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镇地图
城东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建设
镇委、镇政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此作为改善软硬环境的重要举措来抓。投资250万元,在竹洋圩镇中心区建设占地7.5亩的商贸大厦,扩大圩镇面积,增强圩镇功能;2003年筹资160万元,在书坑、潮塘、石下铺筑水泥村道7.5公里,目前,实现全镇12个村100%水泥硬底化,境内205国道和省道黄竹洋至三乡线贯穿其中,交通线路四通八达。筹资160万元建设广益中学科学馆,广益中学和镇小竹洋中心小学的教学大楼更新改造已相继完成。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筹资42万元新建和维修水圳23条5700米,陂头7宗,河堤6处2400米,加强境内8座小Ⅰ型,小Ⅱ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进一步增强我镇防大灾、抗大险的能力。全面改造农网线路,对圩镇和12个村的电线全面升级改造,保证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和企业用电安全。农村电话已扩容升级,全球通、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已相继建好,网络信号已覆盖全镇。
区域经济
1989年前该镇的经济结构偏重于农业。自1990年后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和改善投资环境,经济结构已向工业和商品农业方面倾斜。近年来开发创办了东山、石塘两个工业开发区和狮山、宫地山两个综合开发区。全镇有工业企业1340家,其中:三资企业6家,“三来一补”企业13家,集体26家,联合体40家,个体1255家。在工业方面有五金机械、宝石制品、电脑刺绣、食品加工、塑料、纺织、海棉、建材等行业,还有与广州珠江啤酒厂联营的珠江啤酒分装厂。在农业方面已形成水果、蔬菜、甘蔗、“三鸟”、水产等商品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状况
2003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2.48亿元,比增3%,其中工业产值1.07亿元,比增20%,农业产值1.41亿元,比增3%;镇级机关财力2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2万元,其中年收入5-8万元的村1个,8-10万元的2个,10万元以上的5个。农村人均纯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加65元。
农业
镇委、镇府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2003年,粮经比例为5:5.全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17万亩,粮食总产8954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5万亩,稻谷总产6897吨,亩产457公斤。水果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金柚6936亩,水果总产2.05万吨,产值5950万元,人均水果收入3045元。全年生猪饲养量2.6成,出栏1.6万头。“三鸟”饲养量174万只。水产养殖面积2020亩,水产品产量1222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00亩,速生丰产林面积达2万亩。
民主与法制建设
全镇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推进“依法治镇”过程。村、镇两级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坚持“四长”接访日制度;全面落实衬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活动,全镇共建立安全文明小区29个,达标29个,其中10个达县级创建标准。2003年共发生刑事案件37宗,破获20宗,立治安案件35宗,查处35宗,调解民事纠纷71件,调处率达100%,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位置面积、政区人口
城东镇位于梅县东北部,故名。镇政府设在黄竹洋,距梅城8公里,辖12个村和1个圩镇居委,面积79.32平方公里,总户数3740户,总人口19450人。
乡镇企业
镇委、镇政府认真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同时,搞好服务,加强原有企业的管理,确保现有的企业留得住,做得大。现有企业1172家,2003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26家,招商引资金额达3.8亿多元。引进名磊高尔夫球会在上坑村投资1.8亿元的高尔夫球场;引进特牌化工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重钙粉厂,打造沿205国道竹洋至上坑段的城东工业长廊。同时,BPW车轴有限公司再投资1.2亿元,扩大生产线;铜杆拉丝厂增资600万元建设第二期生产线;金鑫养殖场增资200万元扩大养猪规模。恒塔水泥厂投入资金250万元进行技改,年生产能力由35万吨提高到60万吨。镇办企业城东水泥厂和佛祖高酒厂通过引进能人,加强管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均有新的提高。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2.2亿元,总产值1.14亿元,实现税收38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