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亭镇地图
官亭镇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三国古栈道“邓邓桥”,清林子握臂桥。
经济发展
在“稳农、强工、活商、开放”的道路上,官亭正向农业强镇、工业立镇、商业兴镇、开放富镇健步迈进。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列为:合肥市村镇建设先进城镇、合肥市农田基本建设先进乡镇、合肥市综合改革试点镇等。在镇域经济中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支撑点、增长点,已形成以农机、化工、胶塑、五金、粮油加工、空调阀门配件、电动自行车、中石化加油等优势行业为文体的工业体系。以乡村华联超市、联都超市、国泰医药等为龙头的集镇商业体系基本形成。工业集中区正在兴建。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依托自身资源,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布局,实行城效型与外向型、城市型并进,示范基地与龙头企业相结合的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已建成优质粮油、畜禽(土鸡、麻鸭)、水产(龙虾)、经是林(常枣、甜油桃)、大棚蔬菜等农业无公害生产基地,并在其基础上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群体。官亭镇正向农业强镇、工业立镇、商业兴镇、开放富镇健步迈进。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列为:合肥市村镇建设先进城镇、合肥市农田基本建设先进乡镇、合肥市综合改革试点镇等。官亭镇在镇域经济中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支撑点、增长点,已形成以农机、化工、胶塑、五金、粮油加工、空调阀门配件、电动自行车、中石化加油等优势行业为文体的工业体系。官亭镇以乡村华联超市、联都超市、国泰医药等为龙头的集镇商业体系基本形成。官亭镇工业集中区正在兴建。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依托自身资源,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布局,实行城效型与外向型、城市型并进,示范基地与龙头企业相结合的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已建成优质粮油、畜禽(土鸡、麻鸭)、水产(龙虾)、经是林(常枣、甜油桃)、大棚蔬菜等农业无公害生产基地,并在其基础上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群体。
目标
2008年,官亭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增长15%;个私民营经济营业性收入7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3000万元,增长15%;招商引资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175元,增长15%;市场日交易额增长2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化水平达40%。
名优特产
早烟叶、柿子、花椒、党参、大黄等.
概况
官亭镇位于宕昌县城东南部40公里处,地处岷江中下游峡谷地带。辖村民委员会19个,38个合作社,乡镇总户数2499户,总人口11848人,乡镇从业人员7975人。,总耕地面积6800亩,其中水浇地360亩。海拔1480米,年平均气温13℃,降水量457毫米,无霜期250天,日照时数2100小时,属半干旱气候区,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农业结构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收入以花椒、药材为主。200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69.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246公斤,工农业总产值5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元。2001年,县委、县政府对官亭镇邓桥沟进行山水田林路加科技综合扶贫开发,年内实现整体脱贫。
基础设施
集镇基础设施较完善:日供水2000吨自来水厂1个,电信、邮政分局各1所(邮政分局2所),程控电话15000门,110KV供、变电所各1座,有线电视站2所,有线电视用户7300户,广播通播率100%,设有中心医院1座、乡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站22个,高中2所,中心学校3所含初级中学3所。镇水陆交通便捷,南有合武铁路、宁西铁路(宁西铁路设有客货两用三级站一座),中有312国道穿境而过,北有六合高速公路;淠史杭总干渠、金大河流经镇域;四大交通动脉三大水利命脉构成了水陆交通运输和生产、生活网络。近年来镇域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度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15亿元,其中一产1.28亿元,二产1.87亿元,三产约1亿元;全镇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3200元,居民可分配支出达4000元;劳务经济总量约1.8亿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集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