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砂镇地图
白砂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产业
白砂镇种植食用菌历史悠久。白砂食用菌种植规模一直稳定在近300万袋,产品远销广东深圳、东莞、惠州及沿海其他大中城市,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特色种植业。2007年食用菌价格一路上涨,菇农收益明显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当地菇农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的积极性,该镇因势利导,在全镇大力推广覆土地栽模式,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的质量和生产效益。该镇目前已推广种植食用菌300多万袋,预计产值近1000万元,利润可达5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当地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元。民俗文化
福建省上杭县白砂镇大金村是客家木偶戏发源地。大金村位于白砂镇的南端,距省道308线4公里,距白泮公路200米,交通便利。村口绿荫掩隐,青山横陈,一条小溪在草丛下潺潺向东流,村的四周山形犹如布袋,从袋口往里看,只见一棵千年古杉,根本不见人家,沿山边机耕路往山路子走,越过古杉,才知里面山清水秀﹑炊烟袅袅,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村里流出的小溪水和村口(别村流出)的小溪水成丁字型,交口处称水口,此地有几块大古石,客家先人称其为龟石﹑鼓子石﹑铜锣石﹑案桌石﹑太师椅石等,形象逼真,并刻有“水口古石”字样,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水竹洋是大金村的一个自然村,有三十余户人家,一百三十多人口。自七世祖缘春公在此开基以来,世代从事木偶戏者甚多。至民国初年,据不完全统计:高腔戏班5个,乱弹戏班7个,共有戏班12个,几乎家家有戏班。据传,梁氏缘春于明初从浙江杭州学会高腔木偶戏。并带回“田公”戏神,安奉于白砂大金水竹洋一庙宇内,其庙宇称为“田公堂”。此后,木偶戏在本地及各地逐渐发展起来,并逐渐流传到连城﹑长汀﹑武平﹑永定、龙岩以至粤东﹑闽南及台湾等地,成为客家木偶戏的发源地。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的梁利忠先生说:“田公堂”历史悠久,是闽西唯一最早的戏神庙宇,在县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在当地政府领导的关怀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客家木偶文化艺术得到不断发展。2001年,恢复开放“田公堂”,“田公堂”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成立“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2003年,筹建龙头戏班“客家木偶艺术团”,进行道路(水口到田公堂)等基础建设;2004年,客家木偶艺术研讨会“筹备会,成立“客家木偶艺术团”,“田公堂”翻新,建“木偶陈列室”,还筹建扩建”田公堂“;2002年5月,客家木偶戏发源地白砂镇大金村水竹洋”田公堂“被列为上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白砂镇被誉为“木偶之乡”。主要资源
木材、毛竹资源:白砂拥有山林面积20。6万亩,丰产竹林5万多亩,山中蓄积了10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5万多亩的丰产竹林每年都可以出产2500吨的竹笋和80万根毛竹。丰饶的木材、毛竹资源为竹木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矿藏资源:白砂境内蕴藏着多种高品位的矿藏,已探明的稀土有3000吨,硅石有20万吨,白云石295吨,此外钾长石、瓷土储量也较丰富,每种矿藏均极具开采价值。
农产品资源:白砂素有“食用菌专业乡”称号,每年生产食用菌400多万袋,鲜菇干菇销向广州、梅州、厦门、福州等各地,其次还盛产青梅,每年可采摘200余万斤,山麻鸭、北京番鸭的养殖也初具规模,每年可出售山麻鸭150万羽,北京番鸭500万羽,出售的电脑化孵鸭苗3000万羽。
旅游资源:白砂旅游景点众多,风景独特的双髻山的主峰就在白砂境内,著名的红四军早康会议旧址、天龙寺,茜黄张化孙祖地和客家木偶戏发源地——大金水竹洋,是人们旅游瞻仰和寻根谒祖的好去处。
水源资源:白砂境内山林面积覆盖广,林木、毛竹多,从而为人们提供了充裕、卫生可饮用山泉水,被独具慧眼的老板已开发的水厂就有三家,分别为:绿泉纯净水厂、嘉益水厂和双髻山山泉水厂。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7年,白砂镇实现农业总产值6126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增10.1%。财政收入576万元,比增11.63%。农民人均纯收入4589元,比增9.73%。粮食播种面积35848亩,粮食总产13401吨,比减0.1%。种植烤烟3530亩,烟叶产量458吨,比增29.38%。种植蔬菜3288亩。造林面积842亩,松脂产量30吨。食用菌产量625吨,比增10.23%。果园面积3000亩,水果产量1344吨,比减3.17%。水产面积324亩,水产品产量64吨,比减24.71%。茶园面积923亩,茶叶产量49吨,比增6.52%。年末,耕牛存栏1076头,羊存栏717头;生猪存栏41430头,出栏生猪52319头;家禽存栏163177万羽,禽畜肉类总产4352吨,比增9.57%。乡镇企业(含个私)1879家,从业人员5550人。乡镇企业总产值41615万元,比增13%。本年,新引进竹木加工企业2家,其中,投资800万元的龙升家俱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投资1000万元的龙益木业有限公司完成工业用地平整10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000平方米。本年,续建完成镇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实施大金村金丰自然村1.6公里、凹头自然村1.8公里道路硬化,完成中洋至大科、朋新至樟黄、丰源至上早康4.5米宽村道的水泥路面工程。加强卫生设施建设,投入2万元兴建集镇垃圾堆放池,设立20个集中垃圾桶,集镇沿溪建成5个垃圾池。全镇共建沼气池48座。年末,总户数6598户,总人口25417人。本年出生256人,出生率10.07‰,其中政策内生育250人,计生政策符合率97.66%,人口自然增长率3.26‰,落实节育措施86例。农业经济
[发展食用菌产业],2007年,白砂镇继续扩大食用菌产业,种植香菇360多万袋及木耳、猴头菇、凤尾菇等,食用菌产量达625吨,比上年增加58吨,食用菌总产量居全县之首。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珠海、东莞、惠州及本省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特色产业。该镇注重科学栽培,创新种植模式,由传统的墙式栽培改为覆土栽培,有效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同时,继续引导专业村、专业户扩大种植规模,本年,户种食用菌10万袋以上的规模专业户有18户。[塘丰村发展特色种养产业],2007年,白砂镇塘丰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因地制宜发展甜玉米、烤烟、生猪、番鸭等4种特色产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比增12.5%。该村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发挥党员技术服务队作用,通过示范挂钩帮扶,带动村民发展种养业。鼓励农户种植甜玉米,给每户种植户补助种子费100元,党员技术服务队帮助组织培训,联系收购企业,全村种植早春甜玉米613亩,创产值80多万元;全村种烟916亩,比上年增加300亩,其中带头种烟10亩以上的党员15户,党员技术服务队印发烤烟生产技术资料8000多份分发给烟农;全村生猪存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2户,村民张根洪在凹溪建占地15亩的养猪场,党员技术服务队协助解决建场基地,建设沼气池,引导生态养殖;该村有266户养鸭户,其中养殖番鸭100只以上的党员15户,以典型示范带动村民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