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宁波市地图 > 慈溪市地图 >
长河镇地图
长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长河镇,位于杭州湾南岸、县城西北9公里处,成陆于北宋开宝年间。盖因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先民筑潮塘以御海涛,村民由南北移,熬盐垦殖,渐成村落集市。时有中人名长和者,名噪于市,故称“长和市”。而“和”与“河”相谐,兼之塘下辟有数里长横河一条,故后人世称长河,镇亦因此而得名。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五百年间,长河地治并拆分合,屡有变更,旧时归云柯,后又属云和。公元1954年始从余姚划归慈溪,曾有长河区、镇、乡、公社等称谓。公元1992年,又并入沧田、大云两乡,兹为今之长河镇也。山川育人,风水造物。长河庇先民之福,赖杭州湾之利,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民风淳朴,百姓勤劳。盛产棉花、麦冬、大白蚕豆,名传遐迩。尤以草帽编织著称于世,花式丰富,色彩缤纷,工艺精美,巧夺天工,名扬欧亚大陆,故素有草帽之乡美称。长河亦为三北重镇、革命老区之一。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志士贤达,灿若星海。或鞠躬尽瘁,造福桑梓;或喋血疆场,为国捐躯。最为优秀者乃时代巨擘、近代三大教育家之一杨氏先生贤江,举教育之大纛,辟理论之先河,著作等身,硕果累累,名垂青史,万流敬仰。白驹过隙,风云变幻。弹指间,世事云烟更迭万千。欣逢改革盛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众殷富,安居乐业。长河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以此进入发展新纪元。

大牌头村

大牌头村于2000年12月行政区域调整后,由原大牌头村、六根头村、七塘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2600多亩,人口4752人,农户1364户,49个生产小组,设党支部3个,党员152人。大牌头村地处长河镇北部,是本镇的中心村之一,工业以塑料、五金等产品为主,2002年工业产值2800多万;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多种经营相结合,并不断培植蔬菜产销大户,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大云村

大云村由原大云、诸家路、胡家路三个自然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本镇西北部,与邻镇周巷的长胜市村及庵东的珠江村交界,村办公楼位于三八江往西150米,沧大公路南侧。全村总人口4846人,总户数1617户,拥有耕地面积3168亩,分设21个村民小组。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138名。全村农业以蔬菜为主,主产白毛豆、榨菜、雪菜、包心菜、绿花菜、日本大豆、花生、辣椒等。“惠宾”牌腌制辣椒和“湘慈记”辣酱创出了自己的品牌,畅销上海等各大城市。工业生产以五金、塑料、彩印包装为主。第三产业以扶手木加工为主,个体木工安装住宅楼梯扶手遍布全国各地。

宁丰村

宁丰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坐落于交通便捷的芦庵公路东西两侧,村办公楼长河镇南大路1号桥旁,长河慈客隆对面。村庄区域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口2002户,人口达到5644人,本区域尚有城镇居民2000余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3700余人。全村现划分成51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84名,分成四个党支部。2002年创工农业、三产总值为5.735亿元。其中:工业5.2亿元,农业850万元,三产增加值4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697元。全村现有总资产达2200余万元。该村于2000年12月5日由原方东村、罗家路村、章家路村、塘头路村四个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宁丰村工业以生产草帽、五金、阀门、电子配件、塑料等产品为主。年总产值占全镇个私企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并不断培植蔬菜的产销大户,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同时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地理位置

长河镇是慈溪市西部地区的重要集镇,省道余庵公路和市中横线纵横穿镇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15′,东经121°10′,宁绍平原北部,杭州湾南岸。

贤江村

贤江村坐落在长河镇西片,由原贤江村、辉弄村组成,长缪公路、中横线横贯其中,东邻长丰村,南近周巷镇云中村,西接垫桥村,北连云海村,村办公楼位于南大路南侧,贤江村兴工路8号。总面积1.7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1027户,人口2941人,本区域内尚有居民227人,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1200余人。现有37各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003.5亩。贤江村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贤江同志诞生地。该村共有个私企业102家,以生产五金、塑料等产品为主,走多元化结合地路子,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以种植蔬菜为主,并不断培植蔬菜产销大户,以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地调整,同时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市场交易兴旺。2002年度实现生产总值2.2187亿元,村级经济不断壮大。

云海村

云海村地处长河中西部,芦庵公路四塘站西侧一公里,长七公路穿村而过。由原陆家路头村和垫桥路村合并而成,南邻三塘江,北邻四塘江,东邻沧南村,西和周巷镇交界。总面积1.71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2827人,耕地1800亩。该村农业主要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主要品种有绿花菜、甘兰菜、白毛豆、大白菜等,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及日本、韩国等地。工业主要以生产工艺草帽为主,品种多样,以出口为主。2002年农业总收入495万元,全村工业产值3000万元,人均收入40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