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镇地图
城厢镇相关地区地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城厢镇
城厢镇地处南宁市区西南面,为隆安县城所在地,是隆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信息中心。镇境东临那桐镇,南接南圩镇,西连杨湾乡,北靠雁江镇,总面积210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2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2004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2114万元,财政收入1070万元。城厢镇扼西南出海大通道之咽喉,南昆铁路、南百二级公路、右江和正在建设中的南百高速公路呈“川”字型由西北至东南贯穿镇境,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往东南80公里达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往西北26公里抵铝都平果县。全镇通讯事业发达,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率达98%以上。镇内建有3.5万伏变电站,接广西电网,工业、农业等供电充足。集镇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厂已投入使用。全镇辖区内有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7所,小学9所。城厢镇物产丰富,全镇共有林地面积20多万亩,可利用水面面积2.5万亩,总耕地面积29051亩,其中水田12445亩,旱地16606亩,是隆安有名的粮菜生产基地,农业和养殖业较为发达,名特优产品十分丰富,板栗、三华李、酸梅、龙眼等是城厢镇久负盛名的名优水果,黑山羊、鳖、兔、鱼类等养殖产业是城厢镇特色的养殖产业。近年来,城厢镇不断加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引来了一批有识之士到城厢镇投资发展,如金鸡滩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金牛生物脱水有限公司、隆利源缫丝有限公司、宋氏花木公司、西宁避暑山庄以及宝马采石场等纷纷落户城厢镇。同时在优越的经营环境中,全镇的个体工商户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至2004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033家。个体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城厢镇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四川省天全县城厢镇
城厢镇位于县境东部,系县人民政府驻地,距雅安市37公里,东与梅岭乡接壤,南与思经乡相连,西接青石乡,北连仁义乡,全镇幅员面积17.2平方公里。地处大岗山东麓,天全河边的小盆地中,四周群山环抱,海拔770米,属平坝与浅丘相兼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5℃以上,年平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无霜期约270天。全镇有耕地3779亩,其中田2950亩,地829亩,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境内有野生菌、鲜笋、银耳、蕨菜等绿色蔬菜资源。城厢镇古为碉门要隘,军事要冲,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人民政府驻樱桃小区,现有工作人员31人,辖东城、北城、西城、黄铜、沙坝、白石、十里7个村50个村民组和东城、正西、西城3个居民委员会,25个居民组,总户数8227户,总人口25305人,其中,农业人口8925人,非农业人口16380人。318国道穿境而过,通往各乡的公路四通八达,呈网状分布。全镇共建有东城、大南、正西、北城、向阳、建设等10余条街道,机关、学校、商店、酒楼、车站等分布其间,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市政设施日臻完善、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商贾如云、人流如炽、绿草茵茵、霓虹闪烁,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是诱人的绿色生态走廊,二郎山下、川藏线上的璀璨明珠,天全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窗口。四川省青神县城厢镇
青神是蚕丛氏的纪念地,更称蚕丛氏的故乡。《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蚕丛即蚕神概呼之曰青衣神,青神县亦以此得名。"而城厢镇正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厢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座落在岷江西岸,县城的中心部位,处于四周为浅丘的坝上,县治所在地,历时上千年。人口2.5万。1999年完成了旧城改造,改建城区3平方公里,古镇已变成了一座崭新的小城市。地理环境优美,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镇内无污染企业,街道整洁宽敞,被评为市级卫生文明县城。治安秩序良好,社会稳定。该镇交通发达,北距三苏故里眉山市25公里,距成都110公里;南面乐山大佛47公里;东距黑龙潭40公里;西离峨眉山60余公里,便捷的交通,为该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镇人民解放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城厢镇
城厢镇是那坡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与龙合、定业乡接壤,南与坡荷、德隆、那隆乡接壤,西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全镇总面积368.3平方公里,共有26个村3个社区,276个自然屯,3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万人。2002年农业总产值为5260万元,财政收入28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元。城厢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八角、玉桂、水果、蔬菜和杉木林等。土特产品有大红八角、玉桂油、茴油等,其中以茴油最具代表性,属高级芳香油料,2002年该镇共产茴油30吨,销往日本及欧美各国,并享有盛誉,有“法国香水无镇安府茴油不香”之说(政和四年城厢镇谓镇安)。此外,该镇盛产桐油、茶油和茶叶,产品远销俄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近年来,该镇在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特别是开展了八角低产林改造工作,大大提高,了八角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该镇还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有铝矿、金矿、石灰石和辉碌岩等。其中,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城区东部和北部,金矿、铜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尚未开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城厢镇
城厢位于钟山县境中北部,地处富江中游。北界富川县,南靠羊头、钟山镇,东邻望高镇、西接公安、红花镇,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含钟山农场)。辖潮滩村、程石村、龙团村、杨岩村、丹龙村、大耀村、牛岩村、乌洞村、升平村、护平村、民富村、太平村、龙井村、罗旧村、龟石村15个村委会,225个村民小组,有99个自然村,总人口37438人。镇政府驻县城河东路。该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理资源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西往桂林、南宁,东至贺州、梧州、广州等地的323国道线穿境而过。县工业规划区(河东工业开发区)大部分地处境内。水电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42156亩,其中水田22507亩,旱地19649亩。以种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木薯、红瓜子、西瓜、蔬菜为主,2001年粮食总产量15002吨。全镇共有乡镇企业650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主要以机砖、水电、冶炼、建材、宝石加工、养殖为主。近年来,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筑巢引凤,把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作为财源支柱,2001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0430万元,财政收入834万元,均纯收入2750万元。该镇采取有效措施,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完善的服务,积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充分利用二、三开发区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引进外资,发展城厢经济。2001年全镇共引进10万元以上的项目十一个,项目资金650万元。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
简介:四川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是青白江区的一个重要的集镇区域中心大镇。东与金堂杨柳、青白江姚渡镇、日新镇隔毗河相望,西与祥福镇、大同镇接壤,北与金堂清江镇相邻。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成都市总体规划的都市区范围内。距成都市31公里,距青白江区大弯镇6公里,唐巴公路、城太公路和达成铁路从境内穿过(其中唐巴路过境段为省川西旅游环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全镇幅员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11亩,是典型的川西平坝田园区,集农、工、贸和旅游为一体的辐射力较强的区域中心。该镇现辖28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个家属委员会,总人口53430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4万人。城镇规划区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098万元;旅游商贸综合经济收入达到9860万元;财政收入170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7元,全镇旅游商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6%以上,旅游商贸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4%以上,解决从业人员3000余人,历来是青白江区、金堂县、广汉市商业集散重镇之一。近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和旅游服务业发展较快,对当地和周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城厢镇是青白江区以大弯、华严为中心,弥牟、城厢为两翼的城市组团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白江区腹心地带,旅游业、机械制造、化工、服装、农副产业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其中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098万元,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48642万元,占GDP的82.3%,一产业增加值10456万元,占GDP的17.7%;粮食产量2.38万吨;油、奶、肉、菜等主要农副产品大幅度增加,商品率达到55%;集市贸易成交额近亿元。
行政变迁:城厢镇分别于1998年4月和2004年6月先后与唇齿相依的原绣水乡、紧邻古镇的原玉虹乡合并,现辖11个村6个社区,幅员面积46.91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万)。城厢镇于1992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1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试点小城镇;2004年8月被列为成都市30个重点镇之一;2005年2月又被列入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
旅游:城厢镇有1500余年历史,曾是金堂县县政府所在地,历来是周边“六乡一镇”农副产品及手工业产品集散地。有家珍公园,里有烈士纪念馆和寺庙。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和旅游服务业发展较快,对当地周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气候环境:城厢镇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偏少,无霜期长,常年气温15.8℃,降雨量952.4毫米,无霜期279天。城厢镇地貌属川西平原,都江堰自流灌区,海拔451—480米,镇内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无不良层次,质地沙粘适中,养分丰富,保水保肥力强,能排能灌,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