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陇南市地图 >
宕昌县地图
宕昌县相关地区地图:

国民经济

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2亿元、1.58亿元、2.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16.4%、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6元,同比增长9.5%: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2665吨,比上年增长0.7%;完成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4002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3.0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30万元,比上年增加16.8%;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76万元,比上年增41.98%;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99亿元,比年初增长26.0%,各项贷款余额3.34亿元,比年初增长2.29%。

农副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宕昌县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蓄产品、蔬菜、瓜果产量成几十倍增长。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完善,积极推进科学种田和农业生产现代化。逐步形成完整的县、乡、村一体化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全县畜牧业生产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农村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
刺嫩芽:龙芽葱木俗称刺嫩芽,是一种珍贵的山野菜,是出口创汇的AA级森林绿色食品,在我县的各个乡镇均有大量的刺嫩芽。
羊肚菌:羊肚菌Morchellaesculcnta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真菌。菌盖部象蜂窝状,园椎形,呈褐色。菌柄近柱形,白色或污白色,内部空心。表面常有浅色粉末。子囊园筒形,有8个孢子,孢子椭园形、光滑、无色。侧丝细长。分布广泛,主要在林区。价贵,该属全世界15种,大多是味美的野生食用菌,在我县的林区地带均有出产。
花椒:花椒为芸香料的落叶灌木,是我国北方有名的麻辣味的调味品及油料作物,也是我国的特产和传统出口商品。花椒除了作为调味品,还具有级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县南部沙湾、新寨、化马、秦峪等乡镇盛产的“大红袍”等好几种质量上乘、风味独特的花椒,享誉海内外,是其他地方的花椒无与毗美的。
木耳:耳又名黑木耳,为木耳科木耳的子实体,形似人耳,内面暗褐色平滑,外面淡褐色,密生柔软短毛,湿润时胶质,干燥时革质。原为野生食用菌类。木耳的食用部分为子实体,含有丰富的营养和矿物质,因木耳富含大量人体所需的成分因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在我县林区盛产优质黑木耳,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蚕豆:蚕豆原产于中国,据推算,中国种植蚕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大豆富含蛋白质和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统计口径上,国际上蚕豆被定义为一种油籽作物,而我国把它定义为一种粮食作物。豆油主要用于直接食用和工业用,而豆粕则主要用来作为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在我县的北部乡镇均有出产,品质优良,仔大饱满,色泽光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大蒜:大蒜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学名AlliumSativum。大蒜的蒜头、蒜苗、蒜苔均作蔬菜,在我国的培植极为广泛。自近年来,经过许多国际研究机构的研究证实,大蒜中含有抗癌、杀菌、防痢疾、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杀死结核杆菌、消除体内淤血等奇效的大蒜素及其降解物,我县出产的紫皮大蒜具有瓣大、味浓、质密、不易出芽、不失水、耐存储等特点。
核桃:核桃又名胡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其产量除美国外,即推中国。核桃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其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我县的南阳等乡镇出产的核桃具有粒大壳薄,肉质香、脆、酥,蛋白质含量高,是人们喜爱的干果之一。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宕昌各级党政组织率领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扶贫攻坚和加快发展两条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和开发搞活,不甘落后,以干克难,艰苦奋战,真抓实干,使宕昌的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到2001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122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0713万元;扶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总产达到5.6万吨,人均占有粮205.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69元,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3.2%,比扶贫之前的1985年下降了52.6个百分点。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通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工业技术改造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落实,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4%,实现了“普初”。开通了有线电视,全县电视覆盖率达到74%。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粮食生产稳中有增;通过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和传统中药材面积,引进名优新特药材,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温室蔬菜和规模养殖,使农业效益有了大的提高。大力开展兴水改土造田营林等农业基础建设,使农村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集中力量,实施连片综合开发和整村推进,加快了扶贫攻坚进程。全县累计已解决16.4万人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面大幅度下降。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抢抓机遇,多渠道争取投入,大动作地开展以旧城改造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开发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通过拓宽改造城区道路、实施旧城小区开发、完善公共设施、发展城镇贸易,使城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通过改造国道212线过境路、县乡道,大搞乡村道路建设,以国道212线为骨架的全县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乡、村通车率分别达到了100%、77%;通过实施110kv输变电工程、35kv线路架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使乡、村通电率分别达到94%、83.2%;电信通讯建设成效明显,农市话容量达到7840门,移动电话网络逐步延伸,用户达到1200户,行政村通电话的占20.7%。
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坚持“政府创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方针,内改外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对24户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实现了资产重组。在土地征用、税收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10户重点企业进行了挂牌保护,引进外地客商投资4200多万元,建成了30多个水电、矿产、加工等企业。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到4874户,从业人数达到8058人,上缴税金500多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积极拓宽项目争取渠道,全方位争取立项投资,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科技教育发展步伐加快: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大科技培训和普及力度,鼓励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示范,以地膜粮食为主的温饱工程、以提高“三率”为重点的种子工程、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为主的植保工程、以改土施肥为主的沃土工程、以川区农业技术为主的科技增收工程,均取得了新的成效。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农村青壮年扫盲,实施义教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全县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卫生Ⅷ项目,健全三级医疗保健网络,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手工艺品

1、家俱类:藤编五斗橱、床头柜、鞋柜、柳编书架、储物柜,2、沙发类:柳编太空沙发、卵形大中小号沙发、逍遥椅,3、草筐类:洗衣筐、洗衣篮及各种型号款式的小筐、小篮,4、草垫(毯)类:各种草地毯、地垫、餐垫、座垫、装饰挂毯,5、花类:干花、鲜花、仿真花、各式花瓶,6、工艺礼品类:各种镜柜、风铃、CD架、化妆盒、烛台、异形蜡烛、玩具、草帽、草鞋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60所,有教职员工3264人,中小学人数达到52157人,高中学生人数达到了4116人;通过向上争、财政挤、社会帮等途径,先后实施了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项目,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2008年,高考本科录取373人,专科录取406人,同比增长37.4%,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文体事业:通过各类文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文化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体中心等文体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具有羌藏地方色彩的歌舞等文化艺术迅速发展,文学、陇剧、音乐、曲艺、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各种艺术门类空前繁荣,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逐步形成;与省陇剧院联合创编的《官鹅情歌》获得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卫生事业: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364家,其中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5所,村卫生室334所,全系统有专业技术人员707人,各医疗机构拥有床位499张,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建立了新农合和特困医疗救助制度,顺利开展了卫生Ⅷ及支持性项目、“降消”项目,住院分娩率达到5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4‰,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0/十万。
广电事业: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171个自然村通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用户累计达到12000多户,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通过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信访案件查处和优先优惠政策的全面兑现等,使“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逐步得到完善,使全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整体提高的良好态势。
社会保障事业:随着一系列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体低保全覆盖、农村五保供养全覆盖,及时对所有应届困难大学生进行了慈善救助,妥善安排了受灾户的基本生活,使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2008年,全县社保参保人数达到2725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全县有12882户52269人已被纳入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达到50元;有1854户3877人被纳入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38元;五保供养对象达到2369户2832人,月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20元;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24.96万人,参合率达90.2%,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矿产资源

宕昌县地跨西秦岭铅锌、汞锑两个成矿带上。东有厂坝、崖湾大型铅锌矿床,西有岷县小寨铅锌矿床,历来被认为是成矿有利地段。据初步勘探,全县境内已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锑、铜、铅、锌、金、锰、铁等;非金属矿产有泥炭、石膏、重晶石、石灰岩、煤、粘土等。尤以锑矿点星罗棋布,为县内的优势矿种。其中浅而富的锑矿点已为乡镇开采,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石膏、泥炭规模大质量好,易于开采和深加工,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新发现的绿松石矿虽属矿点,但其价格昂贵,市场走俏,值得引起重视。另外全县共发现有黄金异常点13处,其中兴化、新城子、南河、官鹅、竹院五个点可采性最大,特别是锑、锰、泥炭、石膏等矿有一定的储量,开采前景广阔。
锑:锑是我县境内的优势矿种,也是开采利用获得经济效益最佳的矿种。已发现和探控明小型矿床一处,矿点6处,矿化点4处。其中水眼头小型矿床及四头山、瓦窑沟、银洞梁、大草滩、袁家湾等矿点和矿化点已被县乡镇企业开采利用。1、水眼头锑矿:矿区分为南北两个矿化层:其中南矿化层有矿体2个,矿化体4个,北矿化层有矿体6个,矿化体7个,以1—4个矿体最好,长49.8——328.4米,厚1.5—3.87米,形态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表内D级锑金属储量5604.14吨,表外锑金属储量491.05吨,属小型工业矿床。2、瓦窑沟锑矿点:矿区共有10个小矿体,其中地表6个,平硐中4个。矿体长15——34米,平均厚度0.2—0.8米,形态呈扁豆状及脉状。产状为走向2950——3200倾向北东,倾角530—890。3、银洞锑矿点:矿区共有3个矿化层,其中1号矿化层长850米,厚3.69—28.96米,有6个矿体。矿体长91——136米,厚1.56—5.48米,其余矿体长25米—50.5米,厚0.48—1.11米,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20—400<23—600。D级表内锑金属储量1204吨,表外7吨。4、大草滩锑矿点:矿区共有矿体7个,矿化体6个,长6.5—15米,厚一般0.28——0.95米,最厚2.2米。形态呈脉状,产状以150—1750<53—750为主,次为3050<450。5、四头山锑矿点:辉锑矿主要见于破碎带中,矿点内共发现有4条矿化破碎带。主要的一处金矿破碎带长50—150米,宽2—6米,多呈脉状产出,最大脉长可达1—2米,宽0.2米。其它三个破碎带不具规模,矿化不均匀,以脉状和块状辉锑矿为主。6、沈家锑矿点:矿区仅见一个矿体和矿化体。矿化体长60米,宽10米。矿体位于矿化体中心,长40米,呈脉状产出。7、三岔沟锑矿体:矿区见体2个,矿化体4个,形态呈脉状产出,产状以50—570<43—600为主,均分布于断裂破碎带中及其西南侧。8、袁家湾、关殿下、茅刺滩和罗家均属矿化点。
铜:铜在县境内已发现铜矿点1处,铜矿化点6处。1、马盘山铜矿点:矿区共见2条矿带。其中南矿带矿长约1000米,宽1—5米,由7个矿体组成,形态呈脉状,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倾角70—800。北矿带断续长800米,宽0.5—3米,由3个矿体组成,形态呈脉状,产状2400<850,部分倾向北东。铜金属储量3535.24吨。2、赵家沟、铜厂、槽子里、孙家山、林家山和成家山均属矿化点,在此略。
铅、锌:铅、锌在县内仅发现铅锌矿点1处,铅锌矿化点1处。1、兴化铅锌矿点:矿区共有3个铅锌矿体,均呈透镜状产出。Ⅰ号矿体长40米,厚3.3米,产状3470<790。Ⅱ、Ⅲ号矿体长20—36米,厚3.1—3.6米,产状分别为3450<250和3470<350。铅金属储量449吨,锌金属储量757吨。2、张家沟铅锌矿化点,在此略。
多金属:多金属矿在县内仅见4处。1、堡子梁多金属矿点:矿区共有13个矿体,其中铜矿体2个,铅锌矿体6个,锌矿体5个。Ⅰ、Ⅱ号矿化带均产于F2断裂构造中,Ⅲ号矿化带产于F1断裂构造中。求得表内D级金属锌142.36吨,金属铅74.45吨,表外金属锌325.37吨,金属铅5.48吨,金属铜7.82吨。2、代家庄多金属矿点:目前由省第五勘探院进行地质勘探,资料暂缺。3、老家山和鱼鳞沟多金属矿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