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阿坝州地图 > 汶川县地图 >
草坡乡地图
草坡乡相关地区地图:

主要旅游景区

草坡自然保护区,草坡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威州镇)境内,总面积55678平方公顷。同卧龙自然保护区一样,地处中国大熊猫分布的五大山系的中心地带,位于邛崃山系东麓。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系统为主。据调查,区内有两栖爬行动物17种,隶属7科3目。

地震灾害调查与评估

生态环境:由于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草坡乡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地震发生后,其地质的不稳定性更加表现出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80%以上的山体发生跨塌、滑坡,65%以上的农业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损毁,导致了草坡乡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雪上加霜,给草坡乡的地理和生物环境的恢复造成了新的障碍,严重影响本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进程。
震后人口:根据草坡乡计生部门统计,震前(2007年末)全乡户籍人口4211人,但是由于草坡乡地村乡村,部分居民户籍管理意识不强,未正式办理户口,该统计数据比实际人口偏低。地震造成全乡58人丧生、16人失踪(以上数据为不包括外来非户籍人口)。震后,草坡乡政府、广东援川工作组等单位,为落实安置补偿等情况,逐户落实,补充完成全乡人口分布情况。具体如下表。
基础设施:“5.12”特大地震发生后,草坡乡道路损毁断绝,河流改道,通乡、通村、通组道路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掩埋、冲毁、垮塌、崩裂,全126公里各级道路、18座桥梁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国道213线至乡政府驻地交通完全瘫痪,乡政府被阻隔深山河谷中,长时间形成与外界隔绝的“孤岛”。地震毁坏通讯光缆32公里,手机发射机站4个,小灵通发射塔3个,80%的输电线路被损。通讯光缆、手机发射基站通讯中断,成为信息盲区。全乡损毁沼气池74口、农村饮水管道156公里、堤防工程2.38公里、灌溉渠99公里、提灌站3座。乡机耕道11公里;通乡主干道18公里,通村道路36公里,通组道路87公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公共设施:地震造成草坡乡公共服务设施乡政府、卫生院、学校、商铺等基本损毁;受灾学校7所,中心小学成为严重危房;受灾卫生机构9个,乡卫生院垮塌;乡政府和部分村委成为危房,无法办公,原中心镇区商业设施基本完全垮塌。
住房概况:地震造成全乡建筑遭到巨大损坏,据该乡统计,草坡乡倒塌、损坏房屋建筑合计约33万平方米;由于道路损毁严重,无法正常地通行交通车辆,草坡乡灾后多次成为“孤岛”,有些村甚至是“孤岛”中的“孤岛”,各项救灾物资无法及时运入。草坡乡乡委乡政府在本次大地震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全乡灾民基本就地安置,利用乡自有物资搭建过渡房895间,有效解决了95%需安置群众的住宿安置。就地安置的基本原则确保了居民在灾后积极投入生产自救、义务修复临近村道、修复自有耕地与房屋,维系原有的邻里互助关系,生产生活随着灾情的减退逐步争取步入正常轨迹。
产业经济:地震造成全乡受灾、灭失耕地2600多亩,造成大量农作物、经济作物、养殖品种绝收、欠收,对草坡乡主要产业,包括特色农业、养殖业等打击巨大;地震造成各水电站损毁,部分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电站分红在短期内无法恢复;地震造成交通损毁,矿产开采停工,给当地政府、村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打击。同时,地震造成大面积山体损坏、生态变化,旅游资源受损,对草坡乡刚刚起步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业造成影响。据该乡统计,本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59亿元。

相关信息

投票项百分比例票数“九寨旅游”驿站20%126732民风淳朴13%86893农产品种植基地23%149458资源丰富13%86866山水秀丽26%168525其它1%8275草坡印象投票项百分比例票数“九寨旅游”驿站20%126732民风淳朴13%86893农产品种植基地23%149458资源丰富13%86866山水秀丽26%168525其它1%8275草坡特产酸菜汤搅团烧馍馍当归板蓝根紫胡

未来发展意愿

乡发展设想:地震造成草坡乡位于两河村的乡委附近建筑基本完全损毁,加上该地区位于山体下方,次生灾害严重,经乡委乡政府研究,拟在原两河村重建新的镇区,集中乡级的办公、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功能。同时,在该地区建设新型居住小区,集中安置乡居民和两河村村民。
村民住房设想:草坡乡属于纯农山地乡,居住结构极度分散,地震前,除了外没有任何几十户以上的集中聚居区,各村、各组(自然村)居民点非常分散,这也给震后集中安置带来较大难度。地震发生后,多数村民都就地取材,修补自身房屋,或在原住房附近搭起了临时安置房,“就地安置”是乡政府和村民普遍赞同的安置方式,符合草坡乡的地形特点以及村民的居住习惯。地震造成部分高半山地区通组(自然村)道路损毁,或部分村民土地灭失,个别组(自然村)有搬迁到河坝地区的愿望,但安置有很大的阻力,如克充村,一组位于河坝地区,二组、三组位于高半山,震后二组、三组村民提出迁移到一组地区,但由于平原地区土地较少,一组居民并不支持。跨组安置存在较大阻力,跨村安置就更难实施。鉴于草坡乡特殊的地形条件情况,乡委乡政府在震后就确定了“基本就地安置”的原则,对于震后的重建,也鼓励村民就地重建原则上以“恢复交通、耕地、就地修复和重建住房”为建设原则。对于部分失地较严重,实在无法原址重建的地区,采用原地集中安置方式。包括两河村,码头村和樟排村,安置方式也是采用就近原则,部分村分为2-3个安置点进行集中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