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商丘市地图 > 永城市地图 >
陈官庄乡地图
陈官庄乡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县陈官庄乡,乡政府驻陈官庄村。2002年底,辖14个村(陈官庄、胡庄、黄松林、李门庄、刘集、郭楼、堌尚、潘窑、陈庄、杨寨、左寨、张大庄、王庄、李庄),113个村民组,56个自然村。

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灭战烈士陵园简介

淮海战役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发动的。是敌我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至淮河的广大地区,举行的一次规模宏大的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历时66天,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雄伟庄严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陵园的中心,碑身正面熟悉的周总理笔迹“淮海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刚柔相济。陵园后部中心的烈士公墓高8米,内12层,安葬无名烈士1964名;陵园后半部分一片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林阴下,安葬有姓名的烈士651名。讲解员向我们介绍说:“陈官庄地区歼灭战是淮海战役中继碾庄、双堆集歼灭战之后,我军对杜聿明集团进行的最后决战,是整个战役持续时间最长、消灭敌人最多、夺取胜利最大的一个阶段。”,防毒面具、大炮、水泥雷、泛黄的奖旗、战役形势图……烈士陵园西侧纪念馆里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遗物,不禁使我们想起那个炮声隆隆、硝烟滚滚的战场,仿佛看到了无数革命先驱冒风雪、闯火阵、英勇杀敌的身影,听到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的口号声!,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整个战争中,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百万民兵、民工随军转战,出生入死,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纪念馆的墙壁上,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主要数字统计清晰可见:民工543万人,担架206000副,粮食43476万斤,挑子305000副,大小车辆881000辆……,陈官庄乡80岁的张大娘当时也是支前民工之一,她指着纪念馆墙上的一张泛黄的照片说:“为赶做军鞋,俺村的妇女们没日没夜、你追我赶的,大家还比赛看谁做得快,做得好,做得多。你们看,左边那个长头发的就是我……”,徜徉在烈士陵园,我觉得英雄从未离去,他们一直活在我们身边、占据着我们心灵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经济

羽绒生产:陈官庄乡的胡庄村是一个拥有1400多人、360户居民的村庄。在这个村庄,竟然有34家羽绒厂,其中3家是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水洗绒厂。胡庄村羽绒生产基地与安徽合肥、六安及浙江萧山并称中国4大羽绒生产基地,商丘、郑州、徐州、淮北等苏鲁豫皖周边地区的羽绒服生产厂家所使用的羽绒99%%由胡庄村羽绒生产基地供应。这样一个著名的羽绒生产专业村,其羽绒生产的经验竟是靠一个“要饭的”传来的!,1986年,安徽六安有个叫垄立品的人到胡庄村乞讨。当时,胡庄村里养鸭、鹅的人家很多,那些鸭、鹅属于自然喂养,成群的鸭、鹅在路边、村中沟渠里跑,一个村子里飞得哪儿都是鸭、鹅毛。垄立品看到那么多的鸭、鹅毛,就不再乞讨,而是整天扫捡鸭、鹅毛。当时,垄立品生产羽绒的设备极其简单,他在一个小缸里面放进捡的鸭、鹅毛,用一个小棍子使劲在缸里搅,然后将飞出的细绒捡起来就是羽绒了。垄立品“生产”几天羽绒后,就返回六安老家去卖。看他那一天比一天神气的表情,胡庄村村民知道他收入不低,很多人就向垄立品学习筛选羽绒的方法。垄立品也不保密,就将卖货的渠道告诉了村民。胡庄村村民在垄立品筛选羽绒的方法上又进行了改进,将捡到的鸭、鹅毛堆在一起,改用芭蕉扇子扇,这种用扇子扇的方法比垄立品搅缸的方法生产得快多了。就是用这种搅缸和扇子扇的方法,胡庄村很多村民积累了改进生产方式的第一桶金。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村民购买了飞毛机,胡庄村的羽绒生产步入了现代化阶段。用飞毛机生产出的羽绒属于初级产品,羽绒服厂家并不能用这种初级产品直接生产羽绒服。初级产品经过水洗机过滤、吸干之后,才能成为服装厂的原材料。1998年以前,胡庄村都是将这种飞毛机筛选的初级羽绒出售给安徽、浙江的厂家。1998年,胡庄村开始上马水洗机项目,这使胡庄村真正成为了羽绒生产基地,很多羽绒服生产厂家闻声而来,直接从胡庄村进货。村民都信财不外露,在胡庄村,你问每个开办羽绒厂的村民的年收入,村民都微笑不语,没有人给你说家底。据专家计算,冬天盛季时,一台水洗机一个月的利润约100万元,一台飞毛机的利润也在20万元以上。由此算算整个胡庄村的年收入,应该是一个令人极其咋舌的数字。胡庄村的羽绒生产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现在,胡庄村平均一个月需求的原始鸭、鹅毛是400吨,豫鲁苏皖周边地区的鸭、鹅毛量远远供应不足。胡庄村及周边村庄出外收鸭、鹅毛的跑遍大半个中国,到新疆、四川、云南收鸭、鹅毛的最多,这些收鸭、鹅毛的村民每人每个月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陈官庄乡党委、乡政府利用胡庄村羽绒生产专业村的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村庄规划了100亩工业园区,使生产区与生活区隔开。这样既有利于羽绒的集中筛选,也有利于村民的生活,同时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
捕鼠器生产:陈官庄乡还有一个闻名于世的“老鼠夹子”村,这个村一天生产捕鼠器3万多只,远销全国各地及俄罗斯。据说,在这次洞庭湖鼠患中,当地用于捕捉水耗子的大多数捕鼠器就是陈官庄乡这个“老鼠夹子”村生产的。被群众称为“老鼠夹子”村的这个村庄是杨寨村,位于陈官庄乡南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官庄乡曾是中国著名的3大皮毛交易市场之一。据当时的统计,在陈官庄乡每个交易大会上的商人超过5000人,一天的交易额在400万元以上。随着近几年通信的发达及皮毛市场逐渐走向开放,那种曾经兴盛的皮毛交易逐渐衰退,很多商人一个电话就知道了需求厂家,很多卖皮毛的在网上就能掌握皮毛价格,所以那种必须集中才能大量销售的皮毛市场风光不再。陈官庄乡皮毛市场逐渐萎缩的同时,由这种皮毛市场带动的捕鼠器市场却开始红火了起来。在上世纪80年代,杨寨村就有很多以编织铁筛子、手工做捕鼠器的民间手工艺人。但这些手工艺人像豫东大多数农村艺人一样,只是零星生产。上世纪90年代,杨寨村生产的捕鼠器开始随皮毛商人走到大江南北。当时,很多皮毛商人都随车携带几十个捕鼠器,在车停下来过夜时,把捕鼠器放在皮毛四周。老鼠喜欢啃食皮毛,一张好的皮毛被老鼠啃食后就不值钱了。所以,所有皮毛商人在陈官庄乡收购皮毛后,都要买一些捕鼠器。这些皮毛商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行业内互相交流经验,就把杨寨村的捕鼠器给交流到了全国各地。很多易闹鼠患的山区、湖海旁及往俄罗斯出口捕鼠器的商人就慕名找到杨寨村,签下订单。在生产捕鼠器的过程中,杨寨村村民表现出了过人智慧。以前,他们用钳子等工具,手工制作捕鼠器,一个人一天能做二三十个就是快的了。现在,杨寨村村民制作捕鼠器已经半现代化。制作捕鼠器共72道程序,其中截铁条、弯铁条、生产弹簧等主要工艺,杨寨村村民都研究出了相应的机器。比如,在铁条两端制作两个小圈的工艺,村民在一个方板上做两个孔道,上面做一个铁板盖,将中间弯曲的铁条两端往两个孔道里一放,然后通过把手将铁板盖压下来,铁条两端的小圈就成了。熟练后,一放一压,速度非常快。用这些半自动化的设备,村民一个人平均一天能制作捕鼠器近200个,比以前提高了近10倍。杨寨村村民说,提高捕鼠器的制作工艺,也是被市场逼的。以前,一个捕鼠器能挣2元钱,现在利薄了,一个捕鼠器只能挣2角钱。制作工艺提高了10倍,利润下降了10倍,村民的月收入并没有提高。在家里制作捕鼠器,一个月一般能收入1000多元,更重要的是,这种工艺更适合老年人去做,所以,杨寨村的捕鼠器制作技术向周围扩散得非常快。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家中留下来的老年人都到杨寨村学习制作工艺,在家里也能挣一笔钱。
温室大棚:2004年7月,陈官庄乡政府为该乡致富能人张玉乐协调贷款4万元在王庄村建起了占地10亩的温室大棚双孢菇生实试基地。在张玉乐的双孢菇大棚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的双孢菇实试地1亩地为他带来8000余元的纯收入,5月16日,由乡政府组织的全乡14个村委的村支书来他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学习,全乡今年将发展温室双孢菇大棚1000多亩,双孢菇种植成为陈官庄乡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今年2月份,陈官庄乡又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淮海万头养猪场落户陈庄村。淮海万头养猪场由淮北市人谢方田投资600余万元兴建,占地60亩,预计年产生猪3万多头,对陈官庄乡畜牧业的发展壮大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红色旅游:陈官庄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扩建于1973年,纪念碑上是周恩来亲笔书写的“淮海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1948年12月初到1949年1月,国民党徐州剿总指挥的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及直属部队20多万人被解放军包围并全歼在陈官庄地区,陈官庄烈士陵园正是为了纪念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的。在陈官庄烈士陵园后面的陈官庄村保存有淮海战役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指挥部旧址,旧址再现了当时陈官庄歼灭战杜聿明、邱清泉等人诚惶诚恐的指挥状态。“院中有树为困”的逸事让人津津乐道。陈官庄烈士陵园现在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每年约有10万人到此缅怀先烈、旅游观光。但因商业开发的滞后,很多群众都是吃住在永城市内,乘车“到此一游”后即离去,对陈官庄乡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多少益处。近年,永城市将斥资9000多万元对陈官庄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陈官庄乡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推出了全乡“七纵七横”的城区设计,其中在乡政府后面铺设一条直达陈官庄烈士陵园的商业街,以此借助旅游发展旅游经济。陈官庄烈士陵园的改、扩建工程正在请专家论证,陈官庄乡的道路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信不久,陈官庄乡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借助红色旅游而经济腾飞的乡。

产业发展战略

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瞄准市场优势,发展规模产业,确立了以“产业推动、典型带动、村企互动”的产业发展战略。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确立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引导农民发展蔬菜、药材、养殖等高效农业项目,先后建立起陈庄村养殖小区,梁井养牛小区,李庄、固尚、李门庄养鸡小区。截至去年年底,规模以上的养鸡专业户达100余户,蛋鸡存栏10万余只,年产蛋20万公斤,年出售肉鸡100多万只。在刘集村和左寨村建设了100亩高效反季节蔬菜大棚。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直接给广大群众带来收入上的提高,专业养殖小区村民人均收入达5000元,超过全乡人均收入近10%。二是做大做强羽绒加工业。羽绒加工业是该乡的支柱产业,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建设羽绒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羽绒加工业已从落后的零散经营模式逐步实现了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目前,规模企业8家,年产值超亿元。羽绒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三是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促进旅游业发展。该乡于2008年成功申报了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并计划于今年启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工作。在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建设方面,该乡依托省、商丘市及我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不断为园区建设提供宽松的环境,抽调主要力量,组成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园区管理,努力把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打造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