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巴彦淖尔市地图
巴彦淖尔市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生活

看巴彦淖尔地图,从黄河北岸,至阴山脚下,南北较长,东西较窄,宛似铺开一片桑叶,如果乘飞机从高空伏瞰,那交错分布的渠道,恰似这桑叶的叶脉,其间铺展着农田,点缀着村庄、湖泊(海子)、林带、果园、沙丘……这片土地真是美极了。你回到地上,再详细地解读巴彦淖尔、感受巴彦淖尔,就越会惊叹这片土地的美好。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醇厚的民风和独具魅力的文化,再行探究,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再早不说,就说二十世纪初年,这里还是一片近乎蛮荒的土地,你在荒野上走着,觉得肚子饿了,看见草木掩映中一户人家,就走进去,主人看你一眼,便问:“吃饭不?”你拿铜瓢在水瓮里舀水,咕呼咕呼喝了,喘口气说:“吃!”要遇主家正吃饭,就会立马盛上冒尖的一大碗糜米稠粥,放在炕边,说声:“周(端)起来吃吧!”你就端起碗,随便瞅个地方坐下或疙蹴下勤(自管)吃。如果你渴了走进瓜地,种瓜人不用问就摘个大西瓜,抡开手掌“啪”一声一拍两半,放你身前说:“吃哇!”就这个样子。所以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许多山西人“走西口”,一到后套就被“套”住了,那不仅因为这里肥沃的土地,也是为这醇厚的民风。又说后大套是养穷人的地方,穷苦人来到这里都不难活命。说到这里,笔者要插一句说说巴彦淖尔的方言,比如前面说到的“周起来吃”、“勤吃”,还有河套人把抬起来叫“迂起来”,把臀部叫“独子”,这些本是老百姓常说的口语,今天写成文字就显生辟,以致电脑上都找不到。这些方言不知是怎样延用下来的?,由于人的来源各异,属于文化范围的生活习俗也各不相同,比如饮食,早年间这里的“西人”和甘肃人喜吃面食也善作面食,比如拉面、面筋、酿皮子等等,都当属他们的专利,山西河曲人做的酸饭、酸粥最好吃,“侉子人”则爱吃鱼汤泡米饭……河套烩菜,这不知是哪家的专利,“大集体”时有言:“分红一块,蒸饼烩菜,分红一块六,酸菜烩猪肉”,是当时农民的“小康”。如今烩菜成了整个河套人喜欢的家常菜,而且在各大饭店登堂入室,倍受青睐。这说明了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是的,多少年来,各地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蒙古族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等,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形成了如今独具魅力的河套文化。究竟河套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你只有亲临河套——或去那里过个大年,参加一次婚礼,或到农家作几次客再到酒店里喝几次烧酒,听听酒歌、山曲儿,或到书法、绘画和奇石荟萃的七彩街走走,再到文化广场去跳跳舞或听听“打座腔”,再交几个临河的男女朋友,自会有所领略,而且你会感叹:临河人活得是这样五彩缤纷,这样滋润,这样潇洒!巴彦淖尔地方地灵人杰,当今祖国各地,都有许多优秀的巴彦淖尔儿女、河套精英,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示风采施展才干,创造着辉煌的业绩。民国临河县城所在地,最早有一户姓强的人家开油坊,叫强家油坊,定为县城后,人口渐增,但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也还只是一眼从东看到西的一条街,周围有些散布的土房。六十年代初,临河县医院盖起两层楼,被称为“医院大楼”,是临河最早的楼房,引得好多人前去观看。七十年代初,巴彦淖尔盟委和公署迁到这里,才逐步形成了日渐繁华的胜利路和新华街。而今,巴彦淖尔城区人口已近25万,新建的小区一个比一个漂亮,楼房设计一栋比一栋别致,每年去一趟,都让你感到楼房更多更高了,公园、广场更整洁了,夜晚灯光更绚丽多彩了。农村也早已不再是“坷垃垒墙土坯房”,而是家家“前栽柳,后栽杨,玻璃窗子砖瓦房。”生活习俗也逐步走向文明。比如吃西瓜,早年是一个西瓜一开两半,用大拇指溜着瓜瓤挖着吃,后来是一个西瓜一开两半,给你双筷子夹着吃,再后来一个西瓜一开两半,递你个勺勺挖着吃……现在也都学会切牙牙儿,一牙一牙儿拿着吃。来人待客也不再光是大肥肉片烩酸菜,而是煎炒烹炸样样有。只是那待人的实在、大气、热情,仍不减当年。前些年一说巴彦淖尔特产,人们就会说到西瓜,华莱士蜜瓜和大白菜,曾几何时,呼市、包头机关厂矿搞福利,初秋要开上大卡车去临河拉瓜,深秋去拉大白菜,而今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物流畅达,河套的西瓜和大白菜都不再抢手,只有蜜瓜每年仍远销京津及南方各大城市。时下巴彦淖尔最著名的特产当数恒丰集团生产的河套雪花粉,此外有葵花油、葫麻油、黑瓜籽、金川保健啤酒等。有人说巴彦淖尔是个美食城,不光指生产上述的精美食品,各大饭店的特色菜肴也令人两腮生津。笔者有个朋友大嘴吃八方,他说吃来吃去,还数巴彦淖尔的饭菜花样繁多,也最实惠最可口。如今巴彦淖尔的餐饮远近闻名,越做越大,越做越火。曾在自治区首府名噪一时的“烩菜大王”就是从巴彦淖尔打出去的,正火爆京城的西贝莜面,其经营者贾国龙就是土生土长的巴彦淖尔人。还有人说巴彦淖尔是美女城,笔者二十年前曾听一老干部说,他三十年代初到巴彦淖尔,就为这里的美女所震惊,今日巴彦淖尔是否仍美女如云,笔者不便妄论。其实巴彦淖尔还是一座逐步走向繁荣的商贸城,人们都说那里买卖好做,钱好挣;说巴彦淖尔人厚道——后套人都是厚道人。是否实情,不信去看看好了。你去了巴彦淖尔,无论是投资发展,联系生意,还是旅游观光,或探亲访友,出差办事……,到了那里,都会让你感到那是一片独具魅力的让人乐不思蜀的宽松和谐的乐土。这就是巴彦淖尔!

主要语言

1.后套话:通行于全市城市、农村大部分汉族居住区,尤以河套地区为主。居民主要为清末山西移民后代,是我国保留入声的最北地区之一。2.普通话:通行在临河区东区和南区的一部分,该区居民主要为建国初京津冀地区移民及其后代。3.东北话:通行在临河南区铁路周边,该区域主要为东北移民集中区。4.河北话:通行在临河北区、南区,与东北话相似。5.蒙古语:通行于阴山北部牧区。官方承认的正式语言之一,在全市机关单位和商店的招牌上均有使用,并有使用蒙古语授课的中小学及幼儿园。

市领导

市委书记:那顺孟和
市长:何永林
拼音:Bayannaoer英语:Bayannur俄语:Байанур日语:バヤンノール韩语:바얀누르阿拉伯语:حالةالطقسفي
车牌:蒙L

龙头企业

(一)维信羊绒集团:------“维信”牌羊绒、羊剪绒系列制品,维信羊绒集团建于1992年,主要经营生产羊绒系列制品。年生产无毛绒600吨、羊绒粗纺、精纺纱线600吨、羊绒围巾、披肩200万条、羊绒衫200万件、羊绒粗纺面料50万米、羊绒精纺面料50万米、高档羊绒服装8万件。“维信”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维信”牌KVV01、BBC无毛绒是欧美、日本等国大型纺织企业的首选原料。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集团实施科、牧、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奉行“维新、敬业、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依托内蒙古资源优势,以管理现代化、产品名牌化、企业社会化为目标,将会有更多、更新、更好的产品,奉献给全球消费者。“维信”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女装名牌之一。
(二)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套”牌雪花粉及其系列产品,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巴彦淖尔市。1992年改组为集团公司,1993年定向募集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565万元,总资产2.5亿元。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三条先进的意大利等级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850吨,还有年产2500吨,的挂面生产线以及面包、馒头生产线。集团公司现有1个全资子公司、1个控股公司、9个参股公司,30个分销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30多个地区,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
(三)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川保健啤酒,内蒙古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巴彦淖尔市重点骨干企业。“金川”商标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无形资产达6.8亿元。金川保健啤酒经卫生部批准为中国唯一保健啤酒,获吉尼斯世界之最证书,年产8万吨。该公司生产的金川系列保健啤酒是采用河套优质矿泉水和经获专利的水处理技术及特殊工艺精酿而成,富含40多种宏、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多家医学权威单位试验证实和数万名患者切身体验,具有健胃、抗疲劳、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为此,金川保健啤酒获得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金川牌益生啤酒的“延缓衰老”功能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归纳出金川保健啤酒三个保健功能是:保护胃粘膜;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并题词:“养生保健,延寿十年”。2010年11月13日,李福成董事长、赵焕然董事长分别代表燕京啤酒与金川啤酒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四方代表签订了巴彦淖尔政府投资合作协议。
(四)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套老窖,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52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异军突起,由一个县级国营制酒厂,逐渐成长为内蒙古20户重点大企业集团之一,全区酿酒行业的龙头企业。河套酒业集团拥有各类技术人员300多人,国家级白酒评委4人,自治区级白酒评委10人,是自治区白酒行业唯一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和拥有自治区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惠普气象色谱仪和ICS-2500离子色谱仪,在白酒的研制开发、品评、理化分析等方面有很强的实力。1997年5月,公司顺利通过了方圆质量认证,是内蒙古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和产品"双认证"的厂家,并顺利通过历次认证复审,2002年又通过了2000版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交通状况

巴彦淖尔市地处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市)-包(头)-银(川)-兰(州)-青(海)”经济带上,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北与蒙古国有369公里长的边境线,是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这里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包兰铁路和110国道横贯东西,丹拉(丹东-拉萨)高速公路穿市而过。临哈(临河-哈密)铁路正在规划中,临策(临河-策克)铁路己完工通车。
公路:“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交通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倾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发展、廉政为主题,以“快、优、高、廉”为目标,稳步扩大投资规模,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范交通市场秩序,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交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8.66亿元,其中国家、自治区项目完成49.46亿元,市内项目完成19.2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期间增长6.2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等级公路增量升级。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8894公里(含村道等级路),比“九五”末增加1899公里,增长27%。公里密度百平方公里达13.8公里,位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十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市交通局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实现交通建设的“两个转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路建设。到200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29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3%。其中,村道等级公路3212公里,市内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率达82.3%。特别是2005年,随着哈磴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巴彦淖尔市的交通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去年,巴彦淖尔市交通局广开渠道,多方筹资,不断加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68亿元,其中重点项目19.66亿元,市内项目4.01亿元。总投资11220万元的海五线三级公路改建为二级公路工程,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去年9月建成通车。此外,通过群众投工投劳、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方式,建设通乡油路5条141公里,全市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新建客运站场15个,完成交通客运站场建设投资512万元。全市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98092万人/公里,是上年同期的113.7%;完成货运周转量437114万吨/公里,是上年同期的153%。在公路养护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桥梁防腐养护维修技术”和“盐渍土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裂缝修补”两项试验全部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两改两加强”活动,抓好公路早期预防性养护,消灭差等路,减少次等路,提升好路率,全市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公路平均好路率达81.8%。“十一五”仍是巴彦淖尔市公路交通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为基本适应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市公路交通发展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临河过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省道212线海流图至甘其毛道口岸一级公路半幅和省道312线临河至哈密高速公路半幅建成,省道215线乌拉山至靖边二级公路与省道213线杭锦后旗陕坝镇至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镇一级公路,以及固阳至察素沟一级公路、赛乌素至巴格毛道口岸二级公路将建成或开工建设,以国省干线和运输动脉为重点,提高高等级公路比重,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打通断头路,打通区域通道、资源通道、山区对外通道,加速完善我市“六横三纵、十三出口”公路主骨架。重点实施“四个横线项目”、“五个纵线项目”以及“一枢纽、一航道”。形成巴彦淖尔市同东北、华北、西北经济区的交通运输快速通道,实现主干线高速化,国省道高等级化,县乡道黑色化,通村路网络化的目标。基本满足我市生产力布局、城镇发展格局、国边防建设和居民出行的需求,形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全市公路网系统,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到“十一五”末,全市等级公路将增加4183公里,使公路总里程达到130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371公里,一级公路达到695公里,二级公路达到855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到总里程的14%以上;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9149公里,占到总里程的70%;乡镇(苏木)全部通油路,行政村(嘎查)通公路,公路密度百平方公里达到20.3公里,比“十五”增长6.5公里,为全区最高水平。道路客运实现临河到首府及首都班车豪华化,到旗县班车高档化。货物运输向物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铁路:巴彦淖尔市位于连接东北、华北与西部的中心节点处,而且是处于呼市—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及乌海—银川经济区—蒙古国资源富集区所构成的大金三角的交通运输核心部位。构建一个规模化的铁路网将有助于巴彦淖尔市尽快融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循环圈,与周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形成产业相关的城市经济带,也将有助于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进一步增强巴彦淖尔市在西部经济圈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随着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加快铁路建设这一举措,将巴彦淖尔市建成西部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的目标也日渐清晰。依据巴彦淖尔市铁路发展基本思路和目标,铁路网布局的总体框架是:在2020年以前,分期建成联系自治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南部地区的对外运输通道,在市内最终形成“两纵三横”的铁路网骨架和连接相关工业园区及经济据点的铁路专用线。“两纵”即建设两条连接蒙古国的南北走向的联疆通道,分别是甘其毛道口岸至包头(或西小召)经乌拉特前旗到杭锦旗塔然高勒煤田,巴格毛都口岸至青山镇经临策铁路至临河到东乌线巴音淖尔。“三横”分别是东西走向的包兰铁路、临策铁路以及连接各工业园区的青山至金泉工业园区到包头万水泉铁路。“两纵三横”铁路网络贯通巴彦淖尔市沙海煤化工有色工业基地、临河工业园区、乌拉特五金冶化工业基地、甘其毛道及金泉煤化工有色工业基地等主要工业园区,可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蒙古国有色金属、煤等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在铁路沿线形成有色金属加工冶炼和重化工产业密集带,构筑优势产业集群,加快“3211”工程实施步伐,最终形成一条铁路沿线的产业密集带。巴彦淖尔市的农畜产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长距离、大能力、低成本的铁路来运输,但是长期以来巴彦淖尔市铁路运输十分紧张,铁路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很不适应,“一车难求”就是对这一现状最好的描述。而巴彦淖尔市正在实施的铁路网规划建设,即可大大缓解铁路运输对巴彦淖尔市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的制约“瓶颈”,为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铁路网规划建设对于进一步优化口岸经济,加快西部大开发,实施“南联北开、东引西进”战略,促进巴彦淖尔市与周边地区、蒙古国的经贸往来,繁荣边疆地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回眸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十一五”期间,巴彦淖尔市铁路网中长期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畅通的铁路交通体系和向北开放的重要基地,打通华北沟通大西北的交通枢纽为目标,以建设铁路东西大通道、南北大通道、口岸通道、煤运通道和即有线电气化扩能改造为重点,全面实施“1223”发展战略,即“建成一个铁路枢纽站,建设两个铁路物流基地,构筑两纵三横的铁路网络”,将临河站建成我国及自治区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站,进一步增强巴彦淖尔市在西部经济圈中的辐射能力,以铁路建设大发展促进经济大发展。今天,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期,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在不久的将来,临策铁路必将成为一座沟通南北的桥梁,为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相关链接,“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巴彦淖尔市要重点建设的九条铁路:1.包兰铁路包惠段电气化改造工程。该项目总长395公里,总投资18.3亿元,2006年12月28日开工,2007年完成投资10.5亿元,2009年改造完成通车。2.临河至策克铁路(临策铁路)。该项目总长768公里,总投资42.7亿元,2006年11月9日已开工建设,2007年完成投资15亿元,2008年9月建成通车。3、甘其毛道口岸至包头(或西小召)铁路。线路全长253公里,总投资29亿元,2007年完成项目前期所有工作,力争2008年开工建设。4、伊泰铁路。该条铁路起点在杭锦旗塔然高勒,终点到达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车站接包兰铁路,全长98公里,总投资14亿元,目前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07年开工建设。5、巴格毛都口岸至沙巴根乌苏铁路(巴沙铁路)。该条铁路全长267公里,项目总投资37.4亿元,2008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6、临河至东乌线巴音淖尔铁路。该条铁路全长220公里,总投资26亿元,是巴彦淖尔市重点规划的铁路能源通道,2007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7、陶勒盖至白彦花煤田铁路。该条铁路全长124公里,总投资14.6亿元,2008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8、金泉至青山铁路(金青铁路)。该项目全长185公里,总投资21.6亿元,2009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9、陶勒盖至巴格毛都口岸支线铁路(陶巴铁路)。该条铁路全长274公里,项目总投资32.2亿元。2009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航空:巴彦淖尔市矿产和农畜产品资源丰富。矿山工业、冶金工业、高载能工业和化学工业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批知名企业如蒙牛、伊利、中粮、屯河、鲁花、娃哈哈、紫金、飞尚、四川化工集团、金牛和香港华润等企业落户巴彦淖尔市,商旅人士出入巴彦淖尔成倍增长。中蒙边境的甘其毛道口岸将被设为常年开放口岸,这将是蒙古国TT矿和OT矿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口岸过境货物将成倍增长,边贸经济日益繁荣,两国经商人员往来将有较大增长,为航空运输的需求将增添新的活力。巴彦淖尔市有176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已经达到88万。目前穿越我市的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临河-哈密铁路和甘其毛道口岸---五原一级公路已经开工建设,临河-哈密高速公路以及甘其毛道-金泉工业园区铁路明年即将开工建设,110国道、两纵三横的铁路网和高等级公路干线网共同把巴彦淖尔市打造成内蒙古西部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交通枢纽。同时,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将使我市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及人流广泛向我市集中,有力地促进了航空运输的发展,航空运输能力随着机场的建成将逐年增加。经过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对我市机场选址论证和多方面测试考察,发现我市机场周边净空条件非常优越,是开展空中训练、航空旅游等航空产业最理想的地区之一。建设规模:跑道长度2800米,宽45米,候机楼面积4000平方米,能够满足支线飞机和波音737正常起降。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4.6亿元。效益预测:到2008年我市民航潜在客运量约为9万人左右,到2010年乘坐飞机人数将达到约13万人次。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的常务会议中,研究决定了扩大内需的四项实施措施。核准审批了内蒙古巴彦淖尔民用机场项目。标志着巴彦淖尔机场正式立项。巴彦淖尔机场位于五原县天吉泰镇境内,列入国家民航“十一五”布局规划,计划投资3亿元左右,目前巴彦淖尔市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可研性报告和细化方案,同时开展土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机场设计等工作,将于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0年有望投入使用。

气候概况

巴彦淖尔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温差大,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7-7.6℃,一年之中,1月温度最低,平均为零下11-零下15℃,7月气温最高,平均在20-24℃。气温年较差是33.4-37.3℃,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3-14℃。平均气温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山北地区为3.9-4.5℃,河套地区为6.1-7.6℃。年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110-3300小时之间,是我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无霜期短,平均无霜期为126天。降水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山北地区为100-200毫米,河套地区为150-200毫米,东部山区250毫米。雨量多集中于夏季的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极端降水量为432.6毫米。冬春两季雨雪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与降水量相比,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032毫米至3179毫米,普遍大于降水量的10到30倍。地处西风带,风速较大,风期较长,是冬春季节的主要气候特征之一,年平均风速2.5-3.4米/秒,年最大风速18-40米/秒。

旅游概况

巴彦淖尔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秦汉开始就是著名的古战场、农垦区、游牧区及民族聚居区。悠久的文化和特定的地域,造就了巴彦淖尔特有的历史古迹,孕育了灿烂的河套文化和多彩的草原文明。乌拉特草原埋藏着古生物的遗骸——恐龙化石。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后的晚白垩纪时代,这里曾是恐龙的家园,在乌拉特中旗巴音满都呼恐龙化石区,中国考古人员与加拿大、比利时等国考古队进行过三次发掘考察,获得了大量古生物资料。其中,发掘到的原角恐龙、甲龙和鸭嘴恐龙属世界稀有。还有乌龟、禽鸟及爬行动物、野生植物化石,对研究地质演变和生态发展变迁及物种更迭进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阴山山脉横跨东西340公里的山地和草原石壁上,镌凿着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以其形象的艺术形式记录着人类历史。北魏郦道元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于史籍的第一人,在他记述中所描述的“鹿马之迹”正是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以其数量多、分布广、内容丰富,堪称中华民族古代艺术的瑰宝。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是古长城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战国时期,长城就延伸到了这里。《史记·匈奴传》记载:“赵武灵王迹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如今在乌拉山南麓发现的长城遗迹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27年所建的赵长城,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长城遗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御外侵兴筑万里长城,阴山北坡之上的长城遗迹就是秦将蒙恬所建,在巴彦淖尔市境内长300多公里,由石块垒砌,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乌拉特草原上南北并行东西延伸的长城遗迹,是汉武帝时期抵御外侵修筑的边防线,是当时汉王朝最北防线。巴彦淖尔市辽阔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数十座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址,它们形式、布局、规模、建筑方式各异,分布于各个地区。高阙塞:战国时赵武灵王修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塞之一,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秦九原郡址:河套地区最早的郡治。汉武帝时期,改九原郡为五原郡,其下设有十六县,本境内就有四县。此外,较著名的还有鸡鹿塞、光禄塞等。巴彦淖尔市有极具考古价值的恐龙化石、阴山岩画,有尘封久远的秦汉长城遗址、古城址,还有大量的古墓群,以及代表佛教文化的古代庙宇。阿贵庙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唯一的红教建筑。在巴彦淖尔市现有的600多件文物中,从最原始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到青铜器和铁器,从早期的手制彩陶到精制发达的瓷器均有发现,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精品。这些民族文物的保留与发现,更进一步展现了北方草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纵观河套文明孕育和发展的过程,河套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彦淖尔的文明进程与中华文明共生共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巴彦淖尔市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开发出乌拉特草原风情游,乌梁素海观鸟游,河套农业生态游,乌拉山森林探秘游,黄河枢纽工程观光游,古长城、阴山岩画怀古游,荒漠草原边关探险游等旅游产品。形成了湖光山色旅游线、西部大漠风情旅游线、牧区边关民族风情旅游线、河套田原风光旅游线。沿着四条线路您将会领略乌兰布和沙漠的浩瀚飘渺;倾听母亲河脉搏的跳动;饱览乌拉特草原的辽阔与广袤;体验河套田原的优美恬静;感概黄河水利枢纽的壮观雄伟;品味草原高尔夫运动的高贵典雅;感受藏传佛教的庄严与凝重;惊叹阴山岩画的质朴与生动。以黄河枢纽、乌兰布和沙漠、阿贵庙为主的黄河大漠风情。以110国道为主轴,沿黄河一线,主要景点有黄河水利观光旅游区(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黄河铁路大桥、黄河公路大桥)、人根峰、五原义和渠带状公园、头道桥度假村、甘露寺、乌兰布和沙漠旅游区、纳林湖旅游景区。以中旗、后旗草原、戈壁、口岸为主的乌拉特草原民族风情和边关探险。沿中蒙边境一线,涉及甘其毛道边境中蒙跨国旅游区(千人僧人庙遗址、蛤蟆石、成吉思汗套马杆洞和发财洞)、乌后旗恐龙化石区、乌拉特梭梭林一蒙古野驴生态旅游区、希热庙宗教旅游区、乌盖佛教文化旅游区、小九寨沟旅游区、小庙沟地质旅游区、小佘太历史文化观光区等旅游景区。以后旗、杭后工业园区及河套田园风光为主的工农业旅游观光。主要景点有隆胜星月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镜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河套酒文化博物馆、维信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后旗青山镇马奴庄园、青山镇工业园区、杭后大顺城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