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镇地图
陈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简介
陈集镇位于宿城区南部,东与屠园乡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泗洪县归仁镇、金锁镇隔河相望,北隔后盐河、民便河分别与罗圩乡和洋河镇为邻。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擦肩而过,洋青公路贯穿南北。全镇总人口45850人,总面积68.66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分别是龙潭、庙庄、五堡、河东、陈中、闸塘、鲍河、徐元、仓王、夏圩、王庄、陈集、仓圩、伏尧、陆圩。2007年全镇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万元、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8元,同比分别增长27%、18%和17%。
概况沿革
陈集原名程桥,明初开始在程桥起集,因陈楼村陈氏在此集立了千顷牌,改名为陈桥集,后又称陈家集,清朝中期演变为陈集。清末属北方棠西村。1934年,改建为陈桥镇,属第五区。1944年10月改称陈集区。1949年改为定陶县第三区。1958年3月成立陈集乡。1958年8月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同年,更名为陈集人民公社。1984年1月成立陈集镇至今。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建国初期,粮食平均亩产65公斤,总产36.8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362公斤,总产1050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加大了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对境内河流进行了多次疏浚、整治。2000年,全镇机井保有量804眼,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占可耕地面积的71%。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1000公斤,总产达1913万公斤。90年代以来,全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到2000年底,全镇共建冬暧式大棚203个,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10余个品种,亩产值1.8万元。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8654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483万元,林果业总产值538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225万元,渔业总产值408万元。第二产业建国前,仅有少数砖瓦窑、白铁等零星私营手工业。建国初,境内仅有少量手工业作坊。1959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了面粉厂、砖厂、农机厂等小型企业。1960~1977年,先后创办了中沙海裘皮厂、前沙海裘皮厂、陈集公社裘皮综合厂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社队企业。1978年,社队企业总产值144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258万元。1985年,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形成镇村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局面。是年,镇办企业总产值380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1220万元。90年代后,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调整联合、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都庆、国华、菏达、盛华达和前、中沙海皮厂等六大企业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围绕六大企业集团兴起的小型企业数以千计。2000年,全镇共有各类工业企业逾千家,从业人员2万多名,完成企业总产值13.2亿元,创利税1.22亿元。该镇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羊毛地毯加工出口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基地。都庆、菏达两家企业相继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都庆”牌麦芽糊精获山东省名牌产品标号,“蔬而康”冲剂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健字号”保健食品,在菏泽市尚属首家。第三产业建国前,境内陈集、沙海、张庄、谷庄等几个大村有集市,商业、饮食业店号较多。建国后,集体商业日益壮大,各行政村都有供销合作社的营业网点。1978年以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90年代以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国营集体商业、服务业网点大多实行了集体承包或私人承包。近年来,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先后建起沙海、陈集两个农贸市场,扩建、改建、新建粮油瓜菜、家电、餐饮服务一条街,又建起两个专业村和一处个体私营经济园区。至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800余户,私营企业186家,年末实现产值9亿元,创利税9500万元。特色产业陈集镇有6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这些企业构成了该镇的经济特色,镇内一、二、三产业大都是围绕六大企业集团兴起,以服务于六大企业集团为特色。
历史名人
谷梁赤(?~?)字元始,《谷梁传》的作者,陈集镇八一谷庄人,他精明能干,思维敏捷,是一位语言学家和史学家。《谷梁传》是研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晋代范宁在《春秋谷梁传序》中对《谷梁传》《左传》和《公羊传》进行了比较,做出了“《左氏》艳丽富,其失也巫;《谷梁》辩而裁,其失也俗”的评论。今陈集两谷庄有谷梁赤墓、碑。谷温璨(?~?)字宝岩,陈集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武进士。入仕后,带兵打仗身先士卒,屡建奇功,初任省塘、山西游击,升抚标中军参将,蒲州副将。后授湖南衡州副将署永州总兵。1815年攻打湖南李沅德有功,赏戴花翎。次年镇压白莲教起义升任广西水陆提督。1856年总理江南大营营务,攻破太平军营垒,封显武将军。1861年病死于定陶。郭世英(1883~1951)字俊卿,回族,中沙海村人,清朝末年秀才。早年被国家选送到日本留学。曾先后担任立达小学校长,南华中学校长,省立六中校长,菏泽县参议长,曲阜县县长。1948年返乡。1951年,病逝于定陶清真寺内。齐鸿猷(1900~1985)齐庄村人。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1927年毕业后在沈阳奉海铁路分局实习。1930年任山东建设厅视察员和技师。1938年任云南滇缅铁路分局工程师兼段长。1943年至1945年在四川、陕西等地主持了飞机场的勘测、设计和施工。1946年调任滇黔铁路测量队队长、湘桂黔铁路工程总段长。建国后,先后任甘肃测量总队队长,西北铁路分局工程师,铁道部第一设计院总工程师兼科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10月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标兵,被铁道部誉为“中国西北铁路的创始人”。曾当选为甘肃省第二届政协委员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广恩(1898~1988)男,回族,山东省济南市党家庄人。1950年来定陶县中沙海村清真寺任阿訇,后在该村落户。法广恩11岁学经,15岁在济南十一马路清真寺任教长(阿訇)。1935年,为弘扬清真教门,曾集资在济南十一马路建清真寺一座。此后,他先后在威县、济宁等地任清真寺教长。1954年,他以山东省伊斯兰协会代表身份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沙德元(1933~1990)回族,中共党员,中沙海村人。1956年参加农村工作,历任村会计、党支部副书记、中沙海皮厂厂长,国华公司党总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村党支部书记等职。曾当选为山东省第七届人大代表,省优秀农民企业家。1990年,镇党委、政府为表彰他的高尚品德,以激励后人,为其树碑纪念。沙瑞义(1920~1995)回族,中共党员,中沙海村人。从1951年任互助组长起,到1988年从中沙海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在本村工作38年。1961年兼任陈集公社党委委员,197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出席了中共山东省第四届党代表大会。李如刚(?~1995)八一行政村人,1988年9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糖厂厂长。他任厂长7年,当书记3载,带领全厂干部职工用心血铸造了辉煌,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12月因车祸去世。李庆连1920年出生,回族,前沙海村人。是百里闻名的民间武师,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山东省民委委员和山东省二级武术裁判员,其家庭也被授予“全国模范体育家庭”称号,1988年出席了全国农村体育工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作了典型发言。还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和全国武术研讨会。参加过多次比赛,共获得国家级金牌12枚、银牌15枚,铜牌8枚,获省、市、县各种奖励76次,被列入《中国武术名人大辞典》一书,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体育》《武林》等几十家国家级和省级报纸、杂志作过专题报道。省、市、县电视台也多次进行过专访。苑宪章1941年出生,范庄村人。1957年参加工作,历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农场场长,国华贸易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国华实业集团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1996年当选为定陶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人先后被评为省优秀企业家,中国农民企业家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乡镇企业家,省级技术拔尖人才,中国农业博览会功臣,全国劳动模范。先后当选为省第七届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忠华1944年出生于盐土行政村。1966年毕业于菏泽师范,同年到陕西省户县安装公司子弟学校任教。1974年调回家乡,先后在陈集中沙海学校、半堤乡联中任教,1981年任陈集中心小学校长,1985年任陈集镇中学校长。1988晋升中学高级教师。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99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等十几家新闻单位多次报道了他的事迹和办学经验。李德芝1948年10月出生,七一李庄人。1975年开始当村干部,后历任生产队长、团支部副书记、大队革委会成员、民兵连长、党支部副书记、书记。他是全国人大第四届、五届代表,两次进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郭绪福1949年出生,回族,中共党员,中沙海村人。历任村团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山东福鹏集团公司总经理、镇党委副书记。1988年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3年10月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厂长(经理)”称号。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1994年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1995年被授予“山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五一”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连续两年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马思爱1950年出生,回族,中共党员,前沙海村人。现任陈集镇前沙海行政村皮厂厂长,村党支部书记,陈集镇党委副书记,1993年被省政府评为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1998年被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张九勋1956年出生于七一张庄村。1983年从事乡镇企业工作,历任会计、厂长等职。1988年8月任陈集镇工业公司经理,现任山东都庆集团公司董事长。1995年晋升为高级经济师。曾被评为“省优秀厂长(经理)”,荣获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96年被团中央、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并当选为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张善绪1957年7月出生,张李庄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历任镇窑厂会计、镇工办供销副经理兼主管会计,镇经济联社统计,镇工业公司副经理兼财务科长,现任山东菏达集图纸业公司董事长。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乡镇建设系统优秀厂长”“青春立功活动一等功”“优秀青年厂长”等称号,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同年11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董事长)”称号。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3.2万元,1978年为329.2万元,2000年为1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所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为6.5∶90∶3.5。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00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1亿元。该镇以乡镇企业发达闻名。自1958年以来,境内先后兴建投产各类企业1600余家,总资产4亿多元,从业人员2万多名,其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是6家企业集团:山东国华实业集团总公司是国家大一企业、国家级企业集团和省计划单列企业;山东盛华达股份有限公司是菏泽市首家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都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菏达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福鹏裘革集团公司和前沙海皮厂均是国家大二企业和省级企业集团。
发展状况
高效特色农业规模巨大。食用菌生产面积达800万平方尺,蔬菜大棚60个;桑园面积7900亩,年产干茧1.5万多担;杨树5000多亩35万株;养殖禽类50多万羽。1.5万亩粳稻示范区和洪泽湖牌标准化蚕桑生产基地及1.5万亩稻麦生产基地分别通过省、市级验收。经济发展载体不断壮大。规划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成使用,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专业市场50强”。规划260亩的工业集中区启动建设。村村通上了水泥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教育事业成绩突出,陈集中学2006年中考获全区综合考评第一名。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工作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旅游观光
陈元光家祠:位于陈集乡境内,为唐代平扶”啸乱”,安定东壳边陲,创建漳州,”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祠,将军祠由陈元光孙陈钸建于唐天宝年间,后经历代修缮,现存为清代建筑.。将军饲面向清光峰,占地5081平方米,原房近百间,现有房间31间,房屋面积740平方米.三行青石铺路,庭院随迁而高。正常带廊,有石阶、石柱、石楹。石狮、石象、石鼓玲珑剔透。“开闽数十年烽烟无惊称乐土,建漳千百载香火不绝祀将军”。祠前是一湾池,名“月牙塘”,现存水面10余亩,月牙塘东南角是陈氏“七星拱月”祖墓地。建筑总体为四合大院、分门楼、左右耳放\房、后堂、左右厢房、配房、整一个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石基、石柱、青转灰瓦、堂室含廊、木框架结构。将军饲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主体建筑突出,结构完整,注重细节,室内外均为石竹,柱下部石狮,石象做工细致,形象精美,具有较强的地方色彩,是一组有教育历史,艺术价值的建筑群体。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陈氏将军饲”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山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陈集乡境内。距离县城25公里。沿312国道或信阳叶公路均可抵达。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19.4米。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避暑、休闲、民俗和寻根兼备的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3%,森林蓄积量为12万立方米,共有6个植被类型16个植被亚型,45个植物群落,植物有300多种,珍稀植物有日本柳杉和落羽杉群落,珍贵树种有金钱松、华山松、五针松等;珍贵药用植物有何首乌、灵芝、山七、天麻、冬凌草等;拥有陆栖脊椎动物100多种,其中兽类有狼、狐狸、果子狸、豪猪等,鸟类有白冠长尾雉、百灵、画眉、猫头鹰、天鹅、白鹭、山鸡等。安山森林公园的人文景观异常丰富,有奉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敬夫人的云霄庙及牧羊石、白龙池、防空洞、舍身台等。泉河田园风光:位于陈集乡北部约三公里处,其独有的河流湖泊地貌及田园风光,有着如江南水乡的诗情画境。泉河与史河干流在此交汇,伫立十米高堤向北遥望,三江奔流碧波浩渺,有气吞山河之势,大河两岸绿树成林,莺飞燕舞白鹭翩翩。转身回望,田园风光美丽画卷尽收眼底,金色油菜花与绿色禾苗与褐色的土地方块间隔,如神来之笔。花田别墅掩映湖畔,桃花杏树落英缤纷,牛羊成群乐在悠然。亲身体验耕作、捕捞、垂钓之趣,感受豫南人民淳朴、善良、热情的接待,找一片心灵净土体验一种世外桃源般的雅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