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烟台市地图 > 长岛县地图 >
大钦岛乡地图
大钦岛乡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发展

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民俗文化踩街,大力实施科技兴岛战略,大钦海带协会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殊荣,东村海珍品发展有限公司参与的《离岸网箱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模式构建》课题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落实渔村义务教育政策,实现了学杂费全免,为8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乡村利用元旦、春节、“三八”、“七一”、“八一”等节日先后组织了大中型文体活动10多次,与驻军结对联欢8次,参与人员1000多人次。举办了东村妈祖庙开光仪式,组织全乡150多名群众参加了中国·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民俗文化踩街活动,全乡各村各单位和群众为妈祖节和妈祖塑像捐款18万元。加快推进渔民体育健身工程,东村投资40万元,新建设一处健身广场,配备了建身娱乐器材。北村投资50万元新建台山文化活动中心和休闲健身广场;投资4万元,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活动中心进行了房屋修缮粉刷,建设了一处500平方米的休闲场所。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6‰。积极宣传和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参保3722人,筹集参保资金21.8万元,参合率达到97.8%。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村级参保覆盖率达到100%,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为低保户、大病灾户、老党员、老复员军人等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大病灾救助金及各类专项救济金10多万元。完成3户残疾人危房改造。积极参与“爱心捐助”活动,发动全乡干部群众捐款42129元,比去年增长15%。多种形式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后推出了全县先进党支部北村、劳动模范赵洪顺、长岛县十大杰出青年王斌、烟台市十佳孝星邹玉英、好母亲肖建美等先进典型。

环境保护

近年来,在海洋资源日趋衰竭的情况下,大钦岛乡加快产业步伐,走以养殖业为主,养捕结合的路子,逐步形成了以海带、捕捞、育苗为基础,虾夷贝、海参、保育增养殖、海带深加工为支柱,深水网箱养鱼,渔业产业化为目标的多品种、多样化的产业格局。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海产品精深加工,先后开发研制的精冻海兔、调味针鱼片、鲜海胆黄、海兔酱、海怪酱、鲜嫩海带丝、佃煮昆布、即食海带、海带酱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大钦岛乡海岸线长24公里,港湾密布,海水清澈无污染,海藻丰富,非常适合海参、鲍鱼、紫海胆、虾夷贝等海珍品的栖息生长。另外,大钦岛乡是名扬海内外的“中国小浩海带”的故乡,全乡海带养殖近3000亩,年产淡干海带6700吨,目前,该乡海带系列产品已走进全国的各大商场,并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全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双拥工作

大钦岛乡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驻军相对集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拥军优属工作,着眼于增强军民凝聚力、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努力做到“四个落实”,既拥军优属工作组织机构落实、工作制度落实、拥军措施落实、优抚政策落实,军地双方互办实事,双向奉献,携手“同守海上钢铁要塞,共建和谐美丽大钦”,推动了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双拥共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市委、市政府授予“拥军优属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打牢双拥工作根基。建立健全了双拥工作组织机构,成立了大钦岛乡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双拥工作办公室,坚持军地座谈会和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到军地关系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注重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广泛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海岛渔家学军拥军的传统世代相传,永结硕果,拥军优属成为大钦岛乡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适应形势发展创新拥军举措,为驻军办实事解难题。各渔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都与驻岛连队结成共建对子,“八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和老兵复员、新兵入伍期间,走进军营,送去慰问品,进行座谈和走访慰问,帮助官兵拆洗被褥,与战士促膝谈心,军民共演一台戏,同耍一条龙。乡村两级和企事业单位用于援建和慰问驻岛部队的物资及现金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帮助驻军建立荣誉室、图书室、活动室6余处,赠送微机2台,各类图书3000余册,价值4余万元,为驻军连队进行文艺专场演出30余场。三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乡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在“八一”期间将全年的优待款一次兑现,共为100多名优抚对象发放优待款40多万元。各村优先安排退伍士兵工作,帮助他们学习渔养技术,靠勤劳致富。每年春节和“八一”节期间,对优抚对象和退伍士兵进行走访慰问

耕海牧渔

现代渔业稳步推进,渔村经济双增发展。大钦岛乡周围海域海流通畅,水质清澈,水产品资源丰富,盛产30多种经济鱼类和200多种贝藻类水产品,海带、海参、鲍鱼、海胆、干海米、深水活鱼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2007年,坚持“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在具体的养殖单项上体现“发展稳定、稳定发展”的理念,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形成了以捕捞、海带养殖、海珍品底播增养为基础,以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和深水箱养鱼为支柱产业,水产品冷藏、精深加工一条龙的立体化、多元化生产格局。全乡养殖结构调整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养殖总收入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了19%,实现水产品总量2.39万吨,同比增长5.6%。
海带生产:坚持精养高效,克服2007年“3.4”风暴潮影响,根据天气、水温情况,争主动抓早字,严格把关海带收割加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加工质量,确保了减产不减收。海带养殖2200亩,总产量7900吨,加工出口菜900吨,收入600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虾夷贝生产:乡党委、政府先后三次带队组织养殖户到大连、蓬莱等地考察苗种市场,针对2007年苗种多、价格低的情况,各养殖生产单位加大了优质苗种购置力度,全年共购进优质虾夷扇贝苗种2.7亿个,成品笼15万个,虾夷扇贝养殖面积达2500亩,收获1620吨,收入2600万元,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33%和52.9%。
深水网箱养鱼产业:继续稳定现有养鱼规模,调整优化养鱼品种,2007年全乡有投入鱼苗的网箱136个,放养黄、黑鱼280多万尾,销售黄、黑鱼500吨,收入1700万元,产量和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8.9和21.4%。
海珍品增养殖:积极引导各村级公司和海区滩涂招商客户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改善海底条件,营造适应海珍品生长的环境。全乡投石9000方,投鲍鱼苗216万个,投海胆苗300万个,投海参苗551万个。全年海参产量50吨,收入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18%;鲍鱼产量1吨,收入56万元;海胆产量60吨,收入220万元。
捕捞生产:新上小马力渔船38只,全乡渔业生产船舶464只,大马力渔船4对,全年捕捞产量11000吨,总收入4240万元,同比增长14.6%。

基础设施建设

新渔村建设投入加大,渔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乡村两级累计投资780多万元,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40万元的淡化站后续通水工程全面完工,全乡淡化水进村入户率达100%,结束了大钦人吃苦咸水历史;投资40万元,完成台山市场二期改造工程,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推动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投资120万元,硬化南村至码头乡村公路1公里;投资10多万元,对码头至北村的道路进行了修缮,乡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进一步改善了大钦交通状况。积极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四个村分别确定一条街作为文明示范街,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北村投资6万多元,修建路边花坛一处,对迎宾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对村委会大门进行了重新整修,对两侧宣传栏进行了重新粉刷更换,对路灯进行了修缮改造。南村投资50多万元,高档次建设了两处宣传牌,铺设水泥路面5500平方米,建设了南村至码头公路两侧绿化带,粉刷了向阳路两侧房屋,进行了花草树木的补植。东村投入15万元,粉刷了村委办公楼,进行了街道两侧绿化美化。小浩村投资20万元,对村民居住区三条路面进行了硬化,建设3处花坛,对路边花墙进行了粉刷,并对原村幼儿园进行了改造,准备搬迁村委会、财务室。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各渔村都成立了专业的卫生清扫保洁队伍,制定了卫生管理、保洁制度,确保渔村主要道路干净整洁、垃圾及时清运。东村还为全村670户配备了垃圾桶,实行垃圾定点定时集中收集清运。全乡先后组织了6次大规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村庄及其周围、道路沿线白色垃圾和卫生死角,整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共出动人力800余次,车辆100台次,清运垃圾50吨。全乡投资100余万元,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出工2000余人次,栽树45000余棵,灌木10万棵,补植裸露山体30亩。

工业发展

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得到积极发挥,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把东村、北村两个村级公司,渤海渔业、永和兴两个股份公司作为全乡现代渔业的骨干和龙头企业进行培植。建立了渔民利益联结机制,要求凡是新上的海上筏式养殖和深水网箱养鱼业户,必须挂靠村级公司或者渤海渔业公司,否则不批准增养,从而提高了渔民组织化程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品种更新、结构调整方面发挥带动作用。东兴和渤海渔业公司投资50万元,改建了2条活鱼运输船。先后与青岛、广州、济南客户建立了联系,逐步打开国内活鱼销售市场。渤海渔业公司投资30余万元,在全县率先引进投资少、风险低的小网箱12个,用于小规模的新品种试养。永和兴公司在县内挖掘优势资源,联系韩国客户,开展江瑶贝加工出口业务和发展冷藏收购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县外发展领域,在乳山承包700亩海域发展养蟹、虾、蛤等品种,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全乡拥有8处水产品冷藏加工企业,11处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佃煮昆布、即食海带、精制海蟹酱、针鱼片等20多个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40多个大中城市,2007年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5280万元,同比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