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乡地图
北极乡相关地区地图:
2、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乡
乡情概况:北极乡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中国最北第一乡。全乡边境线长176公里。她拥有着变幻莫测、缤纷绮丽的北极光,浩瀚无垠、莽莽苍苍的大森林,气势磅礴、神秘古朴的中俄界江黑龙江。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漠河县漠河乡更名为北极乡,以进一步提高北极漠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北极乡于1984年由人民公社改为乡,辖洛古河、北红、北极三个行政村,均分布沿江。总人口2693人,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位于中国的最北端,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区。历史沿革:北极乡原名漠河乡。位于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22°2l′~122°21′,北纬53°27′~53°33′。东部与兴安镇毗邻,西部与内蒙古的额尔古纳左旗为界,南部与西林吉镇大部和图强镇接壤,北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赤塔州、阿穆尔州相望。沿黑龙江边境上自恩和哈达,下至古站,东西全长176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总面积为2383平方千米。北极乡在人民公社化时期,辖洛古河、漠河、北红(大草甸子)3个行政村。成立青年、先锋、前进、洛古河、立新、前哨、反修7个生产大队。北极乡在新中国成立前,多以采金和流送木材为主,务农人口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以后,漠河的经济发展开始转向以农业为主。经过互相合作和人民公社化,农业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979年,总播种土地面积1226公顷,总产量达81.7万千克。除自给外,对国家略有贡献。1979年,公社总收人达9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为14.8万元,占总收入的16%。每个劳动力平均日值2.36元。农村人均收入316.50元。公共积累达162.98万元。到1950年,全乡耕地面积减少到1072公顷,粮食总产量达153万千克。田间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有农用汽车2台,马555匹,牛102头。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育发展迅速,医疗卫生条件优越,乡所属单位有边防公安派出所、人民武装部、农机管理站、畜牧兽医站、林业工作站、乡中心小学校、中心卫生院、银行营业所、邮电局、粮食购销站、供销社、税务所、气象站、工商行政管理所、养路工区、文化站、电视转播台、水文站、边防检查站、发电厂等。漠河县漠河林场场址、西林吉林业局漠河综合林场场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北极地磁台台址均建在北极乡政府所在地。北极乡是中国最北端的旅游胜地,以北极光和白夜为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上万人来此旅游观光。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北极乡。
自然环境:北极乡耕地面积10665亩,由于处在高寒高纬度地区,最高极端气温35℃,年平均气温零下4.9℃,年降水量300500毫米,日照为22002800小时,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无霜期85天左右。
旅游产业:北极乡山水秀美,景色迷人。每年夏至时节,白天特别长,每天太阳都要在天空中悬挂十几个小时。在蓝天丽日下,青山似绣,绿水如绢,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画。这时节,旅游的客人接踵而至。最热闹的当属夏至这天傍晚,长长的黑龙江畔聚满了山南海北的游人。他们在江堤上点起一堆堆篝火,轻歌曼舞,观看神奇的白夜景观。当“夜色”降临的时候,天空仍像平日有云的白天那样明亮,太阳一直到晚上8点多钟才缓缓没入远山。此后是一段漫长而明亮的黄昏,由深红变为淡紫的晚霞,一直在西北地平线上持续到午夜。黑夜短暂,转瞬即逝。晚霞和黎明的曙光紧紧相连。北极乡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昼短夜长十分明显,白天并不白,当地人称之为黑昼,每天太阳从东南方懒懒地升起,在雾蒙蒙的天空划个弧之后,又在西南方隐去了。那太阳好像不发光,也不发热,只是低低地浮在天空中。大雪铺地之时,北极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来到这里找北、找冷、找纯、找静,所以她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