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毕节地区地图 > 毕节市地图 >
八寨镇地图
八寨镇相关地区地图:

云南省马关县八寨镇

基本概况:八寨镇位于马关县境西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48千米,离州府文山71千米,是两州(文山州、红河州)四县(文山县、马关县、屏边县、河口县)的交通枢纽,是马关县西部四乡镇一农场(大栗树乡、篾厂乡、古林箐乡、八寨镇、健康农场)的商品聚散转运中心。全镇辖16个村委会246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布依等12种民族,总人口42300人,农业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1%,少数民族人口占24.5%。全镇国土总面积326.3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万亩。最高海拔2207米,最低海拔443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100毫米,全年无霜期350天,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立体气候明显。粮食主产包谷、稻谷,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三七、油菜等,经济林果主要有草果、八角、板栗、蜜柚、桃、梨等。200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1.45亿元,增长10%;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6571吨,比上年增长0.92%,农民人均有粮408千克,比上年增长0.25%;农民人均纯收入1531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到161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自然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全镇境内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山地地貌,最高海拔2207米(喜主摩天岭),最低海拔443米(茅草寨那么果河谷),具有东部温凉,西部炎热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30℃以上,最低气温—4℃以下,全年无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东凉西热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八寨镇属山区农业大镇,主产包谷,经济林果主要有八角、板栗、桃、茶叶、蜜柚、青枣、柿子、甘蔗、黄柏等,主要经济作物有亚麻、油菜、荞、三七、蔬菜、中草药材。云南拟单性木兰等多种珍稀树种,植物群落分布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多样。
风土人情:八寨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马关县最早的文化发源地,曾是马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寨镇历史上的阿土司曾是文山地区的三大土司之一,阿雅土司遗址被文山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文物进行保护。八寨同时也是马关县最早的革命活动中心,1929年马关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于八寨,李国定任党支部书记并组织发起了震惊滇东南的“人民武装暴动”,在八寨各族人民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同时也为八寨赢得了“革命老区”的光荣称号。八寨人民具有悠久的经商传统,至今商家云集,非公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四海翻腾只因心中有碳火,八仙醉倒引起八寨铜火锅”,八寨手制铜火锅因其工艺考究远销开远、昆明、蒙自及省内外。另外,因八寨所种的荞营养价值较高且口感好,以其传统而独特的制作方式,使八寨荞粑粑远近闻名,深受青睐。
集镇建设:八寨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按城建制镇的规模和要求,提出并设计完成了中心集镇建设总规,将集镇街道规划为四横四纵,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八条街。现已相继完成了新街子、横街、后街、街脚的改造工程,开发了新村大街、龙泉路、玉城路,四横四纵的规划框架已初步形成。目前八寨镇集镇面积已比1998年前翻了一番,达到1.7平方公里,集镇居住人口近5000人,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为集镇居民提供了一个祥和、亮丽、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展现了八寨文明集镇新形象。
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建好两个支柱(烤烟、畜牧);打牢三个基础(粮、教、路);实现四个突破(扶贫开发、集镇建设、社会治安、结构调整);培育五个特色产业(蔬菜、热果、三七、药材、苗木)。
农业:推广“两杂”种植面积1.67万亩,其中水稻0.62万亩,玉米1.04万亩,水稻旱育稀植完成521亩,旱育抛摆秧完成0.26万亩,低热河谷地带种植香蕉0.20万亩,甘蔗0.71万亩。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收购,发展蔬菜0.5万亩,日均向两广销售新鲜蔬菜30余吨。
畜牧业:走科学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路子,狠抓畜牧品种改良,做强做大畜牧产业。2007年,全镇大牲畜存栏1.47万头匹,出栏0.30万头匹,生猪存栏4.92万头,出栏5.65万头,肉食总产量达到4908吨;实现畜牧总产值7896万元。
林业:认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年内植树5.32万株,补种退耕还林缺塘苗5128亩11.2万株,严格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加强林地管理,发放森林防火宣传资料0.5万余册份,刷写森林防火宣传标语560余条。
特色产业:
烤烟:始终把烤烟作为促农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严格执行国家“双控”政策,狠抓烤烟提质增效。年内,种植烤烟0.63万亩,交售烟叶1.45万担,实现产值850万元,烟叶税收170万元,烤烟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草药材:全镇三七种植面积0.36万亩;草果种植面积0.86万亩,已见效益0.55万亩;八角种植规模发展,全镇八角种植达0.20万亩;黄柏、丹参、青蒿等中草药材种植规模也逐步壮大。
招商引资:八寨近年来共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建成了新村大街、龙泉路、玉城路、农贸市场、自来水厂、停车场、进入集镇两条柏油路面的铺设、万亩黄柏基地、百亩苗木基地等项目,2003年创建县级文明乡镇并获取通过。通过项目实施和文明集镇创建活动,展示出了一个清新、靓丽的中心文明集镇风貌。八寨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八项承诺:一是鼓励城镇居民、农民、离退休职工和待业、下岗人员从事非公有制经济;二是协助从事非公经济的农业人口办理“农转非”和城镇常住户口;三是各职能部门要将涉及非公经济的行政审批、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事项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为非公经济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政策咨询、信息、办证、纳税、用地、水电、通讯、子女就学等方面为非公经济提供优质服务;五是支持鼓励非公企业参与集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六是强化对非公经济的金融支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解决非公企业的资金需求;七是切实减轻非公企业的负担,严禁吃、拿、卡、要,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八是镇党委、政府对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在本行业中经营业绩突出,为八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业主给予奖励。
乡镇成就:八寨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按城建制镇的规模和要求,提出并设计完成了中心集镇建设总规,将集镇街道规划为四横四纵,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八条街。现已相继完成了新街子、横街、后街、街脚的改造工程,开发了新村大街、龙泉路、玉城路,四横四纵的规划框架已初步形成。目前八寨镇集镇面积已比1998年前翻了一番,达到1.7平方公里,集镇居住人口近5000人,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为集镇居民提供了一个祥和、亮丽、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展现了八寨文明集镇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