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地图
长武县相关地区地图:
矿产资源
长武县资源丰富,蕴藏量大。境内已探明煤储存量72亿吨,具有远大的开采价值;水力资源蕴藏量3855.1千瓦,地下水意量每年1329万立方米。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农作物有3大类、55种、185个品种;林木有20科、56种;家畜有6个品种。境内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彬长煤田是陕西省第二大煤田,矿区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0亿吨,其中长武境内约占60%,可采煤层平均厚度10.64米,最高煤层达43.87米,煤质优良,结构简单,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为良好的动力、气化及生活用煤。2002年4月6日,在东西部贸易洽谈会上,长武县人民政府与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开发长武亭南煤矿协议。2002年底,由淄矿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亭南矿井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工作。2002年10月30日亭南矿井举行奠基仪式,进入生产准备。2004年4月11日,矿井井筒冻结后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1月矿井转入联合试运转,9月正式投产的各类手续办理齐全,矿井正式转入生产。亭南矿井,是目前长武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建成的第一家现代化企业。矿井位于彬长矿区中部,地处长武县亭口乡亭南村东首,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0万吨/年,主采侏罗系8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8.29米。长武县内的电厂、水库、煤矿、煤化工等重点项目陆续进入前期准备或项目实施阶段,长武县境内石油储量丰富,油质优良,开采价值高。长武县建置兴废考疑
鹑觚县故城,秦汉置鹑觚县,城设何处?旧志记,鹑觚县城在县南四十里枝屯塬邵寨镇。查考史实,秦汉鹑觚县置设在浅水塬,即今长武县北五里浅水村。《太平御览》、《十道志》记,宜禄本汉鹑觚县。《雍胜纪略》记,高摭城在鹑觚北五里。《文献通考》、《舆地考》记,宜禄有鹑觚塬。《读史方舆纪要》记,鹑觚塬,县北五里,因鹑觚县而名。《陕西通志》记,秦鹑觚县治中心在今浅水塬。《九域志》记,西魏大统迁鹑觚县治所于邵寨镇。《太平寰宇记》卷三四记,宜禄县有鹑觚塬,一名浅水塬。废鹑觚县在(宜禄)县(冉店镇)西十里,建武十年废。西魏大统中,鹑觚自故城移今理所(邵寨镇)。据此,秦汉鹑觚县设于浅水塬,西魏大统中迁治重建鹑觚县于邵寨镇。旧志记述,似指迁址重新设县后所说,沿袭引用,史实不符。1987年编纂的《灵台县地名资料》记,秦建鹑觚县,故城在今长武县境,西魏大统年间迁鹑觚县治于今邵寨镇。此说较为可信可取。但史料仍嫌不足,有待进一步考证。原邵寨城隍庙有碑石,已毁,碑文不详,询查尚无结果。浅水县质疑,西汉置浅水县,属上郡,东汉废。《唐会要》卷四十八记:长武汉为浅水、阴槃二县地。贞观二年分置宜禄县。但《陕西通志》记,上郡与长武相去绝远,浅水县似非长武地。清代续修《长武县志》记,宜禄县境兼得北地鹑觚、上郡浅水二县地,疑县亦与郡同立,以无明文,故不录入。《太平寰宇记》记,废鹑觚县在县西十里,废浅水县相去不远,疑光武时浅水县并入鹑觚。史料记述浅水县兴废不一,尚难确定浅水县设于今长武县境。《中国历史地图册》将汉浅水县标绘在富县南、黄陵西北,葫芦河与沮水汇流处的龙坊附近。故疑:其一,浅水县建置较短,与鹑觚有分有合;其二,浅水县属上郡飞地领辖;其三,浅水县置不在今长武境内,系浅水塬(城)与浅水县混淆误传。鉴于史料不足,新编县志仍将浅水县建置收录,存疑待考。长武城与长武县,《太平寰宇记》记,长武城在(宜禄)县西五十里。古为密人侵阮,阮人屯兵之处。隋开皇中,筑寨泾河南岸。《唐书·李怀光传》记,德宗罢郭子仪副元帅,以所部兵分诸将。任怀光为庆宁等州节度使,引兵城长武,以处军士。城踞塬首,临泾水,俯瞰通道,以扼吐番,自是西边要防。长武城地势险要,战事频仍。大历七年吐番入犯,次年珲瑊破之,此后常屯兵防狄。大历十二年吐番寇长武,郭子仪遣将拒之。元和初年,高崇文为长武城使,控扼要害,练兵卒五千,常备寇。唐设宜禄县辖境至长武城。《元和郡县志》记,宜禄县有昭仁寺、浅水塬,有阴槃城、长武城。宋置长武、宜禄两县,并存。景祐中,范仲淹奏请,遣宋良领番汉军马驻泾州长武寨把隘。长武县辖地含今长武县西部,宜禄县辖地乃今长武县东部。明设长武县时,以窑店镇划界,取城西长武故地为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长武县,汉鹑觚县。唐代置宜禄县,宋分置长武县,故城在今县西五十里。元废宜禄县、长武县。明复置长武县,设于故宜禄县城,即今治。《邠州志》记,长武县,宋故置,明复置。民间俗传:先有长武城,后有长武县。长武县建置始于宋代。长武、宜禄县先后兴废或并存,辖地伸缩交错,屡经变迁。明以宜禄地扩并长武地而复设长武县,并沿用宋县旧名,取“长治武安”之意。原长武城兵息人散,坍塌荒废,成为古代兵戈相见的历史遗址,城郭旧址依稀可辨,年深久远,岁月累添,建筑设施名称相沿,残砖断瓦散遗塬坡,俯拾即是,连绵的夯土层,随处可见。历年出土文物较多,为陕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
长武县历史攸久,文化灿烂。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置鹑觚县,隶属北地郡领辖;东汉兴平二年(195年),改属新平郡;至黄初七年(226年),又改属扶风郡;西晋时,鹑觚县隶属雍州安定郡,永嘉之乱(311年),鹑觚县归羌人占据,多民族杂居,局势动荡,县置有名无实;南北朝元钦元年(552年),改称设置宜禄县,属泾川赵平郡;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宋咸平四年(1001年),宜禄县改称长武县,隶属泾州保定郡,归彰化军节度;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废长武县,辖地并入庆元路泾州泾川县。今长武境内无县置;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复设长武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从此,长武县境域规模趋于定型,相因沿袭;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长武改为冲繁难要缺,属州直隶州领辖;民国时期,长武县先后属陕西省督军府、关中道、陕西省长支署;民国十十九年(1940年)新县制实施后,长武为四等县属第七行政区;长武县成立于1948年4月21日,因当时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西府出击战役,未及设立工作部门。县长由刘刚同志担任。4月24日晚,解放军主力撤离,长武县城失守,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随主力部队战略转移。1949年7月25月,长武获得解放,属陕甘宁这区分县行政督察区;1950年5月,长武先后隶属咸阳专区、咸阳行政公署、咸阳地区下午公署;1983年9月,咸阳署改为地级市,长武属咸阳市人民政府辖县。全县有文物遗址12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7处,唐昭仁寺以其虞书唐碑、大雄宝殿等文物吸引了境内外游客。长武属中华民族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陆地通道必经之地,又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古公檀父因戍狄逼迁于歧下,唐太宗与薛家父子酣战于“浅水塬”,郭子仪长武驻军防守,范仲淹派宋良驻兵长武。因历史上是“常常用武之地”而得名“长武”。也是古丝绸之路陕西的最后一站。特色经济
果业:长武县积极实施果品名牌战略,切实做优苹果产业。现在果园总面积达到21.5万亩,总产达到12万吨,实现产值1.98亿元。品种有红富士、秦冠、新红星、皇家嘎啦、太平洋玫瑰等,所产果品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果品不但销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南宁等市场,还远销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畜牧业:
长武民间,素有饲养畜禽的优良传统,农民视畜牧业与农业相辅相成,有"牲畜是农民半面家当"之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决定》。到2005年,全县大家畜存栏5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6838万元。种植各类优质牧草5.6万亩。加上原有草场,目前全县草场面积达到10万多亩。
商贸物流:
长武县是商贸重地,流通活跃,历来是陕甘两省主要商品聚集地。如今县城及省(县)临边乡镇也一直是两省五县的贸易商阜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市场迅速发育。目前,全县有各类市场12个(县城所在地昭仁镇共有农副产品批发、水果批发、综合贸易等3个大专业市场),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联结城乡,辐射全国,商贾云集,购销两旺,年成交额7440万元。
能源开发:
长武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彬长煤田在长武境内的储量达到60亿吨,是优质动力煤。同时,还将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开发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长武县以能源开发为突破口,利用能源优势招商引资。2002年10月,由山东淄矿集团公司投资5.1亿元,开发建设彬长矿区亭南煤矿,拉开了全县能源开发的帷幕。
旅游指南:长武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秦陇交界处,泾河中游南侧,自古为古豳国之地,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为三秦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长武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312国道横贯全境,乡村公路交织,交通十分便利。全县有文物景点225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大唐昭仁寺内初唐所建的纯木结构大雄殿和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虞世南所书“大唐豳州昭仁寺碑”,誉为全国之最。长武境内的文物古迹品位之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馆藏文物之精,种类之全,在县区一级实不多见。长武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城乡。公刘居长“教民稼穑”。隋相牛弘,长武人氏。地方小吃,做工精细,风味独特,盛名不虚。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社火、剪纸、皮影、膳鼓独具特色。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马坊自然风景区,王东、柳树咀万亩苹果园、红地球葡萄园颇具影响。生态农业、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长武旅游景点简介:长武地处312国道旁,文化积淀深厚,自古民风纯朴敦厚,和为贵,平为福,热情好客,礼仪成俗,广待宾客,地方特色浓郁,自然风景秀美。大唐昭仁寺,昭仁寺前身为"慈福寺",唐武德年间,李世民与薛举、薛仁杲父子大战浅水源,太宗为纪念阵亡将士而在“慈福寺”的基础上建成“大唐昭仁寺”。现有唐代纯木结构大殿一座,面阔、进深各三间,内无全柱,为我国古代建筑之孤例。还有唐初书法家虞世南所书“昭仁寺之碑”。分别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花香扑鼻,景色宜人,展室风格古朴,文物精秀迷人。被誉为“昭仁法雨”、闻名遐迩的“大唐昭仁寺”,自古至今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县内古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珍奇绚丽,令人神往。淳朴而耐人寻味的民风民俗、名地名人、名优特产、名胜古迹和游览景点,可使旅游者饱览风光,心旷神怡。
教育科学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13所,在校学生34885名;教职工1985名,其中高级职称25名,中级职称319名。到1999年底全面完成"两基"达标任务,被省政府授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2000年以来,坚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化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发展幼教、特教,积极发展职教、成教。直属学校:长武中学始建于1941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环境古朴幽雅的学校,也是全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属咸阳市重点中学。2008年12月被批准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学生3039人,教职工247人,其中专任教师197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有20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有高级职称51人,中级职称98人。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三五”人才3人,市学科专家组成员2人。学校现址占地面积24012平方米,建筑面积21105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实验楼、教工宿办楼和综合教学楼。设有高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近年来,学校在校园的绿化、美化和亮化以及道路的硬化方面花费近百万元,着力改善校园环境,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为了满足高中教育发展的要求,实现长武高中教育的历史性飞跃,不断拓宽发展空间,经充分论证分析,县委、县政府已决定新建长武县高级中学一所。新校址规划占地115亩,建筑总面积42120平方米,绿地面积450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28745平方米。该项目工程已于2008年秋季正式启动,力争三年内建成并完成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