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洋乡地图
蛟洋乡相关地区地图:
沿革区划
收获的喜悦,1950年设蛟洋乡,1958年改上游公社,1965年更名蛟洋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222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下道湖村、坪埔村、崇头村、蛟洋村、塘厦村、东乾村、阵坊村、文地村、杨梅坑村、桃源村、达理村、丘坊村、苏坑村、梅坝村、小和村、秋竹村、丰年村、贵竹村、华家村、文都村、再兴村、邹坑村、中村村、坪上村、磜嘉村25个村委会,乡政府驻丘坊。2000年,蛟洋乡政府驻地从丘坊村迁移到蛟洋村。工业兴乡
蛟洋乡的党政领导认识到,要加快发展步伐,最终还是要依靠工业兴乡。为此,必须在做好大上工业的准备工作上下功夫。在当时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乡里向上级争取支持,果断决策把政府所在地由丘坊迁到蛟洋。如今,新建的蛟洋乡政府已在国省道旁拔地而起,正在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同时启动硬化、亮化工程,完善农贸市场配套设施等,先后投入90多万元,使长期沉寂的蛟洋农贸市场重新开业,并很快发展成一个集商贸、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市场。2003年古田生态开发区成立,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蛟洋乡党政班子认为先上规划才能为蛟洋乡赢得大发展创造条件。该乡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测设了包括蛟洋、坪埔集镇在内的1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开发区规划用地,“先谋后动,动则必成”,正是前期打好的基础,如今蛟洋乡被列为上杭县第二工业区。该乡一边征地,一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08年7月总投资1.2亿元的华强蓄电池厂落户蛟洋开发区。在项目征地过程中,尽管由于赣龙铁路和龙长高速公路之前两次征地,当地人地矛盾已相当突出,但为了蛟洋今后的发展,村里的干部群众还是像当年支持革命一样热情支持征地工作。结果,半个月就完成了500亩征地任务。投资1.98亿元的精金矿冶炼厂等大型企业也在此落户,900多亩的征地任务10月底就完成。在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进程中,蛟洋乡需完成征地2000亩工业用地的任务,如今工业区内规划的8幢标准厂房已被预订一空。历史沿革
蛟洋乡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苏区。1928年6月爆发了闽西“四大暴动”之一的蛟洋暴动,在上杭打响了工农武装起义的第一枪。1929年,中共“闽西一大”在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江华、曾志等同志出席并指导会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给蛟洋人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在1992年,国省道改线经过蛟洋后,又为蛟洋注入新的生机,在上级党政的领导下,蛟洋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乡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把调整农业结构在首要位置上来,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全乡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如今,蛟洋在发展农业生产、乡镇企业、个私经济设施,集镇建设以及科教文卫等事业方面都职得了一定成绩。自国省道改造后,该乡党委、政府注重投入,同时发动乡村组织扶贫攻坚奔小康,大力改造、改进基础设施,交通、电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至今,国省道途经蛟洋乡7个行政村,蛟洋乡30多公里,由此,蛟洋成为通往广东、江西和本省龙岩、厦门的交通要道。同时,25个行政村都通路通电,蛟洋乡22个村通了电话。位于国省道相接处的蛟洋新区开发,日新月异,交警、交通、电信、财政、变电、水利水电、文化中心、敬老院、土管、烟草等县、乡部门办公服务大楼拔地而起,一批商住结合楼以及加油站、歌舞厅、餐馆等鳞次栉比。蛟洋边贸商城和乡政府办公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丘坊农贸市场的改造,华家、坪埔的新村建设己取得一定成效。蛟洋人杰地灵,文教事业昌盛发达。中国清代著名画家华曲的故乡就在华家村,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傅柏翠先生创立的古蛟中学(即今蛟洋中学)早巳桃李满天下,为国家、社会培养许多栋梁之村。蛟洋乡有中学一所,完小6所,初级小学27所,中小学教职员工300余人,中小学学生达4500多人,每年中考升学率都在全县名列全矛。全乡文化、广播事业不断发展,乡有文化站、广播站、农民文化中心,一些村庄还有自行组织的业余文艺队、民乐队、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100%。经济状况
蛟洋乡是一个农业乡、在发展家业生产方面,以继续深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重点,依靠科技,依托市场,大力发展高优农业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该乡的粗放型传统农业逐步向集约型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调优减粮食作物,围绕发展反季节蔬菜,烤烟、状元豆、水果、花卉、等优势产业,通过协作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不断提高全乡的种植经济效益,把粮经比调整到3:7为目标。2002年上半年全多种植反季节蔬菜达1.9万亩(含复种)种植烤烟7058亩,夏季覆土香菇6万袋,在文地村建立了100亩胶股蓝基地,发展花卉100亩。同时,蕉芋、地瓜等经济作物都保持一定的种植规模。农副产品的销售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引进广东蔬菜营销大户列该乡发展“订单农业”确定最低保护价,以维护菜农的利益,逐步实现市场转移或“扩大市场”的战略,也为树立自己的蔬菜品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该乡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制订的关于发展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的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转变环境,优化服务,积极鼓励、扶持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的发展。全乡现有乡办企业30多个,个私营经济1000多家,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1家,小水电站、机砖建村、食品加工、竹木制品,土纸生产、活性碳、医用氧气、梅花鹿养殖以及花卉开发成为主体产业。该乡的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也职得了新的进展,通过不断加大对项目开发的储备,实施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战略,努力加强山海协作,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蛟洋乡内引外联工作的发展。2002年上半年,新开发项目2个,总投资额280万元,完成签约项目4个,投资总额1100万元。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服务行业越来越重要。为实现科技兴农战略。该乡组建乡各科委、科协组织,加强对农技、烟草等部门人员韵技术培训。为更好地指导农民科技种养发挥“二传手”作用。[招商引资促发展],2007年,蛟洋乡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签约项目6个,计划投资23172万元,其中上杭鸿达机械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鼎鑫仪表有限公司投资3640万元、宏达矿业投资4520万元、龙氟化工投资6012万元、上杭清华合金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上杭亮煌门业投资1000万元;新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21272万元;新竣工项目3个,分别是亮煌门业有限公司、富康饲料有限公司、坤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完成总投资5100万元。
[工业集中区征地拆迁],2007年,蛟洋工业集中区共征控工地8421.7亩,房屋69373平方米。其中,梅坝村完成签订协议3087亩,房屋69373平方米;坪埔村完成签订协议2467亩;蛟洋村完成签订协议2566.7亩;下道湖村完成签订协议301亩。共发放征地补偿款1945.68万元,其中蛟洋村发放征地补偿款1270万元,梅坝村发放征地补偿款675.6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