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咸阳市地图 > 永寿县地图 >
常宁镇地图
常宁镇相关地区地图:

水电交通

泾河从北端流经,年均流量60.97平方米/秒,最大洪水9200立方米/秒。建有水力发电站1个。三叉河从南端流经。常宁镇境内有县道1条永豆路,乡道1条绛山路,乡村道路21条,柏油化路面8个,沙石化12条。

气候状况

常宁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617.3毫米。冬季长而干旱,夏季短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0.8℃。最高气温为38.9℃,最低气温为-18℃。早霜始于10月下旬,晚霜终于3月下旬,无霜期约为210天。全年总日照为2166.2天。

现任领导

常宁镇领导分工
杨军荣:负责镇党委全盘工作。分管武装工作,包抓姜家村。
尚小钢:负责镇政府全盘工作。分管计划、统计、财政等工作,包抓北屋村。
李印忠:负责镇人大全盘工作。分管政协、统战、城建、民政、镇企业、信访等工作,包抓中片(重点抓好高候村)。
葛红霞:主管组织、机关、教育、宣传、工会、妇联、共青团、精神文明、目标考核、生态旅游等工作。包抓南片(重点抓好刘家村)。
刘龙江:主管招商引资、社会保障、交通、国土等工作。包抓北片(重点抓好西班白村)。
李琳娜:主管科技、电力、保险、工商、环保、金融等工作。包抓北片(重点抓好东班白村)。
王伟民:主管农牧、扶贫、计划生育等工作。包抓西片(重点抓好炎家山村)。
郭玉庚:主管水利、林业、政法、安全等工作。包抓南片(重点抓好安德村)。
张广学:主管新农村建设、果业、卫生等工作,包抓中片(重点抓好袁家村)。近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常宁的各项经济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总产值完成5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9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学校6所,修建油路11公里、砂石路15公里,扶贫移民搬迁157户707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科教文卫、精神文明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历史沿革

常宁历史悠久。唐时建有常兴寺,后取常久安宁之意,改为常宁寺。宋时,曾于此设砦(同寨,相当于县一级的军事建制),取名常宁砦。至金(约1115年左右),当地群众在此进行农副产品,交易,逐渐形成集镇。明天启年间设常宁里、强化里。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设镇。民国19年(1930)改为常宁区。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建立袁家乡,1958年5月改为常宁乡。1958年10月,常宁乡、上邑乡、窦家乡合并建立常宁公社。1961年8月分设为常宁、上邑、窦家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为常宁乡,同年7月改为常宁镇。

自然资源

常宁镇境内野生动物以野兔、獾、鼠、雉、鸽、鹊、麻雀等为多,并有少量狼、野猪等出没。饲养动物主要是家畜、家禽,以牛、马、羊、猪、狗、鸡等为多。虫有蜜蜂、蝎、蚊、蝇、蝴蝶、蝉等。其它动物有蛇、青蛙、蚯蚓等。植物以农业植物群落和栽培的落叶阔叶树为主,自然植被中,乔木主要有杜梨、沙棘等;灌木主要有狼牙刺、山桃等;草被有野芦苇、黄蒿等;草药有柴胡、甘草、蒲公英、茵陈等。人工植被分经济林和用材林。经济林型包括粮、果、菜等。用材林型包括刺槐、中槐、杨、桐、椿、榆、柏、柳、皂角等。

计划生育

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放置宫内节育器、服用避孕药、绝育、引产、人流等措施,积极开展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优质服务和计生综合改革等形式,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2005年全镇累计施行各种避孕措施2704例,节育率为8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3‰下降到10.3‰,计划生育率达到98.1%,出生人口154人,出生率为9.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6‰,性别比为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