、黄姜开发的基础上,根据各村资源、地理条件分片划为三个实验区:太坪、团山等三个村为中药材开发基地,丁家、罗卜湾等三个村为养殖区,梅树、独田两村为林果开发区。丁家山地资源丰富,土壤多为黑砂土壤和板页岩红壤,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十分适宜黄姜的生长。根据所年来试种黄姜的摸索实践,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和种植技术,加上市内具有实力雄厚的黄姜加工企业。乡党委、政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农民对黄姜产业的认识程度,搞好技术培训,实行科学化管理,打造合理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产业链条,筹集开发资金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黄姜种植是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全乡已开发黄姜600亩,并准备立项建成丁家乡3000亩黄姜生产基地,实现“户平两亩姜,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真正打好黄姜产业品牌。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726男2457女2269家庭户户数1235家庭户总人口(总)4685家庭户男2434家庭户女22510-14岁(总)11250-14岁男5840-14岁女54115-64岁(总)331315-64岁男174015-64岁女157365岁及以上(总)28865岁及以上男13365岁及以上女15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587

经济发展

该乡按照“抓示范、强基础、突规模、上档次”的工作思路,以发展规模养殖、建立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为抓手,突出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实现了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全乡现有养殖户641户,圈存生猪8086头,其中母猪1031头,培育饲养20头母猪以上的专业户4户,10头以上的25户;培育年出栏商品肥猪50头以上的93户,100头以上28户,500头以上5户,2000头的1户。2006年全乡出栏生猪1.1万头,2007年7月底,建成以青龙、断桥两个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已出栏生猪6237头,年底可实现人均出栏3.5头。全乡实现纯利润10万元以上的养殖户有32户,其中20万元的有5户,30万元的有3户。乡党委、政府把畜牧业的发展确立为主导产业,成立了畜牧业生产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配合,村社及养殖户主动抓的工作格局。以青龙七社王振全、王咸志和断桥村一社刘思锦为重点户,坚持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路子,集中发展年出栏200头以上养殖户,强力推行生猪标准化、生态化养殖。该乡发展的25个大户,每月销售饲料80余吨,响当当公司一年将为养殖户贴息2.4万余元,户均贴息近1000元;另外养殖大户与福润公司签订协议,养殖大户到厂家直宰时优质优价,并每吨享受200—300元的优惠,户均全年可实现多增收3500元。三是对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优先给予林木、土地、水电等扶持,为1000头以上的大户无偿提供“三通一平”及治污补助。四是兽医站对一次性建成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免费安装猪用饮水系统,免费供给优质牧草种子和消毒药。认真开展疫病防治、把防疫工作纳入乡、村、社干部年度考核。乡村两级防疫人员定点包片,100头以上大户畜牧站指派专人负责,确保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风景名胜

丁家自然风景较多,有高坡塘、掌腰坡、乌溪、牵牛石、黄家洞、开花石、火力岩、观音山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观音山和牵牛石,加上优美的风景配上优美的传说,让人回味无穷。在境内还保存着几处文物古迹,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将军庙、高坡塘诽堂、宗祠。将军庙位于大蒲溪口(古名夜观兵书),溪水两边各一座,占地80平方米。建于明朝正统2年(1438年),当时庙内摆设有将军椅、将军案之类的石器,在宗谱中记载,高坡塘庵堂位于丁家、接龙两乡交界的高坡塘之上,海拔647米,内有大小观音6个,罗汉4个,香坛1个,是信佛之人“敬菩萨”的好去处。宗祠现只有田垅界黄氏宗祠一座,德忙溪杨氏宗祠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