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电子地图 >
周口市地图
周口市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全市共辖川汇区、项城市、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鹿邑县、太康县、扶沟县、商水县、西华县八县一市一区,周口市政府驻川汇区,周口市总面积11959平方千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8953172人。川汇区面积269平方千米,人口46.2万人。邮政编码466000。区人民政府驻沙河北岸。项城市面积1083平方千米,人口117万人。邮政编码466200。市人民政府驻花园办事处,扶沟县面积1173平方千米,人口73万人。邮政编码461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西华县面积1194平方千米,人口87.6万人。邮政编码466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商水县面积1314平方千米,人口117万人。邮政编码466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太康县面积1759平方千米,人口138万人。邮政编码461400。县人民政府驻县西开发区。鹿邑县面积1238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邮政编码477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郸城县面积1471平方千米,人口130万人。邮政编码47715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淮阳县面积1407平方千米,人口134万人。邮政编码466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沈丘县面积1080平方千米,人口123万人。邮政编码466300。县人民政府驻槐店镇。*2004、2005年部分县区行政区域发生变化,此处各县市人口面积根据调整后的更新*,2000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川汇区。(2)周口市设立川汇区,以原县级周口市的行政区域为川汇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老街。(3)周口市辖原周口地区的商水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沈丘县、郸城县和新设立的川汇区。原周口地区的项城市由河南省直辖。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周口市总人口9741283人;川汇区323738、扶沟县666779、西华县820319、商水县1093686、沈丘县1079278、郸城县1151994、淮阳县1229357、太康县1254680、鹿邑县1068984、项城市1052468(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2004年10月22日,原属于淮阳县的搬口乡正式划归川汇区所管辖,搬口乡位于淮阳县境西南部,西依川汇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委员会,81个自然村,158个村民组。“西瓜兄弟”的故乡就位于搬口乡门楼行政村所辖的李楼村。2005年,周口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川汇区撤销蔬菜乡、南郊乡、搬口乡,分别设立相应街道办事处(城东、城南、城北、搬口4个街道)。项城市撤销秣陵镇、老城乡,设立新的秣陵镇,秣陵镇政府驻北关居委会。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人口10000多人。2006年4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原商水县李埠口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2011年6月13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11]58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淮阳县许湾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川汇区辖1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其中,文昌街道、搬口街道、许湾乡委托周口市东新区管理。经济开发区下设金海路办事处、太昊路办事处、淮河路办事处。

本地特产

1.黄金瓜:学术名称为伊丽莎白厚皮甜瓜,因色泽金黄而得名为黄金瓜。黄金瓜外表美观,颜色鲜艳,香气浓郁,内含多种维生素及高糖,汁多味美,甘甜清脆。
2.枣:西华县田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田口乡枣品种以灰枣、鸡心枣为主。灰枣又叫大枣,果实中等大小,呈长圆锥形,果皮棕红色,果肉厚,质脆,汁少味甜,核小细长,品质上等特别适合加工,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鸡心枣,又叫小枣,果实较小,呈鸡心状,果皮薄、果肉中厚,致密质细,味极甜核较小,是优良的制干品种。田口大枣被誉为“田口大枣,天下最好”。枣果是著名的滋补佳品,营养丰富,干枣含糖50%-87%。
3.逍遥胡辣汤:胡辣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逍遥胡辣汤的主料是:精粉、熟羊肉,配料为八角、胡椒、花椒、茴香、砂仁、肉扣、八桂、凉浆、粉条、味精、精盐、木耳、面芡、香油、醋等...
4.周家宁平麻花:在方圆百十里流传着"兆丰酒,顾家馍,周家的麻花点着火"的谣谚。如今,经营周家麻花的叫周显章,从他曾祖父起祖辈以卖麻花为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祖传于宁平镇,也叫宁平麻花。周家麻花呈金黄色,看似透明状。绠头麻花象灯笼,伞形麻花似伞面。吃起来清脆可口,易消化,味道正,不涩不苦,不垫牙,无怪味,用火一点便燃,长期存放不霉不软,脆酥如初。
5.淮阳黄花菜:是国内黄花菜系列的精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外地(湖南、东北、山西)黄花菜产于山地、丘陵等贫瘠的土地上,而唯独淮阳黄花菜产于平原(黄淮平原),气候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以沙、壤二合土为主,含有丰富的营养之素。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淮阳黄花菜独特的品质。其花蕾肥大,双层6瓣,有七根金针似的花蕊,馏晒后色泽金黄,菜条丰润,油性大,弹性强,久煮不烂,鲜嫩甜脆,品质之优良居全国黄花菜之冠。淮阳黄花菜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蒸、馏、晒。无毒、无公害,不含硫,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不进行任何药品处理,绿色食品。淮阳黄花菜菜条丰润,色泽金黄,质地筋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黄花菜中的极品。早在汉朝时期就已闻名全国,成为朝圣的贡品。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到陈州(淮阳古称陈州)郊游时,品尝过黄花菜后,写下”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给予极高的赞誉。淮阳黄花菜之所以名贵,得益于淮阳独有的气候、土质、水质等综合因素,离开淮阳这种风味和特性就会丧失,对淮阳的环境条件依赖很强硬态度,是区域性的地方特产。淮阳黄花菜是风味独特的佳肴。它质地筋脆,久煮不散,清脆爽口,鲜美如初。淮阳黄花菜对淮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质条件和栽培条件,有着极强的依赖性,是区域性的地方特产,
6.观堂麻片:观堂麻片是鹿邑特产之一,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片薄,酥脆香甜、爽口而成为名牌产品。鹿邑县观堂麻片,始于春秋,盛誉南唐。产于古代思想家道教鼻祖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其工艺考究,配方独特,不含任何助剂和色素,属纯天然食品,口感香酥脆甜。观堂麻片的主要原料是:芝麻仁、白糖和饴糖,并采用传统的配料方法,制作精巧,片薄如纸,含入口内,不嚼自化,营养丰富,有健脾、开胃、润肺之功能。是馈赠亲友、旅途食用、老人或儿童高级农补品。历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7.汝阳刘毛笔:汝阳刘毛笔,是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汝阳刘传统的手工技艺,据《项城县志》342页记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名讳的制笔工艺传承人至今有23代,汝阳刘村素有“毛笔之乡”、“妙笔之乡”的美誉。“汝阳刘”毛笔选料考究,仅兔毫的选择标准是秋毫取健,取尖,春夏毫则不要;狼毫的选择就必须要到东北去采集过冬的黄鼠狼尾毛来制作。

交通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周口市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西部紧靠京广铁路,京港高铁(北京---香港)国家南北交通大动脉,北部禹亳铁路铁路横贯东西,南部漯(河)阜(阳)铁路穿境而过。南(京)洛(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汇入京港澳高速公路,又一大动脉大广高速公路(大庆---广州)纵贯南北,现在又新建成连接连霍高速的商(丘)周(口)高速公路。北部有S83永登高速公路永城到登封311国道横穿东西,106国道贯穿南北。沙颍河刘湾港二期扩建工程的沈丘过船闸已经竣工,郑埠口枢纽工程已纳入国家计划。周口港工程已竣工,成为周口水上运输的一大亮点,由周口启航,经淮河、长江可直达南京、上海。全市电力供应充裕,网路火电和地方电联网联起套。邮电通讯发展迅速,连接全市城乡的十万门程控电话直拨国内外,INTERNET已进入千家万户。

历史沿革

周口镇历史悠久,1965年以前是淮阳专区管辖的下属乡镇。古时属陈楚,睡始祖都于宛丘(今淮阳),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史载明清时期“通衢五省,人杂八方,商贾云集,南北之声不绝于耳”,素有中国“小武汉”之盛名。周口地区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周口,又名周家口或口上,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最繁盛时期的周口镇仅街道就有116条,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专门行业,如筢子街就是卖竹器的,麻线街是专门卖麻袋的,打铜街是专门做铜盆等铜器的,而且平均每两条街都要建造一个庙宇。虽然整个周口镇有116条街道,但它的商业主要还是靠转运贸易发达起来的,这些转运贸易主要在河南东部和江南之间进行,其输出的商品以陈州、开封二府所产农副产品为主,输入则以江南所产绸布、杂货为主。杨子山说,有人形容周口当时商业的繁华程度用“商旅奔驰”四个字,非常贴切。那么当时周口商业的规模到底达到了何种程度?杨子山说,南开大学的许檀教授曾经以周口山陕会馆道光十八年的两块碑为依据,按照修建山陕会馆从商人中“千厘抽一”集资的原则,推算出在周口的山陕商人中仅有名号可考者,就有坐贾164家,行商320家,合计484家。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熊廷弼经过当时的周口时,曾写过一首叫做《过周家口》的诗,其中有句云:“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意即周家口的繁盛晚上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样灯火通明,白天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由此可见当时的繁华程度。”周家口真正的兴盛时期还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周口已经开辟16个渡口,最繁盛时本地居民达到了四五万人,而流动人口则达到了数十万人,它也赢得了“南皮都”和“小汉口”的美誉,成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这块古老圣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发祥地之一。人类始祖太昊伏羲氏都宛丘(今淮阳县),作八卦,结网罟,教民渔猎;中国女神女娲氏都西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化育万物;炎帝神农始都陈(今淮阳县)、尝百草,艺五谷,教民稼穑,开创中国种植、养殖的新纪元;古代先哲,世界100名人之首的道家鼻祖老子(名李耳),生在苦县(今鹿邑县),西出函谷,著五千言《道德经》,流传千古,经纬华夏;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陈城(今淮阳)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淝水之战重要指挥者谢安出生在陈(今太康县);中国杰出易学家陈抟亦生在鹿邑县;包拯下陈州赈灾,引出过一段有名的故事;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洪宪皇帝袁世凯生在今项城市;著名的抗日将领吉鸿昌生在扶沟县;陈、李、谢等十多个姓氏的祖根源于周口。历史的长河,灿烂的文化在周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是中国古文化旅游的重点区域。“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寝太昊陵,占地870亩,五门相照,殿宇琉金,巍峨壮观;伏羲仰观俯察,作八卦的画卦台,亭栏溢彩、古柏苍翠;伏羲始作八卦的圣物白龟1984年从画卦台畔千年灵地重现;距今4600多年的宛丘故城遗址平粮台,是我国日前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孔子陈蔡绝粮,平淡艰辛的纪念地弦歌台,修葺一新,湖中建坛,红莲映日,碧荷接天;老子故里太清宫,仿长安皇宫建造,九龙井,“先天太后之赞”碑依存;老子修道成仙,飘然升天老君台,高坛建筑,庄重古朴;“三皇”之一女娲氏之都城,西华女娲城环境优美已成为商贸游览胜地;扶沟吉鸿昌纪念馆记载着英雄不朽的业绩流传万古;周口市关帝庙,保存完好,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刻、美术、冶炼等工艺荟萃的古建筑群;袁世凯故居,典雅别致,颇具中原近代民居情调;南顿故城建设精美,具有古城风貌;淮阳剪枝公园,松柏造型奇异,飞禽、走兽、亭、塔、阁、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淮阳环城湖比西湖大一倍的16000亩水面,蒲苇葱郁,荷花飘香,碧波荡舟,戏水采莲,垂钓烧烤,乐趣无穷。

地理资源

地貌周口地属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1/5000-1/7000。海拔高度为35.5-64.3米。大致以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为界,线西海拔高度为50—64.3米,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线东海拔高度为35.5-50米,自然坡降为1/6000-1/7000。线东的郸城东部,沈丘东部、东南部,项城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多在40米以下,地势低洼易涝。全市地貌特点是大平小不平。整体地貌平坦,但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按照河南省地貌区划和等级系统划分,市内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区。岭岗多分布在沙颍河以北,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以西。坡洼地分布较广,主要在沙颍河以北;以南的沈丘、项城、商水也有零星存在。土壤市区土壤主要有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黄褐土等4个土类,黄褐土、潮褐土、潮土、灰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砂姜潮土、壤质潮土、黏质潮土、黑底潮土、壤质灰潮土、黏质灰潮土、冲积湿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砂姜黑土、青黑土、覆盖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石灰性青黑土、覆盖石灰性砂姜黑土等20个土属。主要壤质是洪水冲积性黄褐土和砂质洪水冲积性潮褐土。由于受气候、大地构造、黄河和沙颍河冲积及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市区土壤大致以沙颍河为界,以南多为砂姜黑土;以北是在黄河历代南泛的冲积物上经过人们辛勤耕耘形成的潮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7%以上。这两种土壤土质疏松肥沃,都适于农作物种植,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周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不均。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于风。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多种作物及林木生产,适合于农林牧渔各业的综合发展。温度周口年平均气温在14.5℃—15.8℃之间。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4.5℃、26℃、15℃、1.6℃。极端最高气温达43.2℃(1966年7月19日周口镇),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955年1月淮阳县)。年平均气温变差为27℃左右,年周期变化在0℃—28℃之间。近年来,气温略有升高,在1℃—2℃之间。全市平均霜期为146天,无霜期219天。降水全市历年降水量为689—816毫米,85%以上的降水多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37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2%,且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雨量从周口东南至西北呈递减趋势;冬季降雪较稀少,降雪深度平均为12厘米。光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25—2269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2.0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能被植物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9千卡/平方厘米。分季度看,4—9月份的作物生长旺盛季节,正是降雨量最多、日照时数接近200小时的良好时段,这些气象要素对周口农业生产十分有利。风向、风速周口历年最多风向是北至东北,以东北偏北为主,4—7月多吹东南至西南偏南风,以南风为主;其他月多在西北至东北之间,以东北偏北为主。历年平均风向频率是北至东北最多,南至西南次之,东南再次之,西至西北最少。风速平均每秒2.7—3.4米,最大每秒40米以上。据历年资料分析,风速呈明显减弱趋势。水文周口属于淮河流域,有沙颍河、涡河、西肥河、汝河四大扇形水系。其中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河发源于河南省鲁山县西部石人山,颍河发源于嵩山山脉的阳乾、少室诸山,两条河流在川汇区孙嘴村汇合,称沙颍河。沙颍河与其支流贾鲁河、汾泉河、黑河、新运河、新蔡河流经全市,流域面积占76%。四大水系纵横交织,不仅形成了一个“自然灌溉”系统,而且形成了美好的自然风光,条条河流像碧绿的飘带一样,由西向东流淌,把无际的平原沃野装扮得分外妖娆多姿。周口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无污染。据1998年周口水文勘测局资料计算,水资源总量为29.81亿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亩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约44.88亿立方米。合理利用这些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证。生物周口有各种植物170余种,动物近80种。生物名贵品种有周口黄牛、槐山羊、淮阳驴、项城猪、鲈鱼、白龟;白花泡桐、高口樱桃、陈老将梨;黄花菜、逍遥大葱、房坟韭菜、芦笋。

文化教育

1.周口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始建于1973年。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坐落在颍河、沙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处的河南省周口市。周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华夏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寝,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鼻祖老子诞生在这里。
2.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创办于1981年,是周口市有名的技术学校。从租用别人几间平房的服装班开始,发展到现在两个校区,常年在校生6000多人,长短结合年培训学员1万多人的办学规模。学校开设电子通讯、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数控模具技术、物流管理、服装设计与制作、汽车驾驶与维修、机电一体化、金属焊接等13个社会急需专业。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学校全体师生勇于实践,锐意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注重实践、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使学校发展成为集升学教育、就业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真正实现了“学校有生源,企业有骨干,学员收入高”的可喜局面。学校的办学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办学先进单位”、“国家职业指导先进单位”。2007年,“海燕技工”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务知名品牌”。
3.周口教育学院:周口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由原周口教育学院、原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部和五年制专科基础教学部组建而成,属本科学校正处级单位。目前学院有成人教育研究室、综合办公室、教务培训科、招生办公室、学生管理科、团总支、后勤管理科和图书室,共8个职能科室,在职职工43人。成人教育和五年制专科在校生7075人。同时,还承担着对全市中学教师、校长以及部分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学院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6000M。有篮、排球场10个,普通教室31个、,多媒体教室4个、微机室5个、语音室2个,理化生、电子电工实验室各一个。学院图书室馆藏图书5万余册,阅览室杂志320种,报纸31种。办公实现了自动化。今后,我们决心继续秉承“敬学尊道,致用笃行”之院训,以做大做强成人教育为目标,在做精做实做细上下工夫,经过三年苦干,力争成人在校生达到万人以上,在职教方面取得新突破,在非学历培训方面,为周口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4.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高校(全额供给事业单位),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承担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任务。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定为13000人。学院坐落在三川交汇的周口市,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是培养高、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场所。目前,学院占地1400亩(北校区806亩,南校区60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40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460万元;各种专业实验室55个,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30多个;还拥有与现代化教学相适应的远距离多媒体教学系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语言教室、局域网和校园网等,图书馆藏书40万册,年订阅报刊400余种;建有两个标准田径运动场,各种体育设施完善。学院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等称号;在“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等次,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院现有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系、财经系、信息科学系、机电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人文科学系、中专部、基础部等10个全日制教学单位,另有电大部、成人教育部等两个成人教育教学单位,开设有园艺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园林花卉方向)、饲料与动物营养、畜牧兽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旅游管理、汉语、文秘、应用英语、商务英语、音乐表演、装潢艺术设计21个高职高专专业,还开设有、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幼师、旅游酒店管理、电子电器、戏曲、舞蹈等普通中专专业。高职高专专业面向河南、河北、江西、山东、黑龙江等五省招生,普通中专专业面向河南招生,并且面向企业和地方开展了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大、中专等各类注册学生13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00000人(专科9000人,中专1000人)。学院荣获省综治委授予的“省治安模范单位”、周口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5.周口一高: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为周口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始建于1959年,1965年更名为周口高中,1971年学校更名为周口三中,2001年学校定名为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半个世纪以来,周口一高在继承“知难而进、求真务实的办学”的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形成了“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健康发展个性”的办学特色,进而提出了“绿色教育、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建校五十年来,近五万学子受熏于此,学为人之道,长真才实学,立报国之志,在振兴中华民族的伟业中发光发热,也使一高逐步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学府。
6.扶沟高中:扶沟县高级中学位于扶沟县文化路东段25号。1926年始在现址建学校,经过84年的发展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发展成为享誉中原、知名全国的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75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教职工247名,其中达到研究生学历者23名,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4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教育教学专家2名,省学科带头人3名,省骨干教师16名,市级骨干教师52名。在校学生5000余名,拥有55个教学班,教室全部装配了闭路电视及监控系统。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多媒体双向教学评估系统、计算机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报告厅、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以及高标准、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实验仪器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学校藏书8万余册,订有各种杂志300余种。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和谐、昂扬向上。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师队伍,实施科研兴校,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教育教学质量二十一年一直位居周口市第一名。96年被河南省教委命名为首批具有保送生资格的36所重点高中之一。2005年2月被省教育厅首批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小学管理先进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21项省级荣誉称号,81项市级荣誉称号。显著的办学成效,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周口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先后对扶沟高中办学成绩从不同角度作过多次专题报道。
周口大学园梦活动:2011年8月24日,是周口莘莘学子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当天举行的周口市工商联2011年“圆梦行动”捐助发放仪式上,市直和川汇区44名贫困学子领到了13万多元的资助款,圆了各自的大学梦。周口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武建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宁萍,市政协副主席杨春出席捐助仪式。在捐助仪式上,一位刚考上大学的学生激动地说:“9月1日,我就要到学校报到了。我会牢记这份关爱,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和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武建新在讲话中指出,“圆梦行动”展现了周口民营企业家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一活动形式应该长期坚持和完善。市工商联要积极创新,常抓不懈,拓宽渠道,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光彩事业的情况纳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入开展“同心同行建中原”的活动实践,不断拓宽资助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他还希望广大受助的学生不忘感恩,以满腔的热忱回报社会,把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