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地图
白云区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概况
工业方面,白云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是贵州铝厂,这主要得益于铝土矿资源丰富。贵州中部(贵阳、开阳、遵义、织金一带)铝土矿分布集中,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贵州铝厂严重影响白云区环境,虽经过治理已有改善,但矛盾仍旧突出。另一个著名企业是中国有色第七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七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这座白云区历史最悠久的国有企业已计划破产,改为股份制。白云区还有许多很有名的企业,发展相当迅速,使白云区企业总体由垄断制向多元化迈步。农业方面,由于白云区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条件优越,粮食经济作物一直产量居高。地区实行一年两熟制,多以种植稻米、玉米、薯类、油菜等为主,现已由传统化耕作向高度现代化机械耕作迈步。林木多是加以保护,水果蔬菜种植基本能实现自足,鲜花种植颇有名声,规模庞大的花卉生产基地使地区赢得“鲜花白云”的称号。畜牧以鸡、猪、牛为主,犹以养鸡场极为出名,目前已从散户养殖向集体科技自动机械化养殖过渡。
经济发展
市云埔(白云)工业区、钟落潭镇一带的化工、电子科技工业区、西南部石井镇以台资为主的石井工业区、中部位于江高镇的广州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和位于太和镇的广州民营科技园等等构成白云区东西南北中五大经济发展区。其中石井水泥厂被评为“全国明星乡镇企业”、“全国明星百佳企业”。第三产业以商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饮食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主。新广从路饮食长廊、增槎路大型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大型汽配、装饰材料批发市场颇具规模。白云区交通发达,为陆路交通运输枢钮,是广州市东部、东北部、北部、西部的进出咽喉。京广电气化铁路、105、106、107国道及G15沈海高速广佛段、G4京港澳高速(原京珠高速)、广清高速、机场高速、环城高速、北二环高速、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路穿越本区,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二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使区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广铁路江高编组站为华南最大的客货火车编组调配站。
白云经济开发区
白云经济开发区是贵州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地域的中心地带,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和“南、贵、昆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总面积27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素有“中国铝城”和“西部风筝之乡”的称誉。白云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开发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的开发思路,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走鼓励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协调发展之路,全面实现强区升位,扩大经济总量的目标。18万白云人以“自加压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白云精神,有效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各项工作走到了全省各市、区、县的前列。现已落户开发区的各类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960多家。2004年,实现GDP53.7亿元人民币,财政总收入7.97亿元人民币,地方财政收入2.97亿元人民币。在全省11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考核评价中白云经济开发区名列贵州省综合投资环境和投资软环境第一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和外资也名列全省、全市之手,在全省第一轮20个经济强县综合指标考核评比中位居第三名。白云经济开发区位于贵阳市的中部,贵阳市是连接华中、华南与西南的重要通道,是西南“三省一市”南下出海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和物流结点。白云境内交通便捷,210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贵阳东北绕城环线和川黔铁路穿境而过,又自成体系的厂矿铁路专用线60公里,铁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4.4公里。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20公里,该机场已开通40余条航线,辐射全国大中城市和香港、澳门等地。白云经济开发区距重庆长江口岸直线距离300公里,距广西北海口岸直线距离500公里。主要产业投资导向:铝及铝加工业、IT产业、新材料产业、食品医药白云经济开发区对到开发区投资、申办项目的投资者实行“一站式”限时代办服务,实行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项目及标准“三公开”,对区属权限范围内收费项目实行了零收费。抓住随着“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南、贵、昆”经济圈形成的大好机遇,白云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扩大开放、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努力将白云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和社会进步的城市中心区,现代化的工业区,环境优美的园林生态居住区,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商贸区。
经济社会
白云区人均生产总值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名。2003年人均GDP已达到3500美元,据统计至2008年白云区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大关。白云区虽然历史短暂,但经济发展异常迅猛,已在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而且神话仍在延续。作为贵阳市一颗璀璨的明珠,白云区与金阳新区已成为贵阳市近年来发展地最好最快的地区,被誉为“贵阳的浦东新区”。2006年是白云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三个率先”(在全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六个白云”(竞争白云、实力白云、富裕白云、魅力白云、生态白云、平安白云)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奋进,扎实工作,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06年,全区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实现生产总值55.86亿元,增长15.4%;完成财政总收入11.74亿元,增长26.8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6亿元,增长18.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99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22元,增长12.1%。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历史沿革
清朝时为贵阳府及贵筑县辖地,民国二年(1913),废府并于次年置贵阳县,为县属北一区,区公所驻沙子哨。十九年(1930),改称第八区,于鸡场镇建立白云镇,以白云寺作为镇名。二十六年(1937),更名沙子哨区,三十年(1941),废贵阳县置贵筑县,区公所移驻白云镇,更名为白云区。1952年,贵筑县划归沙子哨区。1957年11月,废贵筑县,置乌当、花溪二区,属贵阳市,第六区即沙子哨区并入乌当区,1959年12月,复置白云镇,直属贵阳市,1962年,白云镇改隶乌当区,1973年6月,置白云区,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
白云区辖4个街道、3个镇、2个民族乡:艳山红街道、龚家寨街道、大山洞道街、都拉营街道、艳山红镇、麦架镇、沙文镇、都拉布依族乡、牛场布依族乡。现政府已划出南湖新区,与金阳新区毗邻,并将政府办公建筑群由艳山红街道迁至那里。艳山红街道、龚家寨街道、大山洞道街构成了白云区的主要部分,主要为经济区域。另外的部分多以风景优美见长,是旅游者不可不看的宜人地域。白云区的建筑大多以精巧见长,但并不是说这个城区里就没有摩天大楼,只不过这些高楼都集中在白云中路十字路口附近。白云中路十字路口是白云区中心,从十字口到长宁街路口这一段白云南路是白云区的经济中心。白云南路西岸林立者几百家国际国内著名品牌专卖店和超市卖场,这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其中穿插着长山商业步行街,这里也是极度繁华的理想购物场地。
历史教育交通
1959年,贵阳市政府设立白云镇,相当于市辖区一级行政单位,1973年恢复白云区建置。白云区历史虽然不到五十年,但人文气息浓厚。这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快速,科技产力惊猛增长,人才汇聚,效率极高。贵州师范大学就坐落在白云区大坝处。白云区有很多有名中小学和科研机构,如这四所著名中学:白云二中、兴农中学、白云六中和白云七中。白云区作为贵阳交通枢纽,具有重要地理位置,这里是贵遵高速公路和环城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也是铁路运输的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