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红河州地图 > 红河县地图 >
垤玛乡地图
垤玛乡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治安

2007年,全乡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乡工作。组建专职联防队1个,成员10人,初步形成治安防范网络。全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3件,查处3件,查处率100%,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起,调解成功率100%。2007年,垤玛乡调解委员会被评为优秀省级文明调解委员会。

文化卫生

2007年,垤玛乡有村委文化室6个,农村文艺队2个。2007年组织开展农村大型文艺演出2场。有卫生院1所,医务工作者7人,乡村医生10人,村级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60%以上,闭路电视入网户150户。

基础设施

集镇建设:垤玛乡按照“小集镇、大战略”的建设方向多渠道筹措资金。至2007年,已建成了腊哈、牛红卫生室投入使用;乡政府职工食堂于建成并投入使用。
水利建设:至2007年,完成了乡集镇第一期供水工程,改善了乡机关及驻地群众的和生产生活用水,提高了水利化程度,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修复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7400米,4月24日投入3.516万元修复了集镇人饮工程;简易修复大小水渠80条。
电力建设:认真实施西部农网改造,至2007年,该乡通电自然村已达2263户,有27个自然村未通电。
交通邮电:垤玛乡是红河县西部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是连接玉溪地区元江县的交通要道。全乡范围内公路四通八达,距国道213线仅28公里。至2007年,全乡73个自然村只有10个自然村未通路。全乡货运量完成8万吨,完成客运量15000人次。邮电事业迅速发展,邮政业务总收入2400元,全年订阅各种报刊220份。全乡固定电话装机量80部,增加移动电话机站150座,移动电话1500部,通讯覆盖率达100%。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前,垤玛乡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落后。1978年全乡财政收入仅1.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元。改革开放后,垤玛乡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9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元,完成财政总收入9.5万元,其中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7.6万元。全乡有集贸市场1个,2007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00多万元。
农业生产:2007年,垤玛乡结合乡情,提出了“近抓畜,远抓林,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依靠农业政策,科技进步,积极稳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4795亩,粮食总产量453.6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65千克。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大力开发和培育绿色支柱产业,2007年,新植茶叶5650亩,累计发展茶园11560亩,冬季农业开发卓有成效,种植面积达5000亩,至2007年已累计种植茶竹子20000余亩。生猪存栏6600头,山羊存栏1230只,家禽年末存笼29250只;肉猪出栏3580头,肉牛出栏789头,山羊出栏400只,家禽出笼25720只,肉类总产361吨,禽蛋产量30.2吨。
乡镇企业:全乡乡镇企业以茶叶加工企业为主,兼有竹笋罐头加工等行业,至2007年,全乡有乡镇企业1户,个体加工户8户。2007年乡镇企业总收入12万元,比2006年增长2%。

教育科技

2007年,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26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6%,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79%;小学有教师87人,其中,代课教师25人,在校生2002人。中学有8个教学班400人,教师35人;小学六年完学率达63.04%,初中毛入学率达96.81%,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89%,扫除青壮年文盲403人。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学校综合教学楼和校园附属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条件。至2007年底,已建成1幢4层1544平方米的中学教学楼和1幢1345.6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教育硬件设施得到加强。2007年内,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20期3000人次,印发农业农业科技资料5000份。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有30人获得绿色资格证书。

人口民族

2007年,全乡辖6个村委会、73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2954户、14389人。劳动力7440人。其中农业人口14159人,非农业人口230人。2007年出生182人,出生率为6.3‰,死亡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2人。全乡居哈尼、汉两种民族,其中哈尼族占总人口的98%。