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商丘市地图 > 永城市地图 >
茴村乡地图
茴村乡相关地区地图:

脱贫致富

永城市茴村乡苗庄村现有人口1020人,人均耕地不到1亩,12年前,该村村民四处寻找致富的门路。如何才能摆脱贫困,让群众吃饱饭,成了苗庄党支部最大的任务。1993年苗瑞峰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以后,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先从养殖业入手,大力发展养鸡业。苗瑞峰认为,村民麦荐豆、豆荐麦种惯了,村官必须为民做主,引导他们发展其他产业。当时,该村党支部带领村里的三位年轻人,开始了脱贫的第一步。养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掌握不了技术,结果一年下来不但没脱贫,反而又背上新的债务,养鸡失败了。养鸡失败后,苗瑞峰并未气馁。当他发现村民文化程度较低,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不适宜在苗庄推广,只有找到既让群众容易接受掌握,又能给群众带来收入的项目,才能推广实施,最后决定发展高效农业,从种植蔬菜入手。1998年春天,苗瑞峰带头拿出家里仅有的1000元钱,与同村的苗辉、苗加合两位思想比较解放的年轻人来到山东滕州、寿光参观考察蔬菜种植情况。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既学到了技术,又开阔了眼界。苗瑞峰认为种植夏芹菜的技术比较简单,又是在小麦收割时播种,不影响粮食生产,群众比较容易接受。学习回来后,苗瑞峰在群众中苦口婆心地反复动员,但是由于上次养鸡的失败,没有一个人愿意种植,“看来,只有自己带头干了。”苗瑞峰下定了决心带头种植夏芹菜,他和同去山东学习的2个年轻人每人种了一亩。结果亩产达7000斤,每亩收入达3000元。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群众看到了效益,第二年全村夏芹菜种植面积就发展到300多亩,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种菜的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只有形成规模,菜农才能真正受益苗瑞峰认为,村民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是无法抵御市场风险的,只有让全村人都种菜,形成规模,紧跟市场搞种植,外地菜商才上门收购,菜农才能真正受益。要让村民都种菜,就得保障种菜比种粮挣的钱多。为此,苗瑞峰和村里的几个种菜能手多次去外地考察,并结合本村实际,摸索出了一年三季的蔬菜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为:每年8月份育莴笋苗,10月份栽,入冬盖塑料大棚,春节前后上市,亩产3000公斤,亩效益5000元左右,莴笋收获后种辣椒或茄子,亩收入2000元左右,接着栽种夏季白菜或西芹,亩收入1000元左右,一年三熟,亩收入达8000余元。这种种植模式示范成功后,群众眼红了,心服了,于是一些有文化的农户纷纷效仿,2000年就新发展温棚400个,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亩。短短三年时间,600多个蔬菜大棚在苗庄村安营扎寨,为了提高蔬菜质量和便于管理,苗庄村成立了蔬菜购销公司,村支书苗瑞峰任总经理。生产时,公司为群众统一购置薄膜、菜种、化肥、农药等,降低了生产成本;销售时,村主要干部带着蔬菜闯市场,同时,利用乡兴农网站及时发布蔬菜生产和价格信息。惊心动魄2001,2001年,苗庄村1200亩耕地有1000余亩种了蔬菜,就在这一年,安徽淮北市的农村也种植了大量的莴笋,徐州、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被淮北菜占领了市场。以前春节前就销售一空的苗庄莴笋只卖了1/3,害怕赔钱的菜农个个提心吊胆,心急如燎,纷纷低价抛售蔬菜。苗瑞峰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今年菜农赔钱了,就会挫伤村民种蔬菜的积极性,自己这几年的苦心经营就会付之东流。2001年的农历腊月28日,苗瑞峰用编织袋背了一袋莴笋,南下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北上北京、天津,寻找莴笋的销路。由于种的莴笋品种好,无公害,价位合理,很快得到这些城市市民的认可。当地一些商人看到了商机,就带着车辆来到苗庄村,现金收购莴笋,一连10多天,外地菜商从苗庄村拉走了500多车莴笋,正月十五苗瑞峰从外地赶回家时,苗庄村的莴笋已被外地菜商买的差不多了。“市场无情啊,现在想想有点后怕,要是村民的莴笋当时卖不出去,我真无颜面对乡亲父老。”苗瑞峰心有余悸地说。通过这件事,苗瑞峰更成熟了。这一年的莴笋销售一结束,苗瑞峰就组织村里的技术人员外出搞市场调查,了解最新的蔬菜品种,确保苗庄的蔬菜品种与市场需求接轨。同时,村里组成50多名蔬菜经纪人在菜没上市以前就跑市场,在全国各地寻找菜商。从此,苗庄村的菜农再也没有遇到过卖菜难的问题,一年四季,只要苗庄的菜一出园,就有外地菜商来到菜地里收购。如今在苗庄,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的达100多户。现在该村的种植模式基本上都是一年三熟、一亩地创造的效益可达8000元左右。2005年,苗庄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这个收入的“零头”,比前13年总收入还多了100元。小常识:莴笋,又名莴苣,食用的主要部分是其茎部,肉质细嫩,香味别致,生食熟食均宜,还能腌制成多种酱菜。它性味苦干、微,具有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利气宽胸的作用。由于莴笋还具有清泄五脏之热的功效,所以平时经常食用,能使人牙齿变白、眼目明亮;对儿童来说,还能起帮助换牙、长牙的作用。

区位优势

茴村区位优势明显,距永城市新市区5公里,311国道纵贯全乡,东距京沪铁路20公里,北距陇海铁路30公里,西距京九铁路70公里,永青铁路擦肩而过,交通极为便利。程控电话并网全国,邮讯十分便捷。

历史文化

茴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艺术人才荟萃,尤其擅长书法,承传书法的优良传统已有数百年历史,素有“书法村”之美誉。目前,茴村已有6名中国书协会员,8名省书协会员,18名市书协会员,他们的作品百余次荣获国家书法大奖,20余次走出国门入选国际书展并获奖。茴村乡每年都举办农民书法比赛,已成功举办了8届。

招商引资

茴村乡新一届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天字号”工程来抓,制订了《茴村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采用、情商、富商“的政策,紧紧围绕”大小并举,突出抓大;高低并举,突出抓高;集散并举,突出抓集;奖罚并举,两者兼重“的招商新思路。对招商引资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量化责任目标,层层分解,个个都是招商主体。实行奖励机制和招商引资报告制度,每月一总结,促使全乡广大干部时刻不忘招商、全力搞好招商、全方位服务客商,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投资1500万元的河南瑞诺兽药制品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以家富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永城市唯一的一个皮革制品厂3家;投资500万元建设的众和彩砖彩瓦厂正在紧张建设之中,10月底可投入生产;一些中小型面粉、饲料加工企业也相继建成投产,以家庭为主的木器加工业正在迅速兴起。

两免一补

永城市茴村乡财政所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在全乡13所中小学中认真落实政策,严把“三关”:一是把好政策关,确保不多报、漏报;二是严把资金发放关,确保“一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三是严把免除学杂费资金使用关,及时将所免学杂费资金拨付,同时对资金实行跟踪管理,确保资金正确合理使用。在永城市茴村乡苗庄村记者看到,千余个蔬菜温棚亭亭玉立,条条整洁的小柏油路伸向田间地头,在路两旁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速生杨衬托下,一望无垠的白色蔬菜大棚更加引人注目,菜棚里黄瓜、番茄、辣椒等各种蔬菜鲜嫩欲滴,争相扮俏,让人垂涎三尺。“我们村由原来的种粮村变成现在的蔬菜专业村,村支书苗瑞峰功不可没,是他让我们村的蔬菜走向了市场,变成票子。”正在棚里摆弄菜的菜农苗家增满脸感激地说。

行政区划

茴村乡辖20个村(新庄、梁海、水寨、陈大庄、周集、汤庙、苗北、曹楼、张楼、高楼、屈庄、苗南、李黑楼、韩阁、杨楼、武庙、黄土楼、花园、药店、黄楼),156个村民组,86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