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咸阳市地图 >
淳化县地图
淳化县相关地区地图:

水利资源

水资源主要由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组成,年平均总量为9890万立方米。地表水化学类型属HCO3——Na型水,离子总量小于1000mg/h,总硬度8.4—16.8德国度,PH值7.8—8.5(弱碱性水)。冶峪河是本县主要河流,流径县城。地下水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水温14—24℃,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矿泉水资源,境内有多处。主要有御泉、甘泉和马路泉等,而以汉御泉最为驰名,可谓千年流饮。此泉是汉高祖刘邦御封之泉水,位于县西胡家庙乡黄甫镇御泉堡附近。御泉属含重碳酸纳镁型淡味泉水,含有锶、锂、锌、碘等27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此水最大日流量为156立方米,水量稳定,水质甘甜纯正。御泉矿泉水已通过省级鉴定,被定为含锶的重碳酸钠镁型淡味矿泉水,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其它淳化县

北宋宣和三年(1121),镇压方腊起义后,改青溪县为淳化县,以示民淳厚接受王化之义。故治在今浙江淳安县千岛湖中。属严州。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改淳化县为淳安县。

社会经济

一、综合:2007年全县GDP完成15.367亿元,可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67亿元,可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647亿元,可比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亿元,可比增长19.6%。按常住人口19.93万人计算,人均GDP达到7710元,比上年提高了2183元。2008年淳化县生产总值达到207920万元,是1978年1448万元的144倍,年均增长18.0%,经济总量翻了7.17番。
二、农业:2007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推广为动力,强力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粮油、苹果、畜牧业均取得良好发展。据统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54948万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年计划的120.8%。其中农业完成产值11767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9%;林业完成产值439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畜牧业完成产值2809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8.1%;渔业完成产值5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03%;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47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粮油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生产得到恢复。林业生产,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以及县城两山绿化为主的造林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造林4301公顷,同比增长81.2%;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零星植树160万株,同比增长6.1%。建成绿色家园行政村25个,绿化乡村道路100多公里。建成长武山骨干坝一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6平方公里。2008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61:19:20,与2000年的66:17:17相比有了明显调整,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当地充足的农副产品为原料,大力组织生产,全年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县及县以下工业完成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36.1%,完成年计划的106.4%。在县及县以下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52.9%,完成计划的106.1%;规模以下完成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4.8%,完成计划的106.9%。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2023万元,同比增长52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146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6500平方米,其中教育用房6030平方米;卫生医疗用房2194平方米;住宅用房10092平方米;办公用房388平方米;批零及住宿餐饮业用房36488平方米;文化、体育和娱乐用房662平方米;其他用房646平方米。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15764万元,是1978年1433.7万元的150倍;水果面积55万亩,产量为62万吨,是1978年12倍、344倍,水果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2%。200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119000万元,是1978年526.9万元的226倍,年均增长19.8%;实现工业增加值34100万元,是1978年169.4万元的201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979万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城镇投资完成48362万元,同比增长54.6%;农村投资完成1803万元,同比增长260.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18万元;农村私人建房投资完成21296万元,同比增长9.8%。全年规模以上开工项目81个,同比增长84.1%,共完成投资50683万元,同比增长59.5%。200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6493万元,是1978年233万元的414倍,年均增长22.2%。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淳卜公路、淳安公路等国债建设项目顺利完工。铺筑通村水泥路308公里,全县85%以上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全县公路客运量17.50万人次,同比增长66.7%,旅客周转量139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6.6%;货运量25万吨,同比增长66.7%,货物周转量363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6.5%。邮电通信业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599万元,同比增长53.2%;电信业务总量为962万元,同比增长131.8%。年末拥有固定电话27200户,其中乡村电话12254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70300户,其中移动电话39200户;联通电话31100户。互联网上网用户1326户。截止2008年底,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769.7公里,客运周转量81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8400万吨公里,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122万元,拥有固定电话25650户,移动电话、互联网从无到有,分别达到78660户、2420户。
六、商贸及旅游业:2007年全县大力实施县城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引导城乡消费需求,激发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爆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78.5万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县本级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5775.3万元,同比增长23.9%;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1653.2万元,同比增长10.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4826万元,同比增长24.3%;零售业实现38062万元,同比增长16.8%;住宿餐饮业实现4331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他实现260万元,同比增长16.1%。围绕建设旅游大县、创建陕西旅游强县和绿色和谐小康淳化的宏伟目标,倾力打造“西咸人绿色生活后花园”和“关中第一夏都”知名品牌,强势推进旅游大县、强县进程。全年共接待各界游客2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2万元。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9103万元,是1978年1581万元的37倍,年均增长12.8%。旅游大县建设成绩斐然。2008年全年共接待各界游客7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7.1万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财政工作坚持强化征收、严控支出的基本方针,财政实力不断增加。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823万元,同比增长21.9%;财政支出23438万元,同比增长30.7%。金融业稳步运行。2007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95008万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居民存款余额为76052万元,同比增长21.0%。各项贷款余额为54646万元,同比增长7.4%,其中:中长期贷款为25987万元,同比增长0.9%,短期贷款为28159万元,同比增长12.5%。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3617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17万元,同比增长60.4%,占总保费收入的11.5%;人身险保费收入3200万元,同比增长40.4%,占总保费收入的88.5%。全年支付各类赔(给)付款42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给)付款支出240万元,人身险赔(给)180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完成危房改造18111平方米,争取中省危改投资817万元,实施改造项目16个。全年共撤并小学19所,新建学校15所,全县小学总数下降至156所,普通中学19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861人,小学专任教师133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7531人,其中女生8996人。小学在校学生30531人,其中女生14403人。职教招生1335人,全年培训实用技术人才1.8万人次。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其中女童入学率99.9%。小学、初中入学率为100%,初中流失率为0.5%,小学无流失。高中升学率40.7%。为完成“两基”验收共投资1461.1万元,砖砌围墙4624米,添置图书64000册,补充体、音、美器材1800件。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淳化教育网站,61所学校接入互联网,32所学校设计了网页。教育工作呈现亮点。投入285万元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了11所中小学的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建设,新建生态厕所11座1552平方米,沼气池11个725立方米,新建师生食堂8栋1127平方米。全县免除中小学生杂费923万元,补助公用经费118万元,贫困生补助生活费19504人次共350万元,免费教科书29915人次共120.1万元。通过“健康计划”、“爱德助学金”、“孔庆荧助学金”、“和平奖学金”等项目资助高中特困学生1245人、457人,发放资助金41万元、15.58万元。
九、人民生活质量:2008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到17562万元,是1978年259.54万元的68倍,年均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46元,比1978年的35元净增加了2911元,是1978年的84倍,年均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00元。

城镇建设

按照“县城建设城市化、集镇建设现代化、新村建设标准化”的思路,完成了县城和集镇建设规划修编,开展了县城正街、南新街及背街改造,建成了商业大厦、商贸综合市场、外贸综合市场、大治洞农贸市场等一批商品流通专业市场,新设立了官庄、马家、润镇、方里四个建制镇,建成了一批规划合理、设施完善的新村。

行政区划

舆地之变,本极复杂。三代久远,未能详知。周、秦、汉、唐以来,淳化皆为畿铺要地,迄今数千年之久,其政区沿革变迁自然较大。1、清及其以前政区秦汉时期,云阳县域略同,辖今淳化县地和泾阳县北部;东汉之云阳县,域有所扩,辖今淳化、礼泉二县及泾阳北部。曹魏时撤云阳而并入池阳县。如前所述,池阳其域广阔,辖今淳化、礼泉、泾阳、三原等四县。北魏时分池阳后复之云阳县,至隋至唐,乃至五代后梁之云阳县,均辖今淳化县地及泾阳北部。宋淳化四年(993),辖云阳县北部的金龟、平泉、古鼎三乡及山后的甘延、温丰、威远三乡,于梨园镇设置淳化县。金皇统元年(1141),今淳化县地属金国;元之淳化县辖今淳化、三水(今旬邑地)二县;明时复设淳化、三水,各辖其地。清代,淳化编户6里。包括:南阳里(今方里、夕阳、固贤一带)、礼集里(今石桥、米仓、南村一带)、积义里(今县城、大店一带)、向化里(今润镇、车坞一带)、安土里(今十里塬、马家一带)、怀德里(今官庄、北城堡一带)。辖247村。2、民国政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淳化县属彬洲。民国元年至11年(1912—1922)淳化县行政区划仍沿用清时里制。民国12年至19年(1923—1930)淳化县行政区划分为3区10团。中区辖一、五、六、十团;东区辖二、三、四团;西区辖七、八、九团,其域西自官庄邢家沟,东含夕阳、固贤两乡,南北以山为界。民国20年(1931),全县仍划分为3区、14个乡镇、361闾。地域同前。民国24年(1935),全县编制保甲。共计18联保(联保处分设各乡镇),以下设保(保有保公处),保下设甲。民国28年(1939),全县18联保编为6个乡镇,共设30保,地域同前。3、革命根据地行政区划1935年,工农红军解放了淳化县北部。划其西线区为赤水县,东线区为淳耀县,南部为国民党统治区。赤水、淳耀二县作为红色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初归关中特区;1937年属陕甘宁边区;1940年隶关中分区。赤水县辖淳化县西北部的卜家、润镇、十里塬、黄甫、胡家庙,北城堡及官庄等早期的赤淳政权区域,又有旬邑县的土桥、南乡、清原、石门等地,因有三水县部分地区,故称“赤水”。淳耀则以淳化东北部与耀县部分地区之合而名。辖淳化的秦河、铁王、安子哇、南村及方里北部地区,耀县的照金、柳林、白瓜一带。1949年3月8日,原赤水县改为淳化县,政府移驻淳化县城。当时全县划分为官庄、秦河、铁王、马家山、梁家庄、润镇、城关、方里8个区,45个乡。4、建国后几个时期的行政区划1949年11月至1950年8月,全县设置8区51乡,辖154个行政村,444个自然村。1950年8月至1953年6月,全县编为6区45乡432个自然村。1953年6月至1956年2月,根据省调整区乡行政区划方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拨彬县龙高区的井村、兴桥、里村沟圈3乡归淳化县。将原淳化一、二、三区(老区)调整为4个区。共设置7区48乡465个自然村。1956年2月至1958年9月,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三大改造”的需要,全县编为3个区,20个乡,辖511个自然村。1958年8、9月间,将原20乡合并为8个乡,即成立了8个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党政合一,乡之党政领导,也是社的党政领导。1958年12月,撤销淳化县,行政区域并入三原县。原淳化县划编为官庄、十里塬、方里、淳化4个人民公社,辖25个管区。其中,官庄、十里塬、方里3个公社辖区不变,原润镇、铁王、南村、石桥、城关5个公社合并为淳化人民公社。1961年5月,在管区的基础上,将原4个公社划编为15个人民公社。即,方里、夕阳、固贤、北石桥、城关、南村、秦河、铁王、马家、十里塬、北城堡、润镇、官庄、黄甫、胡家庙公社。1961年9月,恢复原淳化县建制。将原15个公社划分为18个公社。即城关划分为城关、大店、车坞3个公社,润镇公社划分为润镇、卜家两个公社。1962年4月,划出秦河、铁王两社部分地区,成立安子哇公社,全县人民公社增加到19个。1962年11月,于边远地区新设方里、十里塬、铁王、官庄4个区工委,辖方里等13个公社。石桥、大店、车坞、城关、润镇、南村6个公社则直属县政府领导。19个公社共辖219个大队,797个生产队,765个自然村。1966年8月29日,更改了部分公社名称。即夕阳改为“向阳”;固贤改为“东风”;大店改为“东方红”;官庄改为“红旗”;胡家庙改为“兴无”;黄甫改为“立新”。其他仍用原名。1970年5月20日,又将更改的公社名称恢复原名。1984年10月,咸阳地区撤销,设咸阳市。淳化县属咸阳市辖县之一。当年的体制改革中,实行政社分设。将原18个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将原石桥公社的宋村、林庄、米仓、寺村、文家庄、肖家、九庄、沿村、秦庄等9个大队41个生产队划出,设立秦庄乡建制,乡政府设在秦庄村;将原城关公社更改为城关镇建制。至此,淳化县成为19乡1镇,辖372个村民委员会,625个自然村。2001年11月,将原来黄甫乡并入胡家庙乡,安子哇乡并入秦河乡,北城堡乡并入十里塬乡,夕阳乡并入方里镇,南村乡并入城关镇。至此,原来的20个乡镇合并为10乡5镇。2005年10月,合村并村将原来的370个行政村合并为204个行政村。

淳化特色

淳化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既是周、秦、汉、唐的京都要地,素有“三铺名邑”之美誉;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县。目前境内存有原始社会晚期遗址30多处,商周遗址10余处,古墓葬百余处,石窟景观6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处6处,出土馆藏文物2800多件,其中以淳化大鼎(西周时期)、金代大铁钟最为著名。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省级4个。淳化山川秀美,生态资源丰富。现有苹果40万亩,杂果12万亩,刺槐林30万亩,各种农作物40多万亩,天然草场17万亩,大小水库10多座,森林覆盖率大34%,是世界三大优质苹果适合区之一,淳华牌苹果荣获中华名果称号,2007年11月,又荣获“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称号。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生态建设示范县和中国苹果之乡等荣誉。联合国粮农考察团和许多国际友人称赞淳化是:“悬挂在空中的花篮,渭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近年来,淳化县开展农家乐,一下子把自己推倒了西咸一体化的前沿。民俗村、山民乐园、农家乐发展迅速,迎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观光、采摘、避暑、购物,体验一下渭北独特的生态环境,从关中平原过度到黄土高原……,淳化县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太阳年辐射总量120.462千米/平方厘米,全年日照2249.1小时,无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610.7毫米,多集中于7、8、9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