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西安市地图 > 莲湖区地图 >
北院门街道地图
北院门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面貌

街道自50年代即开展生产自救,组织贫民、无业人员从事临时性加工生产。60年代,组织街道闲散人员办起五金、化工、医药、服装、废品回收加工等企业。1975年有19个企业上交区管。1990年有街道企业90个,从业人员1719人,经营总收入338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17万元,上交税金283.8万元,实现利润59万元。至1993年,有街属企业38个,职工590人,总收入436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94万元,上缴税金488.8万元,实现利润75.7万元。街道办事处重视做好民族工作,多方支持回民中学、回民小学办好学校,帮助适龄儿童入学;先后办起西安市第一所民族幼儿园和三所民办幼儿园,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1990、1993年两次人民代表选举,所选少数民族代表占辖境代表总数的34%和36%;街道党委重视培养和使用回族干部。1993年,街道办有回族干部15人,在12名各类领导干部中,回族领导干部占三分之一;街道办充分发挥回族经营饮食、运输和旅游纪念品的传统职业优势,民族风味小吃在北院门、麻家什字、大皮院、西羊市、麦苋街,摊店遍布,形成饮食街。化觉巷清真寺周围,形成旅游工艺品一条街。民族经济发展,改善了回民生活,1987~1993年,辖境有30名穆斯林赴麦加朝觐。在社会事业方面,普法工作成绩突出,1992年,司法干部王炯亮获中宣部、国家司法部、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办的“全国百家法制城市擂台赛”活动组织奖和陕西法律广播培训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称号;因拥军优属工作成绩显著,1992年5月,街道办事处被市政府命名为“双拥模范街道”称号。

行政沿革

1955年设北院门街道,1958年更名庙后街街道,1960年复为北院门街道。1960年改为莲湖公社北院门分社,1962年改为北院门公社,1966年改名红卫区革命街公社,1972年复改北院门公社,1978年复为街道。1996年,面积0.8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辖北大街一、北大街二、二府街、红埠街、西大街一、西大街二、西大街三、社会路、社会一路、社会二路、北广济街南段、北广济街北段、麦苋街、大皮院、小皮院、西羊市、化觉巷、北院门、西华门、粮道巷20个居委会和中医研究所、市政府、省二轻工业厅3个家委会。1955年设城隍庙后街街道,1960年改名莲湖公社庙后街分社,1962年改名为庙后街公社,1978年改街道。1996年,面积1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其中回族0.8万人,辖光明巷、建华西、建华东、庙东、庙西、大学习巷、小学习巷、小学习巷南、小学习巷北、西仓东、西仓西、小麦市街、酒金桥、新寺巷、东举院巷、西举院巷、枣慈巷、北马道巷、西城坊、香米园南、香米园北、香米园22个居委会和市儿童医院、化工研究所、建国公园招街所3个家委会及安定行政村。1954年设西大街街道,1960年合并南院门、南大街、西大街3个街道为碑林区南院门公社,1962年恢复原建制划回莲湖区,1966年改反帝公社,1978年恢复西大街街道。1996年,面积0.9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西大街第四、西大街第五、西大街第六、琉璃街、四府街南段、四府街北段、梁家牌楼、桥梓口、红光街、甜水井街、北夏空什字、菜坑岸、白鹭湾、龙渠湾、五星街、东梆市街、冰窖巷、报恩寺街、西甜水井、火药局巷、双仁府21个居委会和服务公司、市人民银行、西安晚报社3个家委会。庙后街街道、西大街街道并入北院门街道。2002年,辖社会路、化觉巷、红埠街、二府街、庙后街东段、庙后街西段、学习巷、洒金桥、举院巷、贡院门、香米园、北马道巷、白露湾、迎春、龙渠湾、夏家什字、双仁府、四府街、五星街、桥梓口20个社区和安定行政村(现属青年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