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岗乡地图
虎头岗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虎头岗历史上归属老子故里苦县,先后苦县名字变化为父阳、谷阳、真源、卫真。至元二年(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为鹿邑一个县,治所迁卫真县境(今鹿邑县城),虎头岗始终属之。直到1951年5月,析鹿邑(大部乡镇)、淮阳、沈丘3县部分区、在鹿邑县郸城集设立河南省郸城办事处(县级)。1952年8月,政务院(现在的国务院)正式批准置郸城县,虎头岗划属郸城县。1965年建虎岗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6.1万。商(丘)临)(泉)公路从乡西部穿境,辖虎头岗、刘寨、梁张庄、路集、杜庄、李牌、北王庄、梁老家、段岭、白庄、雷庄、长营、伏赵庄、小周庄、王堂、腰刘庄、连塘、王大寨、后赵庄、梁新庄、刘老家、宋庄22个行政村。经济发展
一是按照“调优产品,调高效益”的原则,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全乡形成“一红一白”的产业格局。全乡辣椒种植面积年均突破2万亩,成为豫东最大的辣椒生产集散地;全乡种植棉花年均3万亩;经济作物效益年均3600多万元。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子加快。我们积极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拉长农产品加工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以永达面粉厂为依托,全乡每年发展订单小麦5000亩;以联堂兴誉保健制品有限公司为信托,每年发展优质辣椒2万亩。三是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白庄、刘寨的种猪养殖,虎岗、王寨、常营的菜鸡养殖,黑河网箱鱼养殖等已具备一定规模。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乡农用三轮车已达1050辆,灌溉机12000部(台),大、中型收割机45部(台)。五是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乡扶贫开发整体推进村2个行政村,扶贫资金累计达到378万元,改善了扶贫开发村的交通和办学条件。民营经济:按照“多轮驱动、滚动发展、扩张总量、民营联动”的民营企业发展思路,坚持“书记工程”带动,集体、民营联动,五年累计吸纳资金投入6700多万元,新发展民营企业45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个。
鼓动民间资本投入:长营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吸纳民间闲散资金300多万元,楼板加工企业达到25家,年产优质预制板材35万块,年产值300多万元,上缴税金15多万元,带动了建筑、运输、装卸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联堂兴誉保健制品有限公司,走“公司+农户带基地”的路子,融通筹集民间资本,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完成了由单一品种到系列化商品转换,产品远销广东、上海等10多个省市。
打造招商洼地降低招商门槛:梁老家行政村从新疆阿克苏引资860万元,第一批出栏商品肉牛300头规模的吨子牛育肥基地已建成并初见成效,第一批出栏商品肉牛100头;永达面粉厂吸引江苏外资500多万元,对仓容进行了扩建,现已形成储存原粮500吨、日产200吨面粉的生产能力,成为周口市面粉加工行业的老大。普生公司分三期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养殖、加工和旅游观赏为一体的“普生公司郸城虎岗鹅业养殖基地”,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它的建成和投入运营将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全乡尾毛加工户已发展到1300多户,珠骗工艺品编织50多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400多万元。开发劳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我们成立了乡劳动服务中介组织,并与广东、山西、北京、山东等地签署了劳务合作意向,及时向农民发布外地用工信息,组织农村劳力有序外出。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000多人,务工收入1300多万元。
农村建设
搞好宣传营造氛围:为了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优化生活环境,建好沼气池,乡党委、政府首先利用宣传车,召开会议,散发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给群众讲解建设使用沼气池的各种好处,并用对比的方式给群众算好经济帐。让广大群众知道建设使用沼气池既优化美化了生活环境,又节省了能源,使浪费掉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和畜粪秸秆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年来,乡政府共召开各种会议300多场次,出动宣传车500多辆次,散发传单2万多张,基本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在全乡中小学校里举办“沼气建设知识竞赛”、“沼气建设知识演讲赛”等活动中。截止目前,共举办“知识竞赛”50多场,“宣传比赛”30多场,利用这种形式使学生把沼气建设的好处传递给家长;第三是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听沼气建设,集中地区的群众现身说法,一年多来,共组织三批1000多人到商丘市梁园区现场实地参观,使村民代表和商丘的使用沼气的群众亲密接触,让他们零距离交谈,常营行政村三队村民杨继付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人家是农民咱们也是农民,人家建了沼气池,从院外到院里的干净,你别说,俺看建设沼气池就是一件大好事!”成立组织行成长效:为了使沼气建设工作长抓不懈,形成长效,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书记杨苏林为组长,以乡长段居华为副组长,以班子成员和22个行政村支部为成员的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了层层承包,一包到户的承包制度,一月一评比,半年一考核,一年一总结,同时制定了《虎岗乡沼气建设实施方案》、《虎岗乡沼气建设实施细则》、《虎岗乡沼气建设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等15项制度;同时和各行政村支部书记都签订了目标责任制,实行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政策,班子成员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和党员包到户,这样一来,使沼气建设工作造成了长效机制。
抓好结合建设沼气:为了搞好沼气建设,乡党委、政府在搞好宣传的基础上下功夫,抓好切入点,把沼气建设和其它工作结合在一起来抓:1、把沼气建设和评比和谐家庭相结合。评比和谐家庭现今在该乡是一件很时尚的事,从去年开始该乡以常营行政村为试点,在全乡推广了和谐家庭评比活动,被评上和谐家庭的农户可以披红戴花受到了乡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但是从今年起评选和谐家庭在原来爱党爱国、家庭和睦、遵纪守法、勤劳致富、邻里团结、乐善好施、生活节俭、文明礼貌、尊老爱幼9条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条:就是和谐家庭户必须使用一池三改的沼气池,否则取消评比资格。2、与建设沼气池双百评比相结合。“双百”评比活动在该乡开展多年,几年来该乡在22个行政村共评出孝顺媳妇和孝顺儿子500多对,沼气建设以来,把评比“双百”的条件又增加一条建设使用沼气池,否则不让参加评比。3、与评比十星级文明户相结合。该乡每年都要在全乡范围内举行一次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活动,评上的可以在自家大门头上挂上一个带有十个五角星的“十星级文明户”标志。从今年以来也和评选“双百”和和谐家庭评比一样要建设使用沼气池,否则取消评比资格。
亲情帮扶促进和谐:实际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发现一部分农户想建设一个沼气池,但又苦于资金不足,一个沼气池建好使用要投资2000元左右。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乡党委书记杨苏林和乡长段居华带领班子成员每人捐出1000元钱帮扶两户建设沼气困难户,并亲自将钱送到群众手中。常营行政村一队的杨春生激动说:“俺没想到,书记乡长亲自捐钱还送到俺家,让俺建设沼气,你说,如果俺再建不好沼气池,俺还能对得起谁?俺能使上沼气池,多亏了乡里的领导呀!”在书记、乡长和班子成员的带动下,该乡所有干部职工和乡直机关一把手以及行政村两委班子成员都纷纷慷慨解囊,每人捐出500元帮扶一户沼气建设困难户,建好沼气池。截止目前,仅亲情帮扶一项全乡建设沼气池500多个,很大地推动了全乡建设沼气池的热潮。形成产业推动经济,沼气的建设和使用,不但节省了能源、美化了环境,同时乡党委、政府采取请外地专家来现场讲课,和组织民工到外地学习的办法,共培养了沼气建设工人100多人;乡政府采取小额补贴的办法,从外地购进建设沼气的钢模具200多套。沼气建设在我乡还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推动了全乡的经济增长。截止目前,该乡有建设沼气池的施工队三个,拥有技术工人100多人,施工队自带建设池钢模板和各种施工用的工具,年经济效益高达200万元以上,有一个沼气使用服务公司一个,该公司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沼气配件,以及沼气池使用配料(秸秆、畜牧粪便等按比例发酵好材料)并送料上门服务,该公司年经济效益达200多万元。有效地拉动了全乡的经济增长。通过沼气建设活动的开展,农民生活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原来农作物桔杆和畜牧业粪便到处堆放的现象没有了,同时也推动了全乡的经济发展。使一个昔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治安混乱的穷村变成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淳朴、村容整治美观、社会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两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郸城县优秀党支部,2006年村文化大院被评为“周口市先进基层文化大院,2005年底该村被郸城县委、县政府命名为郸城县第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的作法曾在中央电视台7频道报道,06年被省司法厅、民政厅授予民主法制示范村,被省建设厅授予中州新村,07年被市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07年度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镇等光荣称号。今年6月份,省委书记徐光春也亲临实地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