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乡地图
白果乡相关地区地图:
地形地势
白果乡地处恩施市西部,白果坝集镇距恩施市城区19公里。东与六角亭办事处交界,南同芭蕉、盛家坝乡毗邻,西与利川市毛坝、元堡乡接壤,北与本市屯堡乡及利川市团堡镇相连;国土总面积334平方公里。该乡地处清江流域上游,境内较大河流有两条,一是渡口河,源自利川毛坝,经见天坝、两河口、乌池坝入屯堡车坝河后注入清江,全长15公里。二是金龙河,发源于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恩施市第二大河流马鹿河的发源地,自金龙坝流经盛家坝、咸丰县和四川黔江唐岩河汇入乌江,素有“倒流三千八百里”之称,乡内流程8公里。
简介
白果乡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盆地中东部,距四川省会成都100公里,地处青神岷江大桥东岸岷江河畔,距县城一公里,属城效乡镇,东与罗湾乡和井研县镇阳乡接壤,南与井研县天云乡和青神瓮家乡相连,西与青城乡隔江相望,北与高台乡毗邻。全乡面积27.6平方公里,深丘浅丘各占一半,辖10个行政村,57个农业经济社;九八年末农业人口690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85元;境内交通四通八达,距县城仅1公里,距眉山火车站30公里,距成都120公里,青仁、青井两条县道路纵贯全境,连接东西南北,全乡90%的村,60%的社会性,40%的农户连通了水泥路,运输极为方便;一九九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青神县优质椪柑基地”乡,一九九八年被眉山地委,行署授予"小康乡"和"科技示范乡"。其中农业人口6893人占98%,人口密度255.8人/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白果乡自然条件优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照强,地势西北低,东南高,沿江一带系浅丘,东南山势连绵,林木苍翠,海拔在400-600米之间,境内除两个村属深丘区外,其余八个村属浅丘区,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冬海椒等。盛产椪柑,一九九九年十月被中国特产经济评选委员会授予椪柑之乡的美誉。
畜牧水产
畜牧业是白果乡的支柱产业,农民都有养殖家畜家禽的习惯,种类也比较多,主要有猪、牛、羊、鸡、鸭和鱼等。经过长期的驯化和牲畜生物体的自身演变,形成了一批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易管理、繁殖力强等优点,特别是近年来,该乡先后引进了秦川牛、南阳牛、西门塔尔牛以及成都麻羊等优良品种,对本地品种进行了杂交改良,取得了良好效果。
远瞻
2009年7月8日上午,青神县白果乡岷江水产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在白果乡政府会议室隆重召开。县农工办、县农林局、县水利局相关领导及部分水产养殖户近100人参加了会议。水产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势必使该乡水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经济发展
蚕桑、海椒、小家禽、肉牛羊是白果的四大支柱产业,二000年被县政府列为“四大基地”,獭兔和生猪生产也是白果的一大优势。近年来,白果年平均养蚕18000张,产鲜茧50万公斤;出栏小家禽90万只;出肥肉牛羊18000余头(只);年种海椒5000余亩,产鲜椒780万公斤;生猪出肥4.12万只。集体、私营企业已达9家,其中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页岩砖厂1家,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预制厂3家。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将根据市场的需求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培育基地,培育市场,形成规模效益,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变。
简介
在元坝区南部。东连石井铺乡,南接黄龙乡,北邻红岩镇,西与剑阁县隔江相望。面积85.6平方公里。辖7村,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34人,汉族。乡政府驻地赶场坝,距元坝32公里。昔建乡驻地白果坪,固有珍稀树木银杏树俗称“白果树”,逐以树名命乡名。1951年分黄龙乡地建白果乡属昭化县虎跳区。1952年属昭化县红岩区,同年分白果乡西境和剑阁县张王乡的惠果、朱家两村建三溪乡,同属红岩区。1955年改属昭化县城关区。1956年三溪乡并入白果乡。1958年改白果乡为白果公社。1959年随昭化县并入广元县,属昭化区。1985年属广元市中区卫子区公所。1989年属广元市元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