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镇地图
大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1、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旧居景区,程思远先生"旧居"位于距南梧二级公路88公里处北面900余米的大桥镇两岸村,结构为平顶四合院式。参观者络驿不绝。程副委员长系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风云人物,为全国人民熟悉,更为广西人民熟识,亲历国民党的兴衰,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展和辉煌,一生身居高位而始终襟怀坦荡、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其旧居坐落于一风水"虎地"的"虎背"上,右前方为长年供大程九个自然村4000余人饮用水的阳露清泉。该泉与大桥江上的鹰寨泉为同一地下河脉,泉水清澈,几百年来当地历以无数次极旱季节,而清泉水却长流不息,除满足饮用外,还长年溢出灌溉附近稻田,实为一天然奇泉。从阳露泉往东南方向走100米,便是程思远的祖坟,这卦地周围是一层层叠起的稻田,唯有祖坟稍为突起,古人传说此地属"飞凤饮水",程思远之所以出名,除了他一生刻苦努力之外,祖坟坐落地理位置好也许是一种巧合。
2、宾阳八景之一--石璧山:石璧山位于大桥江中下游之廖平圩附近,距南梧二级公路2.5公里,交通方便。石璧山为历代"宾阳八景"之一,诗曰:朝霞石壁产英豪。石壁山体东西长700米多,南北宽200多米。全山平地拨起,耸入云天,高低趋一,犹如一巨大墙璧,故有石璧山之称,山上奇石花木,层峦叠彩,雄伟、美丽、壮观。清朝举人陆生兰游于此地,题曰:五岳归来不看山,都缘巅峰少姿颜;峭然一壁凌空际,却在平坡散漫间。
3、水美古塔--秀峰塔:大桥水美秀峰塔始建于清朝初期,距今约300年历史,塔高30米,共五层。塔周围是"吨粮田"示范片,古塔经风历雨,"目睹"大桥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4、鬼斧神工--"三仙"洞:"三仙洞"与石璧山遥遥相对。岩洞最高处50余米,总长500余米,最宽处约300平方米,其中一段有一顶上宽畅圆形"天洞",奇丽无比,令人赞口不止。相传古代有三位仙人来到廖平地游玩,见此地之风景优雅,山境悠然,就在山间修炼。修炼功德成就,羽化登天,成为仙人。后来人们敬仰他们,在山洞口竖造塑像,年年尊拜,称作"三仙",故三仙洞由此得名也。诗曰:石经弯弯连山巅,壁峰屹屹顶中天;三星炯炯耀环宇,仙境悠悠会众贤。
5、一衣带水--大桥江:大桥江位于镇西面,南梧二级公路穿江而过,全长2000米,河面宽50-100米,水深2-3米,河床平坦,水清见底,流而不急。江水常年流水、永不干枯,可在江上划船、撤网、垂钓,随着江滨小区的开发,大桥江将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城镇建设
公共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日臻完善。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供水、供电和排污等设施日益完善。文教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65%,实现“初级卫生保健”达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125男4390女3735家庭户户数2288家庭户总人口(总)8118家庭户男4386家庭户女37320-14岁(总)19270-14岁男9700-14岁女95715-64岁(总)562415-64岁男313315-64岁女249165岁及以上(总)57465岁及以上男28765岁及以上女28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744
基本介绍
东去的大江,拐了个弯,仿佛特意用臂膀挽起这片土地走向海洋,阅尽沧桑的大桥镇坐落在江畔宁静的港湾里,长江如同一条纽带,将她与世界连接起来。徜徉在被车辙碾出一道道凹痕的条石古街,每块石头都像是一本厚重的书,记录了大桥的风云际会——隋唐年间,沿着丝绸之路走来了一批波斯胡商,并在大桥安家落户;宋代中叶,岳家军与金军在这里大战一场,留下了壮怀激烈的悲怆;清康熙年间,从大桥走出去的著名诗人顾图河,成为中国最早研究日本军事实力的学者;抗战硝烟弥漫之时,束星北怀报“科技救国”的理想,从大桥远渡美国求学,被后人誉为“中国雷达之父”。江水昼夜奔腾,大桥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她掸去了岁月的风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上海都市圈与南京经济区的崛起,江都市沿江开发区的建成,为大桥赢来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放眼望去,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奏响了沿江大开发的新乐章,——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江都港,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巨轮;穿境而过的京沪、宁通高速公路和省道江平线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给大桥带来了交通要津的地位。11万伏变电所、热电联供设施、3万吨深水码头、4万吨自来水厂、5万吨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的规划建设,更为古镇披上了滨江生态园林新城的风采。审时度势抢机遇、凝心聚力快发展。15万大桥人谱写出充满辉煌的经济诗篇——全镇培植出冶金机械、船舶制造、皮革笔刷、医药化工、工艺洁具等五大产业集群,产品不但远销大江南北,而且飘洋过海,走向世界;与工业比翼齐飞的是农业和旅游服务业,花木产业名闻遐迩、千亩牡丹姹紫嫣红;三江特水前景广阔、万亩渔塘人欢鱼跃;优质水果香飘四野、绿色食品品牌骄人;条石古街流连忘返;“长江三鲜”风味独特……,按照江都市城市建设“一主两翼”的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目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突出城市化品味、现代化气息、生态化建设,努力体现历史纹脉,文化底蕴,长江风光。通过五年建设,城市核心面积扩大到7.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0万人,全力打造滨江生态园林城市。
社会经济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奋力前进的一年。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凝聚合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实干求效,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社会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继续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1亿元,比2005年增长10.7%;其中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农业总产值1.7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88%和5%;乡镇企业总产值1.81亿元,增长7.75%;农民人均纯收入3856元;自然增长率为5‰,政策符合率91%。
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盛产林、茶、果、竹等经济作物,油柰、四季柚、槟榔芋、芙蓉李、无核柿等均为果蔬珍品,“大桥柿丸”更是饮誉东南亚。食用菌产业驰名海内外,普及千万家,有银耳、香菇、竹荪、金针菇、茶薪菇、杏鲍菇等二十多个品种,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是全县食用菌产量最大、品种最全、从业人员最多的食用菌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