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周口市地图 >
郸城县地图
郸城县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4月底,境内省、县、乡道公路总里程10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4公里。辖区内有省道3条,通车里程138.6公里;县道6条,通车里程159.7公里;乡道18条,通车里程363.3公里;通油路村道58条,里程262公里。2007年底该县所有行政村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境内大桥1座131.6延米,中桥30座1712延米,小桥87座1779.5延米。但是,由于该县是农业和人口大县,也是省级贫困县,财政底子薄,基础差,交通历史欠账多,公路等级标准低,路网结构不合理,且农村公路建设重建轻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还比较滞后,境内不通高速公路,不通国道公路,不通一级公路,不通水路航运,不通准轨铁路,也没有水泥公路,虽有70年代建设的窄轨小铁路,现已名存实亡,运输能力低下。不少县乡公路毁坏严重,有的即将断行。全县交通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郸城至淮阳一级公路工程是省市重点工程。起点位于郸城县宁平乡东许楼村(S329线与S207线的交叉处),向西沿S329经郸城县宁平、城郊、胡集、汲冢,淮阳县葛店、大连、城关等乡镇,终点于淮阳县城关镇张桥南接S206线。路线全长52.429公里(其中郸城县境4.9km);新建里程28.459km(其中郸城县境21.259km)。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部分老路及绕城路段增设慢车道,行车道宽2×3米,土路肩宽度2×0.75米,路面面层采用4厘米AC-13C型沥青混凝土+8厘米AC-20F型沥青混凝土项目概算总投资8.79亿元。由赛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工期为二十四个月,计划于2011年底建成通车。另有研究中的鹿郸沈高速,是河南省一级公路网中纵二——民沈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约214公里,在周口市境内约127公里。该路段北接柘城,向南接安徽省临泉县,构成河南省东部地区的南北大通道。主要途径该县的张完、南丰、白马、丁村、秋渠、双楼、石槽、宜路等乡镇。它的实施是加快周口市公路建设、完善公路网的迫切需要,是加快鹿邑、郸城及沈丘3县发展的潜在需求,也将成为永登高速与南洛高速的快捷连接纽带。

历史发展

传说中,郸城是老子炼丹成功的地方,取【丹成】谐音郸城。今郸城县地域,西周时属厉(音lai)、陈,战国后期属楚。秦属陈郡苦(音hu)县和项县。西汉时,境内设置宁平县(治所即今宁平)和宜禄县(治所即今宜路)。三国魏废县后,分属陈郡(国)武平县和谯郡苦县。两晋至南北朝,苦县先后改名父阳县、谷阳县,原地域仍属之。隋开皇六年(586年),置郸县,为今郸城设县治之始。唐废郸县,其地北部归鹿邑县、真源县,南部归宛丘县、项城县。五代至宋元,上述县名有所更改,但辖地基本沿袭未变。明、清两代,地域大部属归德府鹿邑县,少部属陈州府(明为开封府)淮宁县,沈丘县。民国3年(1914年)鹿邑县在郸城集设县佐,至民国19年(1930年)废除。民国30年(1941年),地域分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鹿邑县和第七行政督察区淮阳县、沈丘县。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县境为共产党领导的鹿淮太县、鹿亳太县和沈鹿淮县等边区民主政权的活动地区。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5月,析鹿邑、淮阳、沈丘3县部分区、乡设立河南省郸城办事处(县级),属淮阳专区。1952年8月,政务院正式批准置郸城县。1953年1月,淮阳专区撤销,郸城县隶属商丘专区。1958年12月,随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1961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郸城复归其领辖。1965年6月增设周口专区,郸城县改属周口专区至今。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郸城,原是一个不足200户人家的小集镇。建县后,拓宽城区,整修街道,发展交通,加强基本建设,面貌大大改观。如今,这里是70年代建设的窄轨小铁路许(昌)郸(城)线的终点站,干线公路有商(丘)临(泉)路、漯(河)双(沟)路在此交汇贯通,每天班车穿梭不断。北至北京、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商丘,西通周口、许昌、漯河、平顶山,南抵新蔡、息县、驻马店、信阳、广州、深圳,东达徐州、亳州、太和、阜阳、上海、南京等地。1999年,全县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大部分村都上了通柏油路。市话交换容量达1.6万门,农话容量达2万门,移动通讯基本实现了无缝覆盖,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县城主要街道都加宽取直,铺设了柏油路面。一幢幢新楼房拔地而起,一项项现代化设施随之兴建,工厂区烟囱林立,机声隆隆;商业区网点密布,商旅云集,还有许多学校、医院、影剧院错落其间,颇显繁华。这个昔日的偏僻小集,现已演变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初步形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特型城镇。

著名人物

(1)
周洪文:男,1965年7月生于河南省郸城县。199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职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农村区域发展;农业技术经济。主要承担课程: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项目投资评估。(2)
谢易坤:谢易坤,1971年生,河南郸城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佛教大学考古专业,获易学博士学位和学历。现任中华国际风水研究院院长、香港“风水水起”电视节目特邀嘉宾,山东佛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易学研究协会理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道教协会河南太清宫分会会员,中国佛教协会河北分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协会会员。(3)
周胜:周胜,1961年生,河南郸城人,1981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理化专业,2001年毕业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纺织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和学历。现任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广播电视大学和扬州职工大学校长,教授,东华大学和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4)
魏新:魏新:周口郸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方正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245亿元。(5)
柴建方:柴建方:1943年生,河南郸城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宁夏书协副主席、贺兰印社社长。中国书协二届理事、西泠印社社员、’99中国百杰书法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书法艺术家。(6)
孙学敏:孙学敏:教授,在读博士。1963年生,河南郸城人。1985年郑州大学经济系毕业,2004年3月攻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学习西方经济学、经济决策学、数量经济学。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导师,西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曾任国际经济与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国际贸易系主任、郑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郑州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7)
寒心:寒心:原名:张国华。男,1982年生,河南郸城人。<<文学与人生>>杂志社特邀记者;<<诗选刊>>特约创作员,2000年腾王阁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少年组一等奖,2000届香港环球书法比赛银奖得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当代"小张颠"之称。主要作品<<一生誓>>、<<英雄颂>><<母亲>>。(8)
马艳丽:马艳丽:英文名:MaryMa,女。1974年生,河南郸城人。1991年河南省赛艇比赛冠军。1995年上海首届国际时装模特大赛冠军。1996年上海青年岗位能手、上海青年突击手。1998、1999年’98、’99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时尚大奖-中国十大名模首席”;2000年被评为中国国际时装周时尚媒体评委年度四大时尚人物之一。(9)
赵康乾:赵康乾:郸城县宁平镇鸽子笼村人,1980年生,毕业于郑州师范学院,曾任宁平小学四年级语文代课教师,现任东莞龙大朗明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著名青年作家,职业经理人,著有《宋元剑仙传》《东渡》长篇名著。(10)
刘金山:刘金山:男,1971年出生,河南郸城人,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乘数效应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等各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博士论文《转轨时期需求变动与需求政策研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1)
于祖焕:于祖焕:男,1963年2月生,河南郸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所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所获博士学位;在子流形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论文相继发表在国内外相关杂志上,并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和引用。(12)
张振福:张振福:1967年生,河南郸城人,1987年毕业于河南沈丘师范美术专科,后进修于河南教育学院艺术系,毕业后分配至郸城县城郊中学任美术教师,现为河南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张振福的泥塑作品有写实的,也有夸张的,例如《东家长西家短》、《乡村理发员》、《家乡戏》、《卖货郎》、《盛世欢歌》等,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充满乡土气息,造型出神入化,独具匠心,让观赏者一直沉浸在朴实的柔美之中。泥塑作品《共读西厢》获河南省第二届艺术节美展一等奖;《快乐的日子》获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黄土地》入选河南省第十届美展获银奖;被评为“河南泥人张”。(13)
朱岫峰:朱岫峰:男,汉族,1941年6月生,河南郸城人,1971年4月入党,1960年9月参加工作,中牟农专毕业,中专文化。曾任淮阳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项城县县长、商水县委书记,1987年9月任周口地区行署副专员,1994年任周口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2000年8月任周口市委常委、市筹备组副组长,2001年1月任周口市人民政府正厅级干部。(14)
贺恒德:贺恒德,1948年1月14日出生,河南省郸城县人。毕业于西安政治学院法律专业(函授)。196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8年4月入党。历任平玉县中队战士班长、班长,温县中队副中队长、中队长,武警河南省总队平顶山支队参谋,1984年6月任武警河南省总队平顶山支队参谋长,1987年2月任平顶山副支队长兼参谋长,1988年1月任平顶山代支队长、支队长,1990年1月任武警河南省总队副总队长(副师职),1993年3月晋升正师职,2001年1月任武警海南省总队总队长。1988年12月被授予上校警衔,1992年12月晋升为大校警衔,2001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4月26日13时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遗体送别仪式,定于2011年5月2日9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15)
李天文:李天文:男,汉族,农历1974年11月生,原籍河南郸城县秋渠乡李堂村,1997年6月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专学历,中级职称,国家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文学、曲艺、书法爱好者,国学教育倡导者之一,业余作家。先后任《河南乡镇企业报》编辑记者、河南科技出版社编务助理、郑州中原区第二中学特约计算机教师。著有回忆录《梦的季节》,散文集《风中的玫瑰》,小说《无声的叛逆》、《落定》、《人在江湖》,诗歌《望归》、《我心飞翔》、《飘荡》、《玻璃心》等等。(16)
李玉龙:李玉龙,七十年代出生,郸城县李楼乡人。编剧、词作者,曾创办及主编过多家报刊,并为多部影视剧与晚会创作歌曲。16岁开始发表作品,所写诗词、诗歌、歌词、散文、小说为《国际汉诗》、《中华诗词》、《当代诗词》、《诗刊》、《词刊》、《现代青年》、《读者文摘》、《小说月刊》、《当代艺术家大辞典》等国内外数百家报刊及辞书所选录。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环保文化促进会会员。著有格律诗集《玉龙诗选》、歌词集《平衡》、剧作《大山的爱》、《第一刀客》等。

历史文化

千年古县:郸城是千年古县,底蕴深厚。郸城历史悠久,战国后期属楚,汉置“郸”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老子执炉炼丹于洺水之滨,丹成后著《道德经》,便有“丹成”称谓,今洺河北岸尚存老君庙、炼丹炉遗址;战国时,纵横家鬼谷子王谗(音读chan,人称王子),到洺河桥下避风,遇二老者弈棋炼丹,丹成后王子服丹升仙,由此郸城又名“仙城”,现洺河上有“王子桥”。县城南5公里有段寨遗址,早期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龙山文化,出土大量陶器;城东10公里有宁平国古迹,公元26年汉光武帝刘秀封妹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封地故城即宁平,今宁平镇南有公主陵;县城西10公里有西汉廉吏汲黯墓冢,现保存完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时期,郸城是革命圣地,抗日将领彭雪枫、张爱萍、魏凤楼、李子木等都曾在郸城开展革命工作,现存有彭雪枫新四军游击支队整训纪念馆、红军碑、张又铭纪念亭。
“中国书法之乡”:郸城人尤爱书法艺术,书家名人辈出,墨宝璀璨闪烁,历史上董其昌、王铎曾客居郸城,在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近代有王祖同、朱炎昭、刘澄之等一批有影响的书法家。郸城现有国家级书画会员15人,省级会员59人,一批中青年书法人才成绩斐然、瞩目书坛,被评为“中国书法之乡”。
“中国戏剧之乡”:戏曲艺术蓬勃发展,首次将河南坠子搬上戏剧舞台,继而形成大型坠子剧种。郸城县艺术团排演的《五世请缨》、《杜鹃山》、《朝阳沟》等获得省、市戏曲大奖数十项,业已申报“中国戏剧之乡”。郸城海纳百川,文化多元发展,位于县城东15公里的中原民俗园,集农、工、商文化为一园,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老牙人祖公园”:老牙人祖公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因文化大革命被毁。1997年当地群众发筹款进行复建。公园内绿化全覆盖,拥有庙宇数十座,古碑,古树,古坟等令游人目不睱接!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元宵节这里会举行具有百年传统的庙会,吸引着周边地区县市数十万游人,这里也是一个展现伏羲文化的舞台。
“郸城出土文物展览”:2011年6月26日,周口市文物所在郸城县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建设工地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6座古墓,多为砖室墓葬。其中3座为汉代竖穴砖室墓,1座宋代方形砖券墓,该墓造型独特,墓室长2.6米,宽2.0米,为周口市近年来年来所发现的最大的宋代墓葬,另2座由于盗掘严重,无法查明具体年代。经过对这些古墓葬的认真清理发掘,共出土随葬品38件。汉代砖室墓出土随葬品有:卷沿鼓腹陶罐(残)3个,陶耳杯(残)6个,五铢钱15枚;方形砖券宋墓出土随葬品有:陶碗6个、陶杯8个,均成残片;另2座古墓被盗挖破坏严重,无随葬品出土。这些墓葬的发现,对研究郸城地区的古代殡葬习俗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1年7月7日,李楼乡李小楼村国家扶贫项目阳光温室塑料大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批古墓,这批古墓共计6座,5座为南北向竖穴空心砖墓,1座为南北向小砖券墓,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墓葬开口于第二层,开口距地表50厘米~80厘米。墓葬长2.2米~2.7米,宽1.1米~1.7米,深15厘米~80厘米不等。经过对这批墓葬认真清理发掘,共出土随葬品6件。5座南北向竖穴空心砖墓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壶1个、陶罐3件、画像砖1件、铜镜1件(残);南北向小砖券墓无随葬品出土。据悉,出土的陶壶和画像砖为国家珍贵文物。画像砖纹饰为菱形方格券云纹,是西汉早期的典型纹饰,据此,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相关专家断定,这5座空心砖墓为西汉早期的古墓葬。从小砖券墓出土的墓砖来看,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相关专家断定其为西汉中期的墓葬。这批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郸城在西汉早期的政治地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丰富了郸城文物大县的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据介绍,郸城县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以来全县共发现文物点1200多处,大多数为古遗址、古墓葬。

行政区划

郸城县辖8镇11乡3个办事处和1个工业区(汲冢镇、宁平镇、宜路镇、南丰镇、吴台镇、钱店镇、石槽镇、白马镇、城郊乡、双楼乡、胡集乡、汲水乡、虎岗乡、巴集乡、东风乡、张完乡、丁村乡、李楼乡、秋渠乡、新城办事处、洺南办事处、洺北办事处、东工业区)

自然地理

县境属黄淮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稍呈倾斜,坡降为七千分之一,地势平坦,土质粘重,适宜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生长。黑茨河、黑河、新蔡河、皇姑河、油河(清水河)流经境内,地下水位较高,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加上河道支流及人工开挖的沟渠,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高,排灌比较方便。郸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年平均气温14.6度,年平均日照时数2258.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18千卡,是河南省太阳辐射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738.6毫米,年降水量在600至900毫米的年份占59%。年平均无霜期223天,80%的保证率为20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