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田镇地图
茶田镇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条件
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湿冷多风,牛毛细雨居多;夏季炎热多暴雨,伏旱时节雨水稀少;秋季初期干燥缺水但后期阴雨绵绵;冬季阴湿有雪,比较寒冷。多年气温在-2~38℃浮动,年均为16.2℃,年降雨量为1100-1600毫米。生态自然
茶田镇是湖南省九重岩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核心部分,同时也是雷洞界林场、茶坪界林场的所在地,有着全县最大最多的林木资源,山竹资源;动植物资源种类及数量在全县数一数二。境内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为主,地势南部高(禾穗村、塘坳村海拔600~900米)、东西低(两河口水电站、和平村海拔250~450米)、北部多丘陵盆地(海拔500~650米);西部、南部及东部多峡谷深涧,溪流密布,多溶洞。境内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分布在本镇南部新地溪周围。其中大岩坡高873.5米,最高峰九重岩海拔910米,是凤凰县自沱江以南(凤凰县南部)的最高峰,其南坡七百米的相对高度,则超过号称县境最高峰八公山(海拔1059.3米、相对高度500多米);海拔最低点在和平村黄家弄附近的溪谷,低于280米。较大的溪流有茶田溪、大岩溪、新地溪、黄杨溪,均属于锦江水系。禾穗水库,位于禾穗村大岩坡山麓,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2010年第一次较大规模维修,库容量达到约一百万立方米,为小一型水库,原规划灌溉禾穗、都首、茶山(今都洞、钢寨)三个村,后因多种原因未能建成,目前只能灌溉禾穗村的三、四、五三个村民组,并作为茶田村村镇居民的生活自来用水。社会经济
茶田镇辖:茶田、茶树喇2个居委会;茶田、瓦坪、砂罗、芭蕉、钢寨、禾穗(禾会)、塘坳、和坪(和平)、都首、都洞(都桐)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和66个村民小组,人口14418人(2005),占全县总人口的1∕28强,属于典型的汉族、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区。较大的自然寨如砂罗寨、巴子垴、杉水、瓦坪、钢寨、茶山、老秧田、十八坪、牛斗坪、麻子坳、新地溪等。全镇共有耕地面积12365亩,其中旱地2265亩,稻田10100亩(2002)。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茶树喇至瓦坪的河谷地带以及禾穗村、都洞村和都首村的小盆地里。禾穗村因地势最高,水、热、光、土壤条件较好,出产的稻米品质高,口味较其他村好。农业以水稻为主,形成了以烟叶(禾穗村、都首村)为主的龙头产业,以桔(和平村)、梨(都首村、砂罗村、都洞村)、蔬菜(茶田村、砂罗村)为辅的支柱产业。在本镇西部及北部地区(禾穗村、茶田村等)铅锌、汞矿资源丰富。其中汞矿居全省之冠,朱砂品味之高省内外闻名;先后创办、引进冶铁厂、电解锌电解锰厂和汞化厂。历史名人、遗迹
郑国鸿(1777—1841),字雪堂,回族,大清国湖南省凤凰厅都逢(方言发音为:dutong,今茶田镇都桐村)人。祖籍溆浦江口镇,出生成长于茶田都桐寨,成年后迁居镇竿城(今凤凰老城区)。清乾隆六十年(1795)承袭云骑尉世职。历任永绥屯守备、湖北黄州协都司和广西平乐、湖北竹山、浙江湖州、湖南宝庆副将。1841年,在浙江定海抗击英军,力战殉国,终年65岁。猿啼岩、明代边墙?位于和平村老秧田后山的悬崖上,有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金龙庵,逢3、6、9月菩萨节日,信众络绎不绝;庵堂对面的绝壁上有灰色城墙,碉堡。高二三米,然下临二百余米绝壁,远近观之,雄伟非常,犹如深林潜龙,绵延于山岭绝壁之处,往麻阳方向而去。
明代龙窑2006年,凤凰县文物局在苗疆边墙重要遗存的核心位置发现了一处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明代龙窑。专家称此发现可对研究自治州乃至全国的窑系发展、演变与衰落提供重要史料。窑址位于凤凰县茶田镇瓦坪村,当地称作窑窖场,处于苗疆边墙重要遗存的核心位置。窑址周围屯堡、堡寨密布,附近有众多的边墙遗址。窑顶在山脊,窑门在山脚,高约20米。窑壁由青砖叠砌,窑顶已塌,窑内仍残留烧造的器物。窑址西面暴露窑壁内口,遗址西南侧暴露出擂钵、壶、罐、灯、器盖等烧制品,烧制品多为生活器具,品种、数量丰富,修饰简单,以索纹为主,少量叶脉纹、葵瓣纹。湘西自治州文物专家依据遗迹的封土打破关系,对比出土遗物的质地与形态,参照《凤凰厅志》及有关史料,初步断定该窑为明代龙窑,是凤凰县土司统治时期的遗址。据专家介绍,目前我省发现的龙窑不多,凤凰县仅此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