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西电子地图 > 南宁市地图 > 武鸣县地图 >
城厢镇地图
城厢镇相关地区地图:

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

安溪县城厢镇名片,全国千强镇,福建省百强镇
简介:城厢镇位于安溪县东部,东经118°10′,北纬25°03′,因紧邻安溪县城,故称城厢。镇境东南与参内乡和南安市仑苍镇、翔云镇接壤,西南和官桥镇毗邻,北与魁斗镇相连,西北与蓬莱镇交界,面积107.2平方公里。宋时,城厢分属归善乡长泰、永安、光德三里;明清时分属长泰、永安、光德里;民国先属县城区、第一区,后分属城苑镇和泰安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龙城区、第一区、第二区、城关区,1958年11月成立城厢人民公社;1984年4月成立城厢乡;1991年11月改为城厢镇。2006年,辖砖文、雅兴、码头、上营、光德、仙苑、中标、团结、霞宝、同美、勤内、古山、南坪、过溪、员宅、石古、土楼、路英、墩坂、玉田、经兜、经岭、南英、涝港24个行政村及茶都社区居委会、冬青果场,总人口68095人。
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城厢开发较早,据考古调查,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至今,镇境内仍保存着诸多文物古迹。民国28年(1939年)和1955年,集美学校、省文管会泉州办事处与县文化管理部门先后在土楼村顶园山南坡发现5个唐朝贵族墓,出土唐瓷明器124件。墓中出土的古砖,印有“上柱国刺史武吕,乾封三年中”12字。乾封三年系公元667年,比安溪置县还早288年。据《唐书·礼乐志》载:“上柱国为正二品”,爵位很高。此外,“未有安溪县,先有廖长官”之称的廖俨,墓葬员宅村埔土寻,土名“乌鸦墓”,1985年10月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安溪县城西侧2.5公里处的城厢镇同美村有座名山,名叫阆山,主峰海拔500余米,因山势似蹙浪而来,故又名“浪来山”。在阆山海拔400米处的卧狮形岩上有座古刹,称阆苑岩。岩始建于唐,岩中主奉阆苑祖师(菩提达摩圆觉禅),为安溪名岩之一。在岩宇北侧,有一峭拔石笋,高15.8米,周长18.3米,色如琥珀;上覆一石,面平可坐十多人;石笋与石崖仅裂一罅,岈然成洞,“夏至”日西照,光芒穿洞而出,蔚为奇观。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游览至此,标题“阆岩夕照”,为“清溪八景”之一。其中值得一书的是,历史上的阆苑岩曾以产白茶而闻名。岩宇北侧石笋与崖壁间原有古白茶数株,茶质特异,叶有白毛,泡而无色,其味奇香,价格昂贵,故岩寺大殿大门阴镌着一副古茶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1985年10月,阆苑岩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阆苑岩风景区被列入安溪一日游精品路线——茶都风光线,香客、游客纷至沓来,千年古刹成为人们朝圣、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土楼村南山之麓有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的千年古刹宗教院,是安溪置县之前已经兴建的少数佛寺之一,又是县境内最早传播宗教经典文化的发祥圣地。寺院建于“龙霞出海”穴位之上,初名龙霞寺,奉祀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宋时增奉清水祖师。世传朱熹游览安溪胜景时,曾称赞宗教院为“状元圣地”。仙苑村至今保存有“仙苑”碑,碑面阴镌“仙苑”二字,笔法苍劲,署款“晦翁书”,碑背阴楷:“此碑原在薛坂,相传没潭中,每夜有光,渔人以为怪,采得之乃出,置磐石上。其渡遂以‘仙苑’名。丙申书院成徙此。”后署“邑令曾之传记”。民国期间,书院废,碑仍归立于古仙苑渡头旁的小山包上。在县城南部城厢镇砖文村绿树成阴的五美山麓,有座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的道观,名为福美宫(又称福尔宫、福尾宫,后人以闽南方言“美”与“尾”近音而改称今名),崇祀玄武大帝。福美宫建在“风水”所说的“龟穴”上,聚天地精华,得山水灵气,自建成就非常灵应,求者无虚日。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康熙年间,白头贼蔡寅攻城,里人祷于神,扶乩批示,有‘六桥烧断无人烟,明日西方失大将’之语。次日,贼断龙津浮桥十八艘,贼骁将攻城,果中炮死。人服其灵。”早在明清时期,福美宫玄武大帝就作为乡人的信奉之神,随着安溪乡亲入台开拓而分炉至台湾、金门等地,先后兴建了诸多分庙。历经沧桑的福美宫印证了安台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对研究闽台道教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1996年12月30日,福美宫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厢还有许多远近知名的寺庙和文物古迹。奉祀由民及神的打虎英雄的灵著庙,位于员宅村埔土寻,五代时由小溪场长官廖俨建,是置县前安溪兴建的少数道观之一。始建于唐大顺中(890—891年)的显应庙,位于砖文村,奉祀感应尊王诸神;1986年重建显应庙时,出土“郡主墓道”碑刻,推断为唐中后期遗物,说明城厢厚安一带曾埋葬过皇亲国戚。闽王王审知建左都营于砖文村柳亭。路英村出土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余克济先祖墓碑“余氏祖茔”。厚安谢氏家庙右侧有一处地名后詹埔,并称后詹井,相传是开先县令詹敦仁居住于厚安时所凿。路英村南山下有一处地名产坑,是唐末名士周朴隐居之地。元代厚安各族人先后建午峰岩、三峰岩、大峰岩,所奉祀伽蓝尊王,即周朴化身。
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城厢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是安溪置县后第一位进士张读的故乡。张读,字圣行,宋理学名臣,曾入朝编修《国朝会典》,去世后追赠尚书,入祀乡贤祠,其故居在今员宅村。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余克济昆仲故居在砖文村柳亭。历代以来,城厢谢氏名人众多。永安里厚安(今城厢镇后垵)人谢仙举(1374—1448年),字师乔,号纯庵,明建文元年(1399年)举人兼贡士,任德庆州学正,升陕西郑王府少傅伴读,笃学善诱,道德文章,为朝野称重;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王授金赐杖,致仕归田,立示训二十条。同为厚安人的谢逢春(1433—1495年),字景阳;明天顺二年(1458年)岁贡,任湖广兴国州同知加一级,纪录七次。他在任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晚年退休后,多倡义举,课督儿孙,并始建后垵谢氏大宗祠堂;其长子谢弘特敕“忠义”,入祀县忠义祠。厚安人谢应鹏(1560—1638年),字腾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任直隶高邮州通判,勤力河务,仁厚恤民,被当地群众称为“菩萨”;士民颂曰:“河工烦兴,夫役靡停,谢佛莅任,简政省刑。庶保无恙,河固邮宁。”被时人誉为“谢百万”的谢东台(1569—1653年),厚安大寨人,享有“五代三公三妈全”之难能可贵福誉;晋江进士秦钟震曾撰联曰:“堂上呼孙,且喜吾孙作祖;阶前拜祖,方知我祖亦孙。”谢春(1627—1678年),字梅占,厚安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任山东德州左卫管河千总,康熙六年(1667年)升云南陆凉卫守备,兼理军民。谢元吉(1668—1759年),长泰里(今城厢镇)人,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武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元吉在城隍庙边捐建义学(即私人捐款或以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为贫寒子弟举办的学校);乾隆十五年(1750年)捐田租谷49栳(每栳20或25公斤谷子);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冬,费银500多两,并捐新租谷234栳,扩建义学。此外,谢仁寿、谢德南、谢复三、谢莹、谢德印、谢高明等均为城厢前辈名人。现任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有谢良生、谢顺明、谢保家、谢志攀、谢火财、谢连树、谢志坚、谢乐丰、谢江山、谢志文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6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有谢柏青(女)、谢方文等,博士有谢晓冰、谢世明、谢杰镇、谢源锋、谢文生、谢章澍、谢堂堂等。城厢陈姓亦有诸多名人。永安里同美乡人(今城厢镇同美村)陈宗达,拜唐桂生为师,虽资不甚敏,但发奋攻读,文思大进,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历任延平、建宁两府教授。陈宗达的族亲陈元锡,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登进士第,选任仪征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长泰里经岭乡(今城厢镇经岭村)人陈浚芝(1865—1898年),字瑞阶,号纫石,其先世渡台,定居新竹县;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浚芝举孝廉,授知县,后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著有《竹梅吟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秋,清廷割让台湾后,义愤填膺的浚芝携眷内渡,归安溪,掌教考亭、崇文两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登进士第,无意仕途,归隐经岭。祖籍城厢镇同美村的陈良粮,少壮旅居缅甸,初居滑独,为小商贩,后任粟业经纪,有了积累即自营米厂,先后于秉实洛、宋砌两埠建立规模宏大的米厂,业务迅速发展,遂成缅甸华侨米厂业巨子,拥资百万;他热心社团公益事业,民国24年(1935年)闽南发生大水灾,除捐汇泉州救济总会普遍施赈外,并自汇万元赈济家乡;抗日战争期间,他避难返乡,捐资倡办剑斗农械厂及县城印刷社;他在缅甸安溪会馆创办时还首捐巨资建会所,历任缅甸安溪会馆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原籍城厢镇同美村的陈丙丁(1907—1984年),早年往新加坡经商,1950年与陈锦章合办同美公司,1953年两人又发起创办新加坡工商银行;1964年,丙丁荣获新加坡总统颁赐公共服务星章(B.B.M)。祖籍城厢镇同美村的陈锦章(1910—1983年),又名陈大轮,出生于新加坡,先后创办多家公司,均任董事长;他是新加坡民主党发起人之一,1955年任该党中央理事会理事,曾任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名誉主席。此外,担任正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陈昭扬、陈荣洲、陈长昭等。光德里仙苑乡(今城厢镇仙苑村)人梁国宝(1661—1732年),字鼎文,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任广东潮州府镇平知县,以孝德文章闻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获封为文林郎。光德里犂园乡(今城厢镇光德村内园)人凌翰,字青翰,号溪阳,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乡试中式第三十五名举人;他文师班马,字学欧阳,以道德文章受知于三山陈铁香御史,名重于时,历任漳州府学正堂、厦门玉屏书院山长、代理福州鳌峰书院山长;他热心为乡邻平冤又婉拒馈赠,盛情难却之下,如数转赠清水岩寺并乡邻,时人赞称为“凌圣人”。1959年出生的城厢过溪人赵方强,为福建省中国租赁公司总经理,福建省开发银行副行长。城厢过溪人赵金狮为空军飞行员,中校。已知在港澳台及海外城厢籍名人还有谢文生、谢聪明(笔名梨青)、梁祺祥、梁连密、梁哲周、殷敬文、石祥、石齐平等。
社会和谐经济腾飞:城厢文化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2006年,镇境内有安溪六中、沼涛中学及恒兴中学(民办)三所完全中学,金火、长泰两所初级中学,小学23所。安溪六中坐落在晋江西溪之畔、城区南郊的苏山之麓,创办于1969年,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4.3公顷,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2幢,实验楼、图书楼、仪器楼、学生宿舍楼、教师数学楼、综合楼各1幢,语音室2间,电脑室、电化教室及理化生3科实验室各1间,仪器室配备齐全,图书馆藏书达8万多册。1999年3月,被福建省教委确认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2006年,高考应届上本科线达219人,其中谢水源同学理科总分662分,居全省第62名,全县第一名。沼涛中学位于城厢镇土楼村境内,系台湾财团法人陈沼涛文教基金会捐资兴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93年创办。校园占地面积3.7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2003年7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恒兴中学位于城厢镇砖文村后割,系厦门恒兴企业董事长柯希平倡导、集资创办的安溪第一所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2001年10月1日奠基开工,2002年8月首期工程竣工并正式招生。学校占地面积10公顷,拥有62间多媒体教室、2间学术报告厅和电脑室、数字多媒体语音室、标准实验室、美术室、多媒体音乐室、舞蹈室及400米标准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学校采用封闭式管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本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近年来,城厢镇发挥人文、区位、交通、信息、经济基础较好等优势,开拓进取,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合提升竹藤工艺、电源电器、水暧器材、服装鞋帽、印刷包装等传统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房地产、旅游业、商贸物流、电子机械、茶叶生物等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二环路沿线各村的开发步伐,抓好德苑、城东、城南三大片区的整合开发,继续完善经岭、雅兴、涝港等工业区以及同美工业城、下长泰加工走廊、火车站工业区的建设,盘整工业园区闲置土地和厂房,不断改善工业园区软硬环境,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2004年,城区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中粮、恒兴、远太、福尔、天伦、志诚、闽商等投资上亿元的大集团进驻开发,富华、厦丰、广福、馨顺等12家投资上千万元的规模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三是主动承接大县城建设的辐射,加快世纪豪庭、三远江滨花园、龙凤都城等14个新区建设步伐,启动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安大道、东二环路、城西拦河坝、110千伏变电站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巩固经兜村省级新村建设示范村,新培育经岭、仙苑等一批市级改旧建新精品村;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2006年,城厢镇工农业总产值35.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4.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8.8亿元,工商税收总量突破亿元大关,达1.06亿元(其中地方级税收达到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0元。全镇有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0家,实现产值19.2亿元,年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经济腾飞的城厢镇获得诸多荣誉。2004年,城厢镇进入“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千强镇”行列,并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基本可实现宽裕型单位”。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百强乡镇”。2006年,在全省900个乡镇(不含城关镇)的综合评比中,城厢镇居第45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城厢镇

简介:城厢镇地处武鸣县城,距首府南宁37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总面积4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70亩,下辖和平、建设、解放、渡头、灵水、标营6个社区居委会和大皇后、灵源、五海、濑琶4个行政村,人口4.5万人,壮族及少数民族占82%以上,语言交流城区以汉语武鸣官话为主,农村为壮语。
区位交通:城厢镇居于桂西北地区及云南、贵州两省出海通道位置上,公路交通发达,210国道、20323省道在镇内会合,武鸣至双桥一级路、南宁至武鸣二级路、南宁至百色以及水任至南宁高速公路和县城环城道贯穿全镇东西南北中。西江河、香山河绕镇而过,水资源丰富。非公经济是该镇的经济支柱。近年来,城厢镇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实施“农业稳镇、三产兴镇、项目活镇”战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相继出台一系列引进人才、资金优惠政策,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重点引进和发展了制糖、淀粉、桑蚕加工、建材、造纸、化工、农机、矿产、饲料等高新技术企业。辖区内较大的企业有: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安力泰美诗药业公司、中外合资港鸣陶瓷厂、皇后淀粉化工厂、皇氏乳业有限公司等。建有标营农产品批发、城西家具、农行三角洲、建材装饰等专业性市场,个体工商户5142户,主要从事服装、饮食、加工、商业百货、交通运输、信息传播等门类齐全的第三产业。农业以三大块为主,城郊型经济初现雏形,建成15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10000亩水果基地。土特产有龙眼、芒果、香蕉、西瓜、木薯、桑蚕、各种名特优淡水鱼、海虾等。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36亿元,财税收入169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0元。
旅游:城厢镇是典型的壮族聚居地,具有古朴浓郁的民俗民风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呈多元化特征,传统大型文化活动有“三月三”歌圩、“灵水之秋”壮民族风俗表演等。有著名旅游景点灵水风景区、明秀园、春霞园、秋霞园、狮子山公园等,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近期依托生态村建设,打造农家观光旅游新村,集旅游、休闲、饮食、观光为一体的七星屯生态文明村初步建成。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

简介:巫溪县城城厢镇坐落在大宁河畔,四面群山环抱,城区面积25km2,常住人口3.6万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
旅游:城东有展翅欲飞的凤凰山,南有逶迤而下的龙头岭,西有沉睡静卧的麒麟山,北有峭壁千仞的九层楼。众峰奇绝,若画屏遥列;大宁河绕城而过,清澈透底;县城小巧玲珑,僻静幽雅。白日环顾,四面浓翠,一溪碧玉;夜晚登高,五彩缤纷,满峡珍珠。
历史:历代文人墨客,或云游大宁,或隐居峡郡,留下许多咏景诗句。巫溪县历史上因政区多次更迭,隶属多变,所以巫溪郡、监、州、县沿革纷呈,底蕴深厚。东汉建安十五年始置北井县,迄今已有1700多年。973年设大宁监,1283年升大宁监为大宁州,1376年废大宁州置大宁县,几经所属变更,1914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至今。巫溪县城历史上是宗教胜地,原有九宫十八庙,一堂两坛两庵,一寺两阁两观。“东山起凤、西岭伏麟、南渊跃鲤、北阁观谰、秋江月色、春岸花香、两溪渔火、万灶盐烟”八大名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城厢镇

城厢位于钟山县境中北部,地处富江中游。北界富川县,南靠羊头、钟山镇,东邻望高镇、西接公安、红花镇,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含钟山农场)。辖潮滩村、程石村、龙团村、杨岩村、丹龙村、大耀村、牛岩村、乌洞村、升平村、护平村、民富村、太平村、龙井村、罗旧村、龟石村15个村委会,225个村民小组,有99个自然村,总人口37438人。镇政府驻县城河东路。该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理资源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西往桂林、南宁,东至贺州、梧州、广州等地的323国道线穿境而过。县工业规划区(河东工业开发区)大部分地处境内。水电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42156亩,其中水田22507亩,旱地19649亩。以种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木薯、红瓜子、西瓜、蔬菜为主,2001年粮食总产量15002吨。全镇共有乡镇企业650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主要以机砖、水电、冶炼、建材、宝石加工、养殖为主。近年来,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筑巢引凤,把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作为财源支柱,2001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0430万元,财政收入834万元,均纯收入2750万元。该镇采取有效措施,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完善的服务,积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充分利用二、三开发区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引进外资,发展城厢经济。2001年全镇共引进10万元以上的项目十一个,项目资金650万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城厢镇

城厢镇地处南宁市区西南面,为隆安县城所在地,是隆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信息中心。镇境东临那桐镇,南接南圩镇,西连杨湾乡,北靠雁江镇,总面积210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2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200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2114万元,财政收入1070万元。城厢镇扼西南出海大通道之咽喉,南昆铁路、南百二级公路、右江和正在建设中的南百高速公路呈“川”字型由西北至东南贯穿镇境,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往东南80公里达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往西北26公里抵铝都平果县。全镇通讯事业发达,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镇内建有3.5万伏变电站,接广西电网,工业、农业等供电充足。集镇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厂已投入使用。全镇辖区内有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7所,小学9所。城厢镇物产丰富,全镇共有林地面积20多万亩,可利用水面面积2.5万亩,总耕地面积29051亩,其中水田12445亩,旱地16606亩,是隆安有名的粮菜生产基地,农业和养殖业较为发达,名特优产品十分丰富,板栗、三华李、酸梅、龙眼等是城厢镇久负盛名的名优水果,黑山羊、鳖、兔、鱼类等养殖产业是城厢镇特色的养殖产业。近年来,城厢镇不断加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引来了一批有识之士到城厢镇投资发展,如金鸡滩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金牛生物脱水有限公司、隆利源缫丝有限公司、宋氏花木公司、西宁避暑山庄以及宝马采石场等纷纷落户城厢镇。同时在优越的经营环境中,全镇的个体工商户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至2004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033家。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城厢镇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

四川省冕宁县城厢镇

概况:冕宁县城厢镇,在县境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全镇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余人。辖4个居民委员会,5个村。该镇海拔高度1780米-2050米,有坝区、二半山区之分。境内交通公路(有108国道、黔冕路省道)畅通各地,可到革命胜地彝海,新建的大桥水库,名胜景地灵山寺。辖区内有十二个行政村居委会,杂居着汉、藏、彝三种民族,城厢镇位于安宁河上游,南距凉山州州府(西昌)85公里,北距四川省省府(成都)430公里。地理位置在康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东侧,处于东经102°10ˊ,北纬28°33ˊ,是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冕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幅员面积193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4个社区,8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6506人,主要有汉、彝、藏、回4种民族。108国道经过镇内,安宁河及其支流南河、马尿河谷地平坦,享有自流灌溉之利。耕地面积18351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马铃薯、蔬菜等。
气候特点:城厢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冬暖春旱、降雨充分、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湿分明,春旱突出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3.8℃,常年平均雨量1094毫米,日照时数2079小时,日照率为47%,年平均相对湿度69%,无霜期235天。夏季凉爽,适合多种作物、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
历史沿革:唐初在此置柳强镇,明洪武二十七年设宁番卫始筑土城,明永乐三年筑砖墙。清雍正六年为冕宁县治。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境,曾在此建冕宁县革命委员会。1951年属城关乡,1954年置城关镇,1981年改城厢镇。
基础设施:1949年,镇区面积仅0.6平方公里,房屋建筑总面积8.9万平方米,居民住房占7万平方米。街道呈十字交叉,形成正街4条,另有3条小街,还有小巷数条,为三合土路面。解放后,先后将城内街道扩建、改建为混凝土路面,新建一些街道,镇内共有7条街道、16条巷。并修建排水道网系、环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县城有各类房屋约1890栋,建筑总面积52万平方米,居民住房占10.05万平方米。
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境内商贸交易首推“丝会”、“虫会”为盛,每年春末,洪雅、夷江客商云集,形成交易盛会;牲畜交易中以马匹为大宗,民国后期渐衰。解放后,为了发展农副土特产品,60年代以前,每年举行物资交流会,邀请州内各地客商参加,主要为中药材、干果、干菜等。70年代后,农副土特产品销往河南、河北、山东等省。1987年以来,开辟以松茸为龙头的菌类品种,销至国外市场,镇内工业以缫丝、铁器制造为龙头。生丝除供应省内外织绸厂家外,还对外出口,从1985~1989年外贸出口生丝87.6吨,创外汇421.1万美元。1988年境内探明并开采土矿,稀土精矿年产能力5000吨,年产值达975万元。镇党委、政府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广富民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五年间,全镇先后扩大了烤烟种植面积和牲畜饲养规模,引进外资建成独木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彝海花椒油厂、北山电站等项目,使全镇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1296万元,财政收入达488万元,粮食总产量达854.56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788元,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5662万元。
农业生产:是一个城市、农村相结合的农业大镇,农业户5558户,20510人,耕地面积15929.18亩(其中田9917.64亩,地6011.54亩)。一年种三季,大春主产水稻(属省定优质稻生产基地)、玉米、洋芋、荞子、燕麦;小春主产大麦、小麦、油菜;晚秋主产秋荞、秋豌豆。其它农业产品有茶叶、苹果、柿子、葡萄、核桃、花椒;畜牧产品有牛、羊、马及家禽家畜。全镇九千余亩良田,有提灌站5座,大小沟堰39条(其中重点大堰有4条)保证其灌溉。近几年来均对大小沟堰进行了修治,尤其对4条大堰进行了重点维修,三面浆砌。在农业科技措施上,大力推广规范栽培,综合增产科技措施;选用良种,种子处理,两段育秧,旱育秧、抛秧,宽窄行移栽,玉米地膜栽培,宽窄行栽培,稻麦双免耕,合理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防治,取得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