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湘西州地图 > 凤凰县地图 >
吉信镇地图
吉信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遗迹:三潭书院

三潭书院位于凤凰县东北部的吉信镇(古称得胜营)境内,距县城22公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别号诚斋)用无人领受的平蛮阵亡竿军士兵抚恤银所建。书院主楼巍峨雄峙于山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主楼后是四合天井,天井周围是画廊曲栏及教室、宿舍。三潭书院建筑,前后对称,布局严谨。院内,花木扶疏,幽静雅致;院外,古柏参天,金桂飘香。是南方长城现存第一大书院,也是中国苗族地区最大的书院,湖南省现存四大书院之一。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别号诚斋)回乡探亲(吴系得胜营人),吴在与亲朋故旧闲谈中,对自己读书不多深表遗憾,同时,对故乡苗汉杂居,文化落后的现状深感忧虑,决心在家乡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家乡子弟的文化素质。清朝朝廷曾发放一笔平蛮阵亡士兵抚恤银,其中有部分无人领受。清同治末年,吴自发将其运回凤凰,在得胜营的万溶江三潭(即杨柳潭、罗布潭、漆树潭)之上的山丘,修建了一座书院,题名"三潭书院",并且将修书院剩余的银两为书院购田160亩,作为书院的校产。1914年,得胜营人民为纪念吴诚斋,将书院改办“存诚学校”。县公署奉令改制后,又在此校内开办了统编的第十小学。于是,“县十小”与“存诚”并立。由于学生增多,校舍不够,增修校舍十余间。学生分为高等与初等两部。当时,老师的工资,学生的书籍、灯油、以及贫苦学生的困难补助费,均由校方供给。1937年春,“县十小”与“存诚”以及在同地区的县立第二女子小学合并为县立第四小学校,校址仍在三潭书院。1940年,“四小”改为“蔚文乡中心小学”。解放后改称吉信完全小学。书院主楼巍峨雄峙于山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主楼后是四合天井,天井周围是画廊曲栏及教室、宿舍。三潭书院建筑,前后对称,布局严谨。院内,花木扶疏,幽静雅致;院外,古柏参天,金桂飘香。自三潭书院设立以来,教育卓有成效,人才辈出。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钢铁博士"、中科院院士肖继美就曾在这里启蒙。附录一,三潭书院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吉信镇,此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书院建筑。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乡绅吴自发(时任贵东兵备道)等捐白银8万两,筹建书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绪六年(1880),吴自发归里省亲,登院运眺,见山下万溶江形成三个碧潭,即更名为"三潭书院".书院占地12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百余年来,书院培育了众多人才.三潭书院是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渊源和发展以及研究少数民族建筑的重要资料.

农村合作医疗

凤凰县吉信镇正有声有色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了让这项惠民工程能更好更快的在吉信开展,让村民更形象的了解“农合”的新变动和带给村民的更多便利,该镇干部献计献策,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为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凤凰县吉信镇的干部们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该镇的实际的情况,采取制作简易宣传资料,驻村干部与村组干部入户走访,组织以前“农合”受益群众现身说服,组织村民自编自演歌舞宣传等形式,让村民们更深的了解支持并加入新一年的“农合”,让更多的村民成为新一年“农合”的受益人。这种方式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政府真的很关心我们村民,为了让我们能参加合作医疗,本来是我们自己受益的事情,他们却也费尽了心思。去年我没有参加‘农合’,今年一定参加。”一位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