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泰安市地图 > 岱岳区地图 >
徂徕镇地图
徂徕镇相关地区地图:

党建工作

徂徕镇切实加强领导,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认真扎实地开展“深入调研,查找问题”活动,通过“四抓”将学教活动引向深入。一、抓认识,增强主动性。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提高、升华、更具时代性的过程。结合实际,徂徕镇,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意义,解决的严重问题、方法步骤、工作要求,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这次学教活动“问题找得准,符合实际,措施定得实”,操作性强,进一步增强了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二、抓活动,增强操作性。以学教活动为载体,把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增强了干部参与的积极性,使活动有抓手,更具操作性。召开了老干部、老党员代表座谈会、举办解放思想形势报告会。倾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发动党员干部为发展献计献策。三、抓重点,增强针对性。在学教活动中,徂徕镇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通过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努力查找影响和制约本镇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面。四、抓结合,增强实效性。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促发展。为了确保活动的实效,徂徕镇把学习提高与督查整改相结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的方法,对照先进找差距,认真摆查,深刻剖析,切实找出影响和制约工作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切实做到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建置区划

镇境,1912年分属好义区和梁父区。1928年分属第五区、第三区。1948年属第八区。1955年改为徂徕区。1957年撤区并乡,部分划归为北望乡,其余划为南上庄乡。1958年合并建徂徕公社。1984年改为徂徕办事处。1985年改镇。1999年,全镇辖南上庄、北上庄、鲁家庄、寺河、杜家庄、下庄、新庄、许家庄、徂徕村、姬家庄、邓家庄、曹庄、郑家庄、孙家疃、桥沟、北望、宽店、崔家庄、河西、边家庄、石崖、兴隆、小埠前、东埠前、西埠前、留送、官路、向阳、桃园、李家峪、水泉、土门、南黄、北黄34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

资源优势

徂徕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徂徕山,人称“竹溪六逸”,并作名句:“云弄竹溪月,海色明徂徕”,徂徕山上还留有“作书坊”遗址。宋初大理学家石介生于此地,并著《徂徕集》20卷,收入《四库全书》。金代文学家党怀英也曾在此著书讲学。一九三八年山东省委发动了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一九八八年中央在此修建了雄伟矗立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勤劳善良、淳朴热情的徂徕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了“省级文明镇”、“省级明星镇”等称号。如今的徂徕更以昂扬的姿态、奋发的斗志融入到了经济建设的大潮当中,向“工业立镇、旅游兴镇、农业稳镇”的目标不断迈进。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经济。全镇大樱桃面积达到15000亩,优质桃6000亩,黄金梨3000亩,板栗10000亩,苹果1800亩,桑蚕面积3000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泰安安康牧业公司一处,培植九州花卉种植企业一处。徂徕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快捷,距泰城15.8公里,距济南飞机场80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20公里,泰楼、泰新、京沪高速公路穿镇而过,镇内柏油公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备,中国移动、网通等网络基站疏通国内外。

文化发展

建国以来,徂徕镇的文化发展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下,开拓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工作者从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农村传统节日,制作、改编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如吕剧《墙头记》、《逼婚记》、《借年》、《李二嫂改嫁》等,既愉悦了群众的身心,也教育了人、鼓舞了人。镇村每逢节假日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村自己组建演出队,演大戏、踩高跷、扭秧歌、锣鼓队、快板、三句半等节目,内容积极健康,形式新颖活泼,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徂徕镇地处徂徕山与大汶河之间,文化资源丰富,是宝贵的遗产。自古以来,徂徕诞生过数不尽的文化名人,如璀璨的群星照耀着徂徕的历史长河,宋代的石介、金朝的党怀英……,他们的人品、官品、文品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徂徕人民,历久弥香。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徂徕人民更是爆发出极大的觉悟和热情,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就发生于此,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变卖家产为起义队伍购买枪支、后在战斗中被俘被敌人杀害的朱玉淦,就是徂徕人民的杰出代表。还有在徂徕山上照顾八路军伤员五十多天直至痊愈的农家妇女于秀泉、被敌人捉住后英勇不屈、惨遭敌人刀铡的县武工队侦查员侯英……。徂徕山也有着丰富的人文遗迹,美丽的神话传说。中军帐、秋千架、龙湾、孔子登临处、李白读书石,石敢当的传说、碧霞元君的传说等等。这一切都为徂徕镇文化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营养。徂徕人民的自娱自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农民群众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中,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民间岁时的风俗,集中了大量的群众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发明了听老人讲民间故事和传说、说唱歌谣、谚语、歇后语、俗语等。摆龙门阵,讲民间故事是向人们展读闪耀群众智慧之光的故事,展示民间文化的内容,突出独具的地方特色。歌谣反映生活,反映民间风情,倾诉人民劳役的辛酸。谚语是农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面貌。以此充实、满足百姓的文化心理。村村社社,家家户户,在劳动过程中,一边耕种一边唱着悠雅的山歌,跳着欢快的拍打舞蹈,使劳动群众享受着人间乐趣、解除群众劳动中的疲劳。这些活动都是劳动群众的智慧结晶。就空中灯彩活动而言,是百姓们用白绸扎制,精画出各式龙、鹤、鱼、鸡、瓜果、车船、蝴蝶、胖娃娃等彩灯及各种大副彩绸标语,给人以美的、新颖的、通俗的、寓教于乐的感受。这些自娱自乐、接近生活的活动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

特色村屯

许家庄村,徂徕镇许家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处泰山之阳,面徂徕、背汶河,乃风水宝地。自8代许氏三兄弟定居建村以来,有千余年历史。现有耕地面积3156亩,星转斗移,天地巨变,现在发展成近4千人的大村是“省级文明村”。善良朴实的先辈们在此耕耘劳作,繁衍生息,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成果,曾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泰安市志》载闻名四乡的石老爷神像为汉代所立。传说因当地夜间鬼怪作乱扰得鸡犬不宁。为祈求平安、驱鬼镇邪,乡人立石人老爷神像。后人将“石人老爷”供奉为驱鬼怪、镇妖邪、立功名、送子嗣、事财富、赐福寿、医百病、保一方平安的神灵。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不断、十分盛行。每年的正月十六“石人会”。庙会上唱戏的杂耍的卖玩的、卖吃的、卖用的、熙熙攘攘赶会之众达万人。“石人老爷”内容丰富,内涵深邃。“石人老爷”从内涵上体现的是“平安”二字。在周边地方流传九远。它所表现的平安文化表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许家庄众多历史文化遗址中首推双庙。旧时双庙在某些人中甚至成为许家庄的代称。据记载,双庙为三义殿、观音堂合称,创建无考。三义殿坐落在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约为1亩。主殿三间,内祀刘备、关羽、张飞泥塑神像。院内石碑互通,红松一株,大钟一口。三义殿对面为观音堂,占地约半亩。主殿三间,内祀观音菩萨泥塑神像。院内碑碣数通。双庙西行约半里路有古刹一座曰法云寺。寺占地十余亩,大殿5间,内祀十八罗汉泥塑神像,栩栩如生,香火甚盛,颇有名气。寺内古柏十五株,大钟一口。寺前石桥一座,桥东有湾,俗称寺门湾。昔日每逢初一、十五或者重大节日及进入腊月的日子,钟声悠扬,响彻云霄。双庙东行二百米,有河曰青龙河。跨河架桥,曰青龙桥已有百余年历史,古桥仍存,桥西有座土地庙,过桥东行50米为闻名四乡的石人老爷神像。村南首有古桥一座曰九珠蟠龙桥,根据《重修泰安县志》载,清嘉庆2年重修。道光二十九年张标重修。咸丰三年张志远重修并筑河坝二十余丈。桥东首有株古槐,传说栽植四百余年,粗三围,主干中空,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村南约2里旧有高战地曰“南城”,历史记载金代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曾经居住与此。村之南首有关帝庙。内祀关羽神像。村北头有清代建刘氏祠堂。村北原立有许氏林碑。金大定二十九年所立高220cm、宽110cm、厚20cm。圭首。碑颜《许氏坟林宗族之记》。许家庄还有许多历史遗址。如林东有古马道。据说是武举乡试场所。

镇属学校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中心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上庄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望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埠前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寺河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崔家庄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李家峪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河西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留送小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二中学,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许家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