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镇地图
长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四、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327男4347女3980家庭户户数2762家庭户总人口(总)8250家庭户男4293家庭户女39570-14岁(总)13710-14岁男7190-14岁女65215-64岁(总)627015-64岁男332215-64岁女294865岁及以上(总)68665岁及以上男30665岁及以上女38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453
邮电
清末设长安邮局。民国18年(1929年)5月设省营长安电话营业处。解放后,1991年9月8日开通县城1000门程控电话,1993年10月开通无线寻呼台,安装深圳产JK1000型512门模拟程控局用交换机,实现长途电话直拨。2002年底,长安城区有邮政、电信、长线、联通、移动电话等业务。全镇有电话机31676部,其中移动电话19276部。
卫生
解放前,境内有长安公立医院1所(后更名长安卫生院),医务人员10人,首任院长邱美水。另有几家私人诊所及药铺。解放后,先后建立县人民医院、长安民族医院(后与县人民医院合并)、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和铁路医院,长安镇建立卫生院、防保所。另有门诊网点及私人诊所、中西药店遍布城区两岸。2002年,长安镇卫生院有医务人员49人,有病床20张,当年被评为柳州地区十佳卫生院。
教育
解放前,镇内有中学1所,有区立中心国民基础学校1所,有街道国民基础学校9所,在校学生800余人。2002年底,城区设有县办中学2所,铁路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县办实验小学1所;有镇办中学1所,小学8所。长安中学有教职工76人,有教学班20个,在校生976人。8所小学共有教职工285人,教学班120个,在校生3742人。中小学生辍学率在全县最低。长安中学中考成绩列全县第五名,8所小学经柳州地区毕业统考,成绩获全县榜首。长安第二小学首创的“图示作文教学法”得到教育专家的好评,成为国家教委确定的教学实验基地。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长安抓紧机遇,调整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技术,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以外部力量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以农业生产为主过渡到以外源型工业生产为主。同时,商业、娱乐、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逐步走向内、外源工商业并举,社会经济迅速腾飞,各项经济指标每年均保持着大幅增长的势头,人民生活富裕,成为闻名全国的经济强镇。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0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GDP)237.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8%;工农业总产值584.2元,增长27.9%,其中工业总产值583.5亿元,增长27.9%。镇、村、组三级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财政增收、存款增多。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确保了全镇的财政收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10年,全镇税收39.2亿元,居民人均年收入25322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5.4亿元。外源型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签约利用外资项目72宗,合同利用外资31191万美元(含增资)。高新技术产业在外资投资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有力地促进了长安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繁荣、物价稳定。多年来,长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积极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2010年民营企业总数发展到1182家,累计实际投资总额44.5亿元;个体工商户3.6万户;个体、民营经济税收占全镇税收总额的43%。全镇经济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创新能力提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著名研发机构的引进与合作,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63.04亿元,占全市2353.7亿元的11.2%。到2010年止,全镇有省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民营科技企业50多家、市民营科技企业约130家,科技企业的数量居全市各镇区前列。先后荣获了“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等国家级荣誉,成为了“广东省五金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了10届中国长安(国际)机械五金模具展览会,成为了南中国重要的五金模具制造和集散基地。
土特产品
较闻名的有金橘、茶油、沙田柚、冬笋干(玉兰片)、香菇、木耳、罗汉果、小洲头菜等。城镇建设民国25年(1936年)前后,长安已拥有大小街道10条,街道两边多建成3至5层带骑楼的楼房。解放后,城区日益扩大,至2002年底,长安有街道12条,总长6.45公里,城区内的建筑面积已达6.8平方公里,建有邮电大楼、工商银行大厦、河东花园住宅楼和占地8公顷的综合批发市场。
经济指标
2002年,长安镇工农业总产值127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420万元,农业总产值432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464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320万元,第二产业8420万元,第三产业33751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67.06元,其中第一产业740.31元,第二产业1442.92元,第三产业5783.83元;财政总收入1739万元,财政总支出108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生活费收入68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