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荆州市地图 > 洪湖市地图 >
戴家场镇地图
戴家场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位于监(利)洪(湖)沔(仙桃)三县市五乡镇交界的戴家场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外地客商纷纷涌入戴家场镇,城镇常住流动人口猛增至近3000人。在繁荣经济的同时,因其大部分是育龄人群,有的“来无影、去无踪”,也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新的挑战。戴家场镇审时度势,一面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一面积极摸索创新宣教方法。戴家场镇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就侣俸而言,凸显“休闲垂钓”特色,着重三大产业,首先打造蔬菜瓜果产业。根据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戴家场镇列入了县10万亩蔬菜基地的范围,戴家场镇作为蔬菜瓜果基地进行打造。戴家场镇拟在2008年试点100—200亩,在种子、肥料、基础设施等方面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开展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引进业主,从2009年到2010年开展大规模种植,力争种植面积达到5000—8000亩。在打造生态旅游业方面,拆除网箱养鱼后,水质越来越好;水库也是戴家场镇保护最好的小一型水库,这两处都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有水产养殖经验和技术,也有较大的养殖规模,而且全县的特种养殖示范基地也在戴家场镇,在节假日中有相当多市民纷纷到戴家场镇休闲垂钓。戴家场镇将计划在水库周围建设农家乐、度假村、水上乐园等项目,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力争引进本地或外地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开发建设,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扶植,用好用活政策,力争2010年初见成效。戴家场镇有勇于承担责任的魄力。戴家场镇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将面临很多矛盾和困难,在解放思想中发现问题,在解放思想中解决问题,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优良环境和发展氛围。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带领班子成员学习外地成功的先进经验,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新,甩开束缚思想和手脚的绳索,在建设和谐侣俸和建设小康侣俸中不懈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特色农业

戴家场镇区域特色农业经济建设虽初具雏形,拥有以亿丰园蔬菜为代表的绿色无公害蔬菜链,以秦口黄鳝为代表的水产链,以绿生养殖为代表的畜禽链。但实际上,这些离“一村一品”要求,离真正形成产业规模还有较大差距。依据柴林以良种稻、蔬菜种植为主,秦口以黄鳝等水产养殖为主的特点,试验区规划:在柴林开展无公害或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争取办100亩连片蔬菜样板,发展10个无公害食品种类;在秦口建设10万口网箱养鳝水产板块基地;在柴林新建1个万头养猪场,并在周边发展100户“150”模式养殖户;重点扶持相关农户,组建蔬菜、畜禽等专业协会。随着试验区建设的升温、戴柴公路创建的开展,柴林等村在环境整治上的确花了不少心血,但我们在肯定的同时,还是要看到不足。建设新农村,村容整洁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是我们脸面上的工作,是一村、一镇群众面貌的直接体现。当前,此项工作的重点还是“十乱”治理、农村垃圾处理、骨干公路环境整治、集镇街道卫生管理。根据试验区一阶段规划,计划建垃圾池100个,垃圾处理场2个;配置垃圾车4台;在峰瞿公路沿线村沿村主干道(15公里)建花台、植风景林,同时架设路灯;“一建三改”工作,要求试验区,建沼气池948口、标准厕所948个。应该说,戴家场镇今年常规“一建三改”工作完成较好,截至已完成全年任务近80%。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280万的镇中心自来水厂升级改造项目,已于今年4月动工,预计年底完成。升级后的中心自来水厂将由原来的日供水1万人上升到1.6万人,且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新水厂将不仅能满足集镇用水需要,而且辐射周边绍南、水塔、树桩、罗滩、沙洋、戴楼沟等村。现工程已完成6条主管道铺设,7月1日将全面开始支管线的铺设及入户安装工作。根据试验区建设一期规划,还将建设1个以柴林、秦口为中心,辐射周边卢灯、官港、花园的自来水厂。

社会事业

戴家场镇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科普意识,增长公民科技知识。发挥镇农技站、名茶等专业协会作用,以实施中青年农民科技知识培训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兴农水平。各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加强科技投入,积极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开展职工岗位练兵,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企业科技素质普遍提高。戴家场镇教育事业成效显著。合理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戴家场镇有镇中2所,小学11所,在校学生6000多人。实行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建造了镇中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和蒋镇中心校综合楼、友谊中心小学教学楼,通过了省教育强市的验收,2004年,有160人考上了市重点线,位居洪湖市各中学前茅。戴家场镇文广事业日益繁荣。健全文化阵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镇文化站职能作用,寓教于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民间剧团——杜蒋绍剧团,利用传统节日,深入农村,把绍剧精粹献艺于民,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净化文化市场。加强投入,安装有线电线,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开展调频广播扩面,进一步提高了调频广播入村入户率。

基础建设

戴家场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四方面: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产农田建设、标准化鱼池建设。
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根据“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戴家场镇将新修连村通组公路10段32.5公里;在柴林一组、杨口、秦口三处新建3个候车亭、在秦口新建1个渡口码头。另外,镇委年初计划的寄三、戴竹、戴南3条通乡公路,秦官路、柴榨路、白杨路、寄回路、沙回路、戴电河路等8条连村公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寄三、戴竹公路于6月28日开工建设,计划120个工作完成;集镇洪旭大道升级改造项目也已于6月18日动工;戴柴路争创“文明示范路”的各项工作正有效进行中。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更新改造秦口、柴林两处泵站;二是峰瞿路柴林、秦口两村东侧的2.5公里公路沟全面梳洗、绿化并水泥护坡;三是梳洗沟渠17条39公里;建节制闸4座;新建农用生产桥6座;维修农用生产桥13座。
高产农田建设:国家先后投入340万元、1400万元、600万元启动官湖垸、京城垸为核心的高产粮田示范区。今年,镇委计划再争取试验区项目资金1100万,用于入5千亩农田升级改造。
标准化鱼池建设:柴林、秦口两村3227亩鱼池清淤加埂;养殖基地修水泥生产路9.5公里、电网线路架设13.5公里;完善“三机配套”鱼池215口;建设标准化鱼棚215个;同时养殖基地植树5千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